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迪,M.M.

[拼音]:Jiangjunya Yanhua

[英文]:Jiangjunya Petroglyphs

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刻劃在崖壁上的圖畫。在江蘇省連雲港市區西南 9公里錦屏山南西小山的西崖上。海拔20米,山體為混合片麻岩,硬度摩氏6~7度。山周圍分佈著二澗村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桃花澗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將軍崖巖畫發現於1979年冬。巖畫分佈在長 22米、寬 15米、面積約 330平方米的黑色岩石上,內容反映了原始先民對土地、造物神以及天體的崇拜意識,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反映農業部落社會生活的石刻畫面。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巖畫分為 3組。第 1組位於西部,長 4米,寬 2.8米。刻有人面、獸面和禾苗圖案,並有 9個符號。最大的人面高90釐米,寬 110釐米。頭上刻一高32釐米、寬88釐米的尖圓頂飾物,上部為一複線半圓形圖案,沿部刻有上下相對菱形的複線三角紋,中以弦紋分開。人面的口部與另一個人面的頭部相接。眼睛以兩條線勾出眼皮,再以 3條橫線表示眼睛。腮部刻有許多與五官無關的雜亂線條。其他人面的眼睛皆是在同心圓中加一圓點表示。人面大都有一條貫通的直線向下與禾苗圖案相連。這一組還有兩個不加臉框的人面圖案,與龍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獸面紋極相似。禾苗圖案分為 2種:一種由下向上刻4~8根呈輻射狀的線條;另一種是在第一種圖案的下部加一個三角形,中刻幾條橫線或圓點(見圖)。

第2組位於南部,長8米,寬6米。左側刻一長6.23米的帶狀星雲圖案,中以短線分為 4節,左上角刻一個寬14釐米的獸面。星雲圖案用大小不同的圓點或圓點外加圓圈表示。這組巖畫的下側主要是各種動物的頭骨圖案,眼、鼻、口、齒可辨,但無臉框。右上側有 3個排列規整的太陽圖案:同心圓外加放射線14~21根, 3個圓心連線成直角三角形。在這些主體圖案之間,刻有許多表示星雲的圓點或短線構成的各種影象。

第3組位於東部,刻4個與古代傳說中天神有關的人面,用短線和圓點表示五官,其中兩個人面的頭上刻羽毛狀飾物,人面之間也間雜以圓點和符號。

3 組巖畫的中心相互倚迭著3 塊從別處搬來的石頭,每塊大小為長2米、寬1.5米左右,石表面分佈著對稱的圓圈圖案,直徑3~7釐米不等。東側有一未脫離基岩的大石,長3.7米,高2.5米,上述遺蹟似與東夷先民奉大石為社神“下有三小石為足”的祭祀風俗有關。為了確保將軍崖巖畫的安全,1980年,連雲港市人民政府指示停止對巖畫下地層中礦藏的開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於1981年6月組織文物、地質、採礦等方面的專家到現場討論保護問題。1983年,巖畫周圍裝置了保護柵欄,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目前,巖畫表面的裂縫已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