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文

[拼音]:gerenzhuyi

[英文]:individualism

一種以個人為中心對待社會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論觀點。表現為利己主義、利他主義、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形式。個人主義一詞源於拉丁文individuum,意為不可分的東西、個體。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是個人主義的一種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思想家,如英國的T.霍布斯等,把個人主義普遍化為永恆不變的人性,並使之成為道德的主要內容和判斷善惡的重要標準。19世紀德國的哲學家F.W.尼采等人,進一步使個人主義的理論觀點系統化,把個人作為價值的基礎和評價社會的唯一標準。

個人主義把個人與社會對立起來,一切從個人需要和個人幸福出發,反對統一的社會價值標準。個人主義發展到極端,就會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損害社會和他人。個人主義產生和發展的現實經濟基礎是私有制。個人主義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禁慾主義的有力思想武器,曾起過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但它畢竟是私有制的產物,其消極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完全確立以後,情形更是如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儘管消滅了個人主義產生的社會基礎,但它的影響仍然存在。只有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為豐富,實現了按需分配,社會成員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自覺性的社會裡,個人主義的影響才能徹底消失。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相對立,與整個社會主義社會的利益不相容,不斷消除個人主義的影響,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任務之一。個人主義與追求個人正當利益和需要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並不否定個人利益和個人需要,而是認為只有通過社會主義社會的整體利益,才能使個人利益得以實現和滿足。

參考文章

個人主義方法論與整體主義方法論的區別經濟百科個人主義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