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羽信子

[拼音]:jingpozu

[英文]:Jingpo nationality

中國的少數民族。(見彩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通稱為“山頭”,建國後,根據本族意願統稱景頗族。有景頗(大山)、載瓦(小山)、喇期(茶山)、浪莪(浪速)等支系。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瑞麗、隴川、盈江和梁河等縣山區;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古浪、崗房,臨滄地區的耿馬傣族自治縣,以及思茅地區的瀾滄縣等地,也有少數景頗族散居。 人口為93008人(1982)。主要使用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也使用緬語支的載瓦語。喇期和浪莪的語言與載瓦語較近。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景頗文。

族源及其歷史

據歷史傳說和漢文史籍記載,景頗族先民最早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名為木轉省臘崩(意為“天然平頂山”)的山區,約自唐代始沿橫斷山脈南遷。南遷後,東部景頗族分佈於瀾滄江以東、金沙江及東瀘水地區;西部景頗族則分佈於當時屬於南詔的永昌節度管轄地區以及麗水節度轄區內的片馬、古浪、崗房一帶。這一地區史稱尋傳,“尋傳蠻”即包括景頗族先民在內。元、明時期東部“尋傳蠻”亦稱峨昌。元代,景頗族地區屬雲南行省的金齒宣撫司。15世紀初,明設定的茶山長官司曾任命景頗族山官為長官,頒發了銅印和金字紅牌。至明末清初,始大批遷入永昌府和騰衝府,即今德巨集地區。

反帝鬥爭

歷史上,景頗族人民為維護祖國統一進行過英勇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1875年在有名的馬嘉裡案件中,景頗族人民截殺了竊取中國情報的英帝國主義特務A.R.馬嘉裡,狙擊了英國軍官H.A.柏郎(布朗)率領的侵略軍,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1898年中英兩國勘定隴川邊界時,景頗族山官早樂東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據理抗擊,粉碎了英帝國主義者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的野心。1910年英國侵略軍二千多人侵佔中國景頗族聚居的片馬、古浪、崗房三地,激起景頗族人民的強烈反抗,進而在雲南全省掀起了反英運動,組織“中國保界會”,終於迫使英政府承認片馬、古浪、崗房是中國領土。抗日戰爭時期,景頗族人民積極參加游擊隊,用長刀、斧子、銅炮槍打擊侵略者,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立下了功勞。

社會經濟

建國前夕,景頗族社會已發展到農村公社趨於解體和向階級社會過渡的階段。在保留了較多原始公社制殘餘的同時,產生了階級分化,並因地區而有所不同。景頗族一方面受中原封建王朝所委封的傣族封建領主──土司的統治,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政治制度──山官制。一般說,前者的統治是通過後者實現的,所以山官制是解放前大多數景頗族地區的主要政治制度(見景頗族山官制)。其特點是:有固定的轄區,一個轄區就是一個農村公社;山官即是村社首領,對外代表本轄區,對內是生產、習慣法、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領導者;山官職位須按幼子繼承製的原則世襲;轄區內,社會成員一般劃分為官種、百姓、奴隸三個等級;山官享有一定特權,這種特權是一部分山官後來向剝削者轉化的手段。在近代,部分地區爆發了推翻山官制度(貢薩統)的貢龍起義,廢除了山官的轄區、特權和社會的等級,實行了民主選舉頭人的新制度(貢龍統)。

景頗族居住於海拔1500~2000米的亞熱帶山區,雨量充沛、土質肥沃。早期,各地均習刀耕火種,經營旱地農業。收穫的穀物一般只有種子的50~60倍,生產力水平低下。與此相適應,土地實行村社公有制。凡轄區內的荒山荒地(包括熟荒地),村社社員均有權通過“號地”方式開墾、佔有和使用,但一丟荒即失去佔有權和使用權。近百年來,水田農業出現後,生產力水平有很大提高。由於有了剩餘勞動,加上水田能長期佔有使用的性質,便產生了水田的租佃、典當、抵押和買賣等剝削關係;土地私有制便從水田開始逐步確立起來了。從而,原有的三個社會等級發生了新的階級分化,在總戶數中分化出1%的地主和2%的富農,佔有20~30%的水田和20%的耕牛;除15%的農戶佔有部分水田和耕牛外,其餘80%以上的農戶都是無田少地、缺乏耕牛、農具的貧苦農民。16世紀以前,山官蓄有奴隸,社會上官種(貴族)、百姓、奴隸三個等級之間有嚴格的界限。16世紀以後,大量景頗族移居於德巨集地區,其社會內部封建因素髮展起來,奴隸不斷反抗與逃亡,加之自然死亡、來源枯竭等原因,景頗社會沒有發展成較發達的奴隸制,大部分地區在數十年或百餘年以前就很少有或完全沒有奴隸了。

風俗習慣與文化

景頗族社會的基本單位是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小家庭(見一夫一妻制家庭)。在家庭裡父親是家長,婦女地位較低;有女無子時可招贅,但贅婿不改其姓;無子嗣時可收養子,權利義務與親生子一樣;對財產實行不嚴格的幼子繼承製(見幼子繼承權),幼子地位高於長子。在現行的一夫一妻制婚中,基本上仍必須遵循傳統的單向姑舅表婚的原則(少數情況下有突破),即姑家男子必須娶舅家女子,但舅家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丈人種嫁和姑爺種娶的相對固定的多角聯姻關係(見姑爺種和丈人種)。女子婚後不落夫家,在婚姻關係中有保留。親屬稱謂保留了若干準普那路亞婚的殘餘, 如母方諸姐妹同稱“母”, 父方諸兄弟同稱“父”等。在實行山官制的貢薩社會中,通行等級內婚制,官種、百姓、奴隸不同等級間一般不允許通婚;但在推翻山官制的貢龍社會中,則無此限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私有制的產生,舊的婚姻關係也發生變化。青年男女雖有戀愛和社交的自由,但結婚並不自由,一般由父母包辦,實行買賣婚姻,聘禮昂貴。在買賣婚姻制度下,社會上盛行轉房制(見夫兄弟婚)和妻死續妻妹(見妻姊妹婚)的習俗。

