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

[拼音]:Zhongfei-Nanfei Shiqian wenhua

[英文]:Prehistoric Cultures in Central and South Africa

中非和南非的舊石器時代,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見非洲舊石器時代考古)。大約在距今1.2萬至1萬年前進入中石器時代。這時南非大部分地區的粗石器被以切割和拋射工具為主的細石器所代替。威爾頓文化和斯密斯菲爾德文化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文化。前者因南非開普省艾麗斯代爾威爾頓莊園附近的遺址而得名,主要分佈於沿海地區,典型器物是小型凸面刮削器和鈍背半月形細石器。在一些地區,威爾頓文化為帶有磨光石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所取代,但在大部分地區則一直延續到近代。斯密斯菲爾德文化主要分佈在內陸地區,特徵性的器物是在木頭上打孔的鑽孔器。這兩種文化的居民主要是歷史上的俾格米人、布須曼人和科伊科伊人。其經濟以採集和漁獵為主,已使用魚叉、羅網、塗有毒藥的弓箭等工具,過著按季節遷徙的非定居生活。這兩種文化的共同特徵是具有大量輪廓鮮明、富於寫實性的洞穴壁畫和巖雕。在尚比亞東部和馬拉維北部還存在地區性的那契庫法文化,這一文化以鑽孔的重型石器工具為特徵,反映了伐木工具的專門化和木器加工業的發展。中非的中石器時代,以安哥拉北部和扎伊爾盆地的奇託利文化為代表。這一文化最早約出現於距今1.2萬~1萬年前。根據放射性碳素斷代,金沙薩平原晚期奇託利文化的年代為公元前第5千年末或前第4千年初。它繼承了盧彭巴文化的傳統,但石器器形變小,較少使用經過修整的石核,錐狀細石器工具增多,取代手斧。此外,在烏干達還有從中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馬戈西文化。其典型器物是凸面、凹面刮削器和周邊刮削器及雕刻刀。

約前第5千年,在扎伊爾北部和東部出現以笨重的石鏟為特徵的新石器文化。它源自當地的中石器時代文化桑戈文化,曾向北傳入尼羅河流域。在韋雷河流域和扎伊爾盆地則有利奧波德新石器文化,這一文化以磨製石斧、大型鑽孔器和巖雕藝術著稱。約前200年,出現了與這一文化相聯絡的平底無飾陶器,同時開始出現原始的農業經濟。約公元前後,中非的石器始為金屬器所代替。

整個南非地區無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證據。鐵器時代開始於公元第 1千年前半期。農業是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而出現的。在4~7世紀的許多遺址中發現的陶器、鐵器以及農耕和畜牧業的遺存,表明南非各地的鐵器時代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徵。鐵器的傳佈與班圖語的擴散有密切的聯絡。關於中非和南非鐵器的產生、農業的起源和動物的馴化等問題,尚有許多不明之處,學術界頗多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書目

J.D.Clark,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