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兵戰鬥隊形

[拼音]:Mulan Weichang

清代皇帝狩獵之處。位於今河北省圍場縣。木蘭為滿語哨鹿之意。原為蒙古喀喇沁、翁牛特等部牧地。康熙二十年(1681)闢為圍場。週一千三百餘里,東界昭烏達盟,北鄰克什克騰旗,西連多倫諾爾(今內蒙多倫),南接波羅河屯(今河北隆化);北部為蒙古高原,中多丘陵,伊遜河流經其間,水草茂盛,林木參天,極宜於野獸繁殖孳生。圍場設總管,沿圍場邊設卡倫(哨所),禁止民人入內。圍場建立之後,康熙、乾隆、嘉慶三朝皇帝每年秋天來此圍獵,謂之“木蘭秋獮”。除隨從之王公大臣、滿漢兵丁外,內蒙古四十九旗、喀爾喀蒙古四部以及新疆天山北路之蒙古諸部及南路之維族首領,均輪班隨圍陪獵,謂之圍班。行圍之制甚嚴,既訓練士卒,又聯絡蒙古各部。每次行圍結束,例於張三營盛宴隨圍各部王公,並進行摔跤、賽馬等活動,賞賜甚厚,視為盛典。道光以後,“秋獮大典”名存實亡,圍場管理漸疏,樹木多被砍伐,內地民人往往流入開墾種地。光緒二年(1876)就其地置圍場廳。民國以後改廳為縣。(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