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訥隆,F.

[拼音]:Lekelai'er

[英文]:Jean-Marie Leclair (1697~1764)

法國作曲家、小提琴家、舞蹈家。1697年5月10日生於里昂,1764年10月22日卒於巴黎。出身於音樂世家。最初在里昂歌劇院當舞蹈演員,後到魯昂從事小提琴演奏和舞蹈演出活動。1721年編的法國、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奏鳴曲選集手稿69首中有他10首(後列入他的作品1和作品2出版)。1722年到都靈從事舞蹈編導工作,並從G.B.索米斯學習小提琴。1723年到巴黎,出版了他的《小提琴奏鳴曲集第一卷》,1728年出版了第2卷。1729~1735年他不斷地在歌劇院、 音樂會、 宮廷演出。並曾向A.謝隆學習作曲。173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授予他“皇家常任音樂家”的稱號,他將《小提琴奏鳴曲第三卷》題獻給國王作為報答(其中第6首《c小調奏鳴曲》最為著名,後來被稱為《陵墓》奏鳴曲)。他曾到倫敦同意大利小提琴家P.A.洛卡泰利在宮廷內演奏。當時有人評說:勒克萊爾的演奏“象天使”,而洛卡泰利的演奏“象魔鬼”。這是由於勒克萊爾以節奏自由、音調優美取勝,而洛卡泰利則以左手技巧華麗,音調豪放為特長。法、意小提琴兩大學派各有千秋。以後,勒克萊爾曾隨同洛卡泰利一起去過荷蘭,他的《小提琴奏鳴曲》(1734)作品第5號表現出受洛卡泰利影響的痕跡。1748年他被任命為格拉蒙公爵的樂長。1764年的一天夜晚勒克萊爾被人暗殺身亡。

勒克萊爾的創作活動是18世紀法國小提琴學派形成的重要階段。他的創作除小提琴奏鳴曲外,還有室內樂、協奏曲等。他的演奏特點,如音調柔和、富於表現力、善於運用雙音與和絃的精湛技藝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