謝諾阿,A.

[拼音]:Deluzipai

[英文]:al-Daruzīyah

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的支派之一。11世紀初出現於埃及法蒂瑪王朝。當時該王朝第六任哈里發哈基姆有自認為安拉化身的傾向,並得到一部分信徒的擁戴。布哈拉的突厥人達拉齊與波斯人哈姆扎是其中的積極宣傳者。1017年,達拉齊宣佈哈基姆身上有安拉的流出物,是“宇宙精神”,從而形成德魯茲派。現該派主要分佈在敘利亞和黎巴嫩。

1021年哈基姆死後,德魯茲派被在開羅佔統治地位的伊斯瑪儀派逐出埃及。哈姆扎的繼承人巴哈丁·穆克坦那對德魯茲派進行了整頓,在早已接受德魯茲派信條的黎巴嫩瓦迪·泰姆谷地繼續生息繁衍。德魯茲派自稱“穆瓦希頓”(一神論者)。他們不求增加人數,也不對外進行宗教宣傳。直到19世紀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的軍隊從德魯茲派的宗教活動場所取得許多手抄本經書後,他們的信條才逐漸為世人所知。

德魯茲派在哲學思想上屬於“內學”派。他們認為宗教中的學問有“內”、“外”兩種;“內學”深刻而高超,為一般人所不能領悟。他們把信徒分為“歐格拉”(智者)和“朱海拉”(愚人)兩大等級,只許智者通過祕傳得到“內學”知識。他們的信條的要點是:

(1)安拉是無屬性的,或說唯有“神”這個屬性;

(2)哈基姆就是安拉本身,他在大地上出現10次。第一次是以阿里的形象出現,而在伊斯蘭教歷408年以哈基姆形象出現,是為了免去人們的禮拜、朝覲、天課、聖戰等負擔;他沒有死,只是暫時隱遁了,直到“雅各”和“馬各”(《古蘭經》預言的兩支亂世人群)出世時才重現;

(3)認為宇宙間有五個大的“哈德”(等級或界限),每個哈德之上是一個重要的宗教領袖。在五大哈德之下還有許多等級,這些等級都是安拉的神質流出的產物;

(4)認為人的靈魂可以轉世,善者死後靈魂馬上轉到新生兒的體內,而惡者死後靈魂則轉到一些低等動物體內;

(5)信守哈姆扎提出的七句箴言:忠於真理,棄絕多神教,不洩教祕,拒小人而遠邪惡,承認神的原則存在於人性,堅決信守哈基姆的思想,絕對服從哈基姆通過其僕人表達的意志。

德魯茲派沒有清真寺。每星期四晚上在一些不引人注目的房子裡舉行宗教活動;內容包括誦讀《智慧文集》、哈姆扎和穆克坦那的著作手抄本,背誦規定的禱文,並討論有關哈基姆的奧祕教義。他們也相信《古蘭經》和《新約》,但只選用其中為他們所能解釋的段落。

德魯茲派認為離婚有罪,離後不得復婚。婦女較受尊重,可以升到歐格拉的最高階層。在歐格拉中還有一部分人不娶妻、不食肉、不飲酒。德魯茲派不朝覲天房,只朝拜本教派聖徒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