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曲苑

[拼音]:Jinqueshan Hanmu bohua

[英文]:painting on silk in tomb of Han Dynasty in Jinqueshan

中國西漢繪畫作品。1976年發現于山東省臨沂金雀山,帛畫長2米,寬0.42米。

全畫自上而下分層描繪了8組景物,又可按其內容性質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的表現。頂部是日月並升,日中有金烏,月中有蟾蜍、玉免,日月周圍襯以流暢的雲朵,日月之下是象徵仙境中的瓊閣和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第2部分從樓閣前的帷幕以下開始,展示了墓主等24人活動的場面,分為5層,分別為侍從向墓主拜候、管絃演奏與歌舞、官吏相迎、紡績與問醫、角抵表演。第3部分是帛畫下段,描繪對稱奔騰的兩條龍,漫漶不清之處似有怪獸。帛畫主題與其作為旌幡的功能一致,主要反映了導引墓主昇仙的意識。

金雀山帛畫的結構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相似,但在內容份量上,明顯側重描繪墓主所處時代的現實生活,其中官吏列序、拱手相迎體現了無處不在的“禮”,紡績、問醫場面含有細膩的生活情趣,從中可見該地區當時的社會生活對藝術的影響。帛畫的構圖採用了縱向分層手法,符合3部分內容銜接構成3個境界的觀念。人物造型及用線施彩沿襲了戰國時代楚國的繪畫風格。繪製方法為:在淡墨和硃砂線勾出物象後,用不同的色彩罩染,再用硃砂或白粉線作部分勾勒。畫中的線與色互滲互壓,區域性的底層色彩透露於表層,使暖褐色主調的畫面有較豐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