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索尼烏斯

[拼音]:Habeimasi

[英文]:Jürgen Habermas (1929~)

德國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1929年6月18日生在杜塞爾多夫。 1961年獲大學教授資格以後,一直在海德堡大學講授哲學。1964年開始擔任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社會學教授,並協助阿多爾諾指導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1971年到施塔恩貝克任普朗克科學技術世界生存條件研究所領導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社會公共性的結構轉變》(1962)、《理論和實踐》(1963)、《社會科學的邏輯》(1967)、《認識與興趣》(1968)、《技術和作為意識形態的科學》(1968)、《文化與批判》 (1973)、 《晚期資本主義中的合法證明問題》(1973)、《論重建歷史唯物主義》(1976)等。

哈貝馬斯繼承M.霍克海默和T.W.阿多爾諾《啟蒙的辯證法》的思想,沿著H.馬爾庫塞的路線研究發達工業社會。他認為國家的經濟作用日益加強,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社會的統治力量,這兩種趨勢已使當代資本主義具有根本不同於馬克思時代的自由資本主義的特點,因而社會批判理論不能建立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基礎上,而應代之以對科學的批判。他認為作為當代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已成為奴役人的力量而不能推動社會發展。從這一基本命題出發,他否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範疇、剩餘價值理論及階級鬥爭學說,而要用“交往活動的理論”,“重建歷史唯物主義”,提出把“教育”作為實現社會解放的途徑,用“活動動機的道德化”和“社會意識的改良”取代社會主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