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自我監督

[拼音]:duiying yuanli

[英文]: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丹麥物理學家N.H.D.玻爾提出的一條從原子的經典理論過渡到量子理論的原則。按這條原則,原子現象的量子理論在極限情況下應給出與相應的經典物理學相同的結果。

1913年,玻爾在量子概念和E.盧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氫原子的量子理論。在這個理論中,他提出定態和躍遷兩條基本假設,認為相鄰定態之間躍遷所發射的輻射的頻率與按電動力學計算的電子繞核執行的頻率之間,可能存在某種對應。他經過分析和計算髮現,在大量子數的極限情況下兩種頻率相吻合。後來,他把這種特設性假設加以推廣,認為輻射的量子理論應是輻射的電動力學理論的自然推廣,並根據這一思想解決了躍遷選擇定則、光譜線強度的計算和偏振等問題。在1921年召開的第三屆索爾維國際物理學會議上,這一新舊理論類比的對應原理被接受,成為指導發展量子力學的一條方法論原則。

對應原理是在量子物理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但其方法論意義不限於量子理論。它表明了現代物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即新理論和舊理論存在著某種繼承關係,新理論在其特徵參量取極值的情況下,應得到相應的舊理論的結果。例如,當物體的運動速度遠遠小於光速時,相對論力學公式就過渡到牛頓力學公式。隨著被研究物件的真觀性漸次喪失,資訊的獲取日益間接,這種方法論原則對於提出新的理論和模型會有重要的啟示和選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