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印花

[拼音]:fu wuran dui jiankang de yingxiang

[英文]:health effects of fluorine pollution

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氟有促進兒童生長髮育和防齲齒的作用。成人每日氟化物的攝入量一般為1.0~1.5毫克。過量攝入則會危害健康。

汙染來源

自然界的氟多是化合態,主要有:螢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3F]、冰晶石(Na3AlF6)等。它們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鍊鋁、磷肥、鋼鐵以及有機氟高階潤滑油。火箭推進劑的二氟化氧。氟化肼等工業生產中。上述工業生產中所排出的含氟廢水、廢氣和廢渣都能造成環境汙染。煤的燃燒也會排放出大量含氟廢氣。

危害

人體內的氟直接來自飲水、食物和空氣。經口攝入的氟化物被胃腸吸收,吸收率約為80~97%。吸收率視氟化物的溶解度和膳食成分等而定。空氣中氟化物有氣態氟和塵態氟兩種。氣態氟由呼吸道攝入,幾乎全部被肺吸收並進入血迴圈;塵態氟則按顆粒大小分別沉積在上呼吸道、氣管和肺泡內。進入血迴圈的氟被排洩出去和蓄積下來的約各佔一半。氟的排洩主要通過腎臟(約佔85%),其次是胃腸道,少量從汗腺排出。故尿氟常作為環境醫學監測的重要指標。成年人體內氟的總含量約為2.57克,其中96%以上蓄積在骨和齒等硬組織中。高濃度氟(如氟化氫)汙染可刺激面板和粘膜,引起面板灼傷、皮炎、呼吸道炎症。低濃度氟汙染對人畜的危害主要為牙齒和骨骼的氟中毒。牙齒氟中毒表現為牙齒著色、發黃、牙質鬆脆、缺損或脫落。骨骼氟中毒表現為腰腿疼、骨關節固定、畸形,X射線檢查發現骨質密度增加,關節、韌帶鈣化等。近年研究表明,氟化物對人體的毒作用不侷限於骨和齒。氟是一種原生質毒物,易透過各種組織的細胞壁與原生質結合,具有破壞原生質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氟可以抑制脂肪酶、骨質磷酸酶和尿素酶等酶的活性,引起物質代謝紊亂。氟還可使甲狀旁腺代償性增生,干擾骨的鈣磷代謝。大量氟能使實驗動物的腎結構改變,並降低腎小管功能。但對人體來說,氟對腎的損害並不明顯。氟中毒造成骨硬化,韌帶、關節囊鈣化,椎管及椎間孔變窄後,可壓迫脊髓神經根而導致麻痺、癱瘓。實驗氟中毒可損害心肌,使細胞線粒體斷裂和肌原纖維變性。氟還可抑制內分泌作用,對生殖腺、腎上腺和胰腺產生不良影響。另據報道,經空氣氟染毒,大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的畸變率會增加。染色體畸變涉及遺傳基因,因而引起廣泛的注意。

在自然狀態下,土壤、海水、地面水、地下水都含氟。地下水含氟量一般為1.0~3.0毫克/升,高氟區可達10~20毫克/升。高氟區居民長期飲用高氟水,會出現牙齒和骨骼氟中毒。因發病有明顯的地區性,這類氟中毒被稱為地方性氟中毒。飲用水含氟量高有無致畸作用、致突變作用和致癌作用至今尚無定論。此外,氟汙染可以使動、植物中毒,影響農業和牧業生產。

預防措施

為了控制過量氟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要嚴格控制氟的排放量。中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居住區大氣氟化物(換算為氟)一次最高容許濃度為0.02毫克/米3,日平均最高容許濃度為0.007毫克/米3。地面水氟(無機化合物)最高容許濃度為1.0毫克/升。生活飲用水中氟化物最高容許濃度為1.0毫克/升,適宜濃度為0.5~1.0毫克/升。有些國家在低氟地區飲水中加氟,以預防齲齒,但有些國家反對這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