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

[拼音]:Dezheng Baodong

[英文]:Struggle for Benevolent Rule

日本室町幕府時期農民以爭取“德政”(廢除債權債務關係)為主要目標的鬥爭。15世紀後,貨幣經濟發展,封建統治者殘酷搜刮農民,致使農民普遍貧困化,而經營高利貸業的土倉(當鋪)、酒屋(酒坊)和某些寺院兼營的金融機關則在幕府的保護下,以抵押借款人土地及各種動產等為條件,實行高利貸款,使債務人傾家蕩產。農民、城市貧民以及下級武士同高利貸者的矛盾十分突出。

1428年,近江農民要求幕府發令取消債務,至1485年,農民暴動屢起,大多是“德政暴動”。暴動主要集中在京都、奈良地區。暴動者或迫使幕府和守護大名釋出廢除債權債務關係的“德政令”,或自行解除債權債務關係(私德政)。最初的暴動——1428年的山城暴動聲勢浩大,屢敗幕府軍,攻入京都,佔領寺院,襲擊土倉和酒屋,奪回抵押品,並燒掉典當契據。同年,大和北部的暴動者迫使擁有大和守護權的興福寺釋出“德政令”,規定抵押品退還原主2/3,無條件廢掉5年以前的全部借據,勾銷 1年以前的貢租欠帳。此後的數十年間,山城、大和等地均有大規模德政暴動發生,幕府基本上答應了暴動者的要求,足利義政執政期間(1449~1473)竟釋出“德政令”13次。德政暴動沉重地打擊了幕府和高利貸者,農民的生活處境得到一定改善。此後土倉、酒屋的資本逐漸轉向手工業、商業和海外貿易,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