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遺事

[拼音]:Shangganling Zhanyi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2年10月14~11月25日,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的“金化攻勢”所進行的堅守防禦戰。

上甘嶺地區位於金化以北,背靠五聖山。五聖山為中部戰線的戰略要點,山勢險峻,西瞰平康平原,東扼金化經金城至通川海岸的公路。上甘嶺以南之 597.9高地和 537.7高地北山是志願軍五聖山主陣地的兩個前沿連陣地,均楔入對方。“聯合國軍”為配合停戰談判,改善金化地區的防禦態勢,破壞志願軍正在進行的戰術反擊作戰,並查明志願軍坑道陣地情況,為爾後進攻創造條件,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以奪取金化以北上甘嶺地區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個陣地為目標,發動了所謂“金化攻勢”。

“聯合國軍”用於進攻的部隊,開始為美軍第7師和韓國軍第2師,以後又陸續投入韓國軍第9師和美軍空降第187團、哥倫比亞營、阿比西尼亞營,另有18個炮兵營(105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300餘門)和 170餘輛坦克、3000餘架次飛機支援,總兵力共6萬餘人。志願軍防守部隊原為 2個加強連,以後又陸續投入了有生力量,參戰兵力共4萬餘人。

這次作戰的特點是由戰鬥發展成為戰役規模,持續時間長,戰鬥激烈程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罕見。作戰雙方,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2個連的陣地上,反覆爭奪43天。“聯合國軍”每天集中優勢兵力和猛烈的火力進行輪番攻擊,共發射炮彈190餘萬發,最多時一天達3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餘枚,兩高地表面石土被打鬆達一米多深。志願軍防守部隊為粉碎敵人的進攻,採取了“堅決固守、寸土必爭”的方針,在友鄰部隊積極配合下,依託坑道工事,在坑道外或坑道內,以頑強抗擊與適時反擊相結合的戰術手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緊緊地把握了戰場主動權。

戰役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14日開始,“聯合國軍”先後投入17個步兵營,每天都在大量飛機、火炮支援下,進行多路多批、持續不斷的攻擊。志願軍防守部隊也先後投入21個步兵連作戰,在縱深火炮和部隊的支援下,依託坑道工事,白天阻擊,入夜反擊,表面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經多次反覆爭奪,最後,兩個高地的表面陣地被“聯合國軍”佔領,志願軍防守部隊在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以後轉入堅守坑道作戰。第二階段,從10月21日開始,志願軍防守部隊,以堅守坑道為主,同時集結兵力,準備糧彈,為進行徹底粉碎敵人進攻的決定性反擊作準備。這期間,“聯合國軍”為奪取坑道,採取了轟炸、爆破、放毒、薰燒、堵塞、封鎖、圍困等各種各樣的手段,圍攻志願軍退守坑道部隊。退入坑道中的志願軍部隊,在缺水、缺氧、缺糧、缺彈的困難情況下,以堅強的戰鬥精神,同坑道外縱深部隊密切協同,守住了坑道並大量殺傷“聯合國軍”。整個戰鬥形成以坑道為中心的圍攻和反圍攻、封鎖和反封鎖的局面,鬥爭異常激烈。10月30日開始,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志願軍坑道內外部隊,在大量炮兵支援下,裡外結合,步炮協同,實施決定性反擊,先後恢復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表面陣地,並全殲守敵。“聯合國軍”又將韓國軍第9師和美軍空降第187團及阿比西尼亞營等調來參戰,進行連續反撲。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頑強抗擊,予以大量殺傷,激戰至11月25日,終於粉碎了“聯合國軍”的進攻。戰役遂告結束。

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2.5萬餘人,守住了陣地,取得依託坑道工事,抗擊現代化技術裝備之敵重兵進攻的堅守防禦作戰經驗。這次戰役的勝利,充分顯示出中朝人民軍隊堅守防禦作戰的能力和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陣地的穩定性,迫使“聯合國軍”以後再也沒有發動較大規模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