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合料拌和基地

[拼音]:libishi chenqi

[英文]:separate lining

與巖壁隔離且其間隙內不做回填的隧道襯砌。與貼壁式襯砌比較,離壁式襯砌能通過它與巖壁間的空隙,順利排除圍巖中的滲水,保持洞內乾燥,因而在糧庫等防潮要求較高的地下倉庫中,廣泛採用。

離壁式襯砌的主要作用不是承受圍巖壓力,而是防水和隔潮,並可防範個別落石的危險。因此,離壁式襯砌一般適用於圍巖完整性好、節理裂隙較少,石質堅硬穩定或基本穩定的情況。巖壁表面一般應噴射水泥砂漿,以免風化剝落。對石質較差或跨度較大的地下洞室,如用噴錨支護加固後,圍巖能維持穩定,也可採用離壁式襯砌。

離壁式襯砌的基本形式如圖。拱圈一般為等截面混凝土結構,其最小厚度按抗衝切要求確定。拱腳處需設定與巖壁抵緊的水平支撐。邊牆一般採用與拱圈同標號的混凝土砌塊(或料石)砌築。襯砌與巖壁間的空隙尺寸,由施工和檢修的空間要求確定。

離壁式襯砌一般敷設外貼防水層。水平支撐上沿洞室軸線方向須設排水孔。邊牆與巖壁間須設外排水溝,並使其常與洞內排水溝連通,將集水排向洞外。

在穩定的和經噴錨支護加固的圍巖中,作用在離壁式襯砌上的荷載,為其自重和檢修施工時的所有荷重。在基本穩定的圍巖中,尚須考慮區域性落石時引起的衝擊力作用。

離壁式襯砌的拱圈與邊牆在構造上常不連續,拱圈和邊牆的內力可分別計算。拱圈一般視為無鉸拱或兩鉸拱,邊牆一般視為兩端鉸接的受壓構件。拱圈和邊牆在構造上連線較好時也可按整體結構計算內力,這時牆底可視為鉸接。水平支撐應視為彈性支承。

70年代起,離壁式襯砌已開始在大跨度(20米以上)地下洞室中使用,其拱部結構為拱肋和拱板,邊牆在拱肋所在位置處設定與巖壁緊貼的立柱。此外,有些工程已開始在噴錨支護的掩護下,用裝配式輕型襯套代替舊式的離壁式襯砌,或採用輕型屋架作為拱部結構。跨度小時,更可採用裝配式的離壁式襯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