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曲子

[拼音]:Tang-Wudai miseci

[英文]:Olive Green Porcelain of the Tang and Five-Dynasties Periods

中國唐五代越窯燒造的青瓷或青瓷中的精品。唐陸龜蒙的《祕色越器》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最早描寫了祕色越窯器的釉色。唐、五代、宋代的文獻中也偶有記載,但因記載欠詳,祕色瓷究竟是何種瓷器,長期以來未有圓滿的答案。

1987年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塔唐代地宮的發掘,解決了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地宮的出土物中,有未曾見過的越窯青瓷精品,實物與文獻上描述的相契合。這批越窯青瓷,是唐懿宗用來供奉釋迦真身舍利的眾多珍寶中的一種,大部分在《監運真身使隨真身供養道具及金銀器衣物帳》中明確記載為“祕色瓷”,有力地證明了祕色瓷就是越州窯青瓷。器形有瓶、碗、盤、碟等。瓶為八稜形,小口,細長頸,頸與肩轉折處飾三道弦紋,圈足淺,高21.5釐米,口徑2.2釐米,足徑8釐米。碗均為五花瓣口,分淺形與深形兩種,淺形平底內凹,底部留有一週支釘燒痕,口徑為22.4釐米,高 6.8釐米,底徑9.5釐米。深形碗圈足較高微外撇,高為9.4釐米,口徑21.4釐米,足徑 9.9釐米。盤亦均為五花瓣口,平底內凹,底部留有一週支釘燒痕,口徑20.1~25.2釐米。另外還有 2 件漆平脫銀祕色瓷碗。這些器物製作精工,以青綠釉為主,與陸龜蒙《祕色越器》詩所描述的釉色相合。這一發現不僅提供了祕色瓷的標準器物,而且由於法門寺塔的地宮閉封於唐懿宗鹹通十五年(874),表明祕色瓷燒造時間的上限不遲於此時,較之浙江臨安晚唐錢寬墓、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窯青瓷要早30年左右。杭州和臨安墓葬出土的越窯青瓷以青黃釉為主,青綠釉所佔比重直至五代時才逐漸增大。這次法門寺出土的時代較早的越窯青瓷,以青綠釉器為主,包括少數青黃釉,並出現了銀加金銀裝飾,說明早期祕色瓷既包括青綠色釉,也包括青黃色釉在內。另外用金銀裝飾瓷器也並不是從錢氏君臣奢侈成風才開始的。

祕色瓷的祕色雖然是指一種青綠色,但祕色瓷絕不能單純從釉色劃分。因為青瓷的燒製往往是同窯不同色。這是由於釉的呈色除原料因素外,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窯內火焰的不同與變化,而火焰的控制又是十分困難的,所以青瓷釉色或深或淺,或濃或淡,是不足為奇的。根據法門寺的發現以及文獻記載,“祕色瓷”從廣義上講,就是指越窯青瓷,從狹義上講,應當是越窯青瓷中的精品。所以,浙江地區唐五代墓出土的越窯青瓷除少數青綠色釉器物可以確定為祕色瓷外,多數青黃色釉的器物也應當屬於這個範疇。當然,兩種釉色相比,還是以青綠色為上,因此詩人才用“千峰翠色”、“捩翠融青瑞色新”等句來形容。但青花釉器物也是很精美的,如這次法門寺出土的兩件青黃釉大碗,均銀,外塗黑漆,並用金銀團花等裝飾,非常精緻。在浙江錢氏家族和重臣的墓葬中,金銀或塗金彩裝飾的越窯青瓷也多半為青黃色釉,只不過由於釉色不如青綠釉鮮亮,故往往增加些輔助性的裝飾,使其更加美觀。

唐代越窯青瓷為當時各地青瓷之冠,祕色瓷又是其中佼佼者,據法門寺的發現,唐五代時的祕色瓷實為越州窯燒造的貢瓷。是宮廷專用之品。由於祕色瓷名聲大,影響廣,各個時代,不少地區都大量仿製,並也以“祕色瓷”相稱,故後來所謂的“祕色瓷”,已成為青瓷中釉色上乘者的代名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