景頗族沒有成文的法律。習慣法──“通德拉”對維護社會秩序具有很大的約束力。執行習慣法的方式是“講事”,一般由山官、頭人主持,請有威望的老人蔘加,雙方各自陳述理由,一條理由記一顆豆,以豆多者為勝;糾紛解決了便將一根木棍刻上刀痕,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以作憑證,並將柴頭之火澆滅以示了結。同姓男女通姦被視為大逆不道,可將男女雙方處死,或將男方處死,將女方趕出村寨。此外一般不判處死刑。殺人通常不償命,但須根據起因和情節輕重賠償命金──1~10餘頭牛, 錢數百元;同時採取原始同態賠償形式,頭顱賠葫蘆一個,頭髮賠黑線一團等。一般案件對輸理者均罰以賠償實物的幾倍至十倍。案件無法調查判明時就採取神判。常用的神判方式有賭咒、雞蛋卦、鬥田螺、煮米、撈開水、悶水等。隨著階級分化,這些原始的習慣法已逐漸被歪曲利用來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

發生戰爭時,山官是當然的軍事首領,每個青壯年男子都是士兵。沒有單獨系統的軍事組織。各轄區可結成臨時性的軍事同盟。戰前,先由大巫師主持殺牛祭鬼、飲血酒盟誓,動員各寨兵力。作戰時,擅長猛烈的襲擊戰和伏擊戰,衝鋒陷陣,英勇頑強。早期武器是刀、弓、弩、盾,19世紀中葉後傳入火藥槍和銅炮槍,抗日戰爭期間傳入步槍和機關槍。

文學藝術,有創世紀、歷史傳說、民間故事等豐富的口頭文學作品,並與音樂相結合,又說又唱,詞曲優美動聽。樂器有木鼓、牛角號、笛子、簫、口弦以及從外族傳入的鋩、鑼、鈸、象腳鼓、小三絃。擅長集體舞,有的上千人參加,跳起來通宵達旦,氣勢豪壯。繪畫大多與原始宗教相結合,雕刻僅有比較簡單的圓雕和竹木雕。各種棉毛織品圖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各種銀飾物構形、花紋均達到較高水平。

過去,有刻木記仇和“吃新谷,話舊仇”的習俗,一家一戶之仇會釀成轄區間、村寨間的仇殺械鬥。隨著階級分化,山官間、山官土司間的矛盾加劇,原始血族復仇變為近代的武裝械鬥、搶牛,對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破壞很大。

服飾方面,男子喜裹白或黑包頭,著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外出佩長刀,背挎包。婦女一般著黑色短上衣和棗紅自織羊毛花圍裙,戴黑紅色藤製腰箍和腿箍,裹毛織護腿,並佩戴各種銀飾物。但建國之前貧苦農民衣著簡陋,多著單衣向火過冬,男女均赤足。

多數地區群眾以大米為主食,少數地區的以食玉米為主。過去僅以芭蕉葉包飯,平均分配,以手抓食。主要飲料是山泉和水酒。 殺牛祭鬼時, 牛肉全寨人分食。獵物見者有份。對客人均熱情招待飯食。景頗人喜嚼沙枝(一種用草煙、蘆子、熟石灰等配成的嚼料),見面互贈沙枝是傳統的禮節之一。

住房為竹木結構的茅屋,只有個別地方少數山官頭人住瓦房。茅屋呈長方形,屋頂為雙斜面。整個建築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底層圈養家畜家禽。門從兩頭開,前門供客人進出,埋鬼樁、拴牛馬,後門禁止外人出入,更不允許穿室而過。屋內每間設一火塘,四周鋪篾席,晚間即席地而寢。房屋通常七、八年重建一次,建房時全寨換工互助,數日即成,並舉行隆重的新房落成儀式。

喪葬除凶死者火葬、幼殤者天葬以外,正常死亡者均行土葬。

景頗族群眾過去曾普遍崇信萬物有靈的原始多神教(見原始宗教),迷信禁忌很多。大巫師和一般巫師除祭鬼外,還給人看病,能記誦本民族的創世紀、史詩、歷史傳說和大量民間故事。祭祀活動有祭官廟(一年一度的破土儀式)、吃新谷、獻谷堆、叫谷魂等,大多與農業生產有關。遇婚喪、疾病、械鬥等都要殺牛祭鬼,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很大。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目腦,現已發展成為景頗族一年一度的節日──目腦節。近幾十年來有少部分群眾信仰基督教。(見彩圖)

建國後的新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景頗族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3年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成立,景頗族代表參加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景頗族幹部參加了自治州領導工作。各地區發電、灌溉、碾米、榨油、磨面等中小型工廠企業已開始為景頗族日常生活服務。景頗族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工人、技術員和大學生。由於下壩生產,水田進一步發展,加上農田水利工程不斷興建,糧食有了較大增產。公路、驛道已將山區和壩區連成一片,不少村寨裝上了電燈、電話。許多景頗族家庭住上了嶄新的瓦房,購置了收音機。山區普遍辦起了小學,各縣都有了中學,中央和地方民族學院培養了一批批景頗族幹部。各地還辦起了衛生院、衛生所,建立了衛生員制度。各種烈性傳染病得到控制或根除,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貧窮落後的景頗山已出現初步繁榮興旺的景象。(見彩圖)

參考文章

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DehongDaizuJing-pozuZizhizhou)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