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的外文刊物

[拼音]:Xu Beihong Jinianguan

[英文]:Xu Beihong Memorial Hall

中國名人紀念館。在北京西城新街口北大街。1954年建在畫家故居內,1966年拆除,1973年在現址籌備重建。1982年新館竣工。1983年1月正式開放。設7個陳列室。

第一、二、七展室陳列徐悲鴻各個時期的中國畫代表作。其中有巨幅作品《九方皋》、《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國殤》、《船伕》、《山鬼》、《貧婦》、《日暮倚修竹》、《奔馬》、《群馬》、《牧童和牛》、《牛浴》、《灕江春雨》、《竹》、《飛鷹》、《鵝鬧》、《晨曲》、《逆風》和《風雨雞鳴》。

第二、七展室陳列著素描 101幅,從畫家早年在巴黎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和蒙巴納斯畫室所作的人體習作到晚期的勞動模範、著名學者肖像,還有《恆河古堡》、《喜馬拉雅山林》、《甘地》、《新加坡船伕》、《尼泊爾姑娘》、《雞鳴寺道中》。

第三、五展室陳列油畫,作品有《田橫五百士》、《徯我後》、《銀杏樹》、《月夜》、《簫聲》、《陳散原像》、《牛》、《桂林山水》、《喜馬拉雅山》。

第四展室以大量圖片介紹徐悲鴻貧寒的家境、少年時代的幻想、一生的創作、教學和社會活動以及他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的情況。在當年畫室和起居間的復原室中展出了他的畫筆、畫板和顏料,畫案上陳列著他生前使用過的文房四寶,畫架上放著他最後一幅未竟之作《魯迅與瞿秋白》。該室牆上懸掛著他的老師、法國名畫家達仰的照片,他與好友、印度詩聖泰戈爾的合影,他去世前一週與夫人的合影以及他收購的最後一件藝術品──任伯年的《紫藤翠鳥》。

紀念館現藏徐悲鴻國畫、油畫、素描、水彩、粉畫、書法作品1286幅,徐悲鴻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現代名家書畫1134幅,中外美術書籍、碑貼、畫冊、圖片約萬件。其中,唐畫《八十七神仙卷》、宋畫《朱雲折檻圖》、明畫《王右軍書扇圖》、金農《風雨歸舟》均為稀世精品。

徐悲鴻紀念館曾赴印度新德里、加爾各答、加拿大維多利亞、多倫多、香港、日本東京、大阪、新加坡等地展出徐悲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