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拼音]:paotong

[英文]:Paulownia

玄蔘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屬落葉喬木的通稱。共8種。在中國分佈廣泛,越南、寮國北部也有分佈,朝鮮、日本、阿根廷、美國南部、巴西、巴拉圭有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樹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時平滑,老時縱裂。假二杈分枝。單葉,對生,葉大,卵形,全緣或有淺裂,具長柄,柄上有絨毛。花大,淡紫色或白色,頂生圓錐花序,由多數聚傘花序複合而成。花萼鍾狀或盤狀,肥厚,5深裂,裂片不等大。花冠鐘形或漏斗形,上脣 2裂、反捲,下脣3裂,直伸或微卷;雄蕊4枚,2長2短,著生於花冠簡基部;雌蕊1枚,花柱細長。蒴果卵形或橢圓形,熟後背縫開裂。種子多數為長圓形,小而輕,兩側具有條紋的翅。

種類和分佈

在中國北起遼寧南部、北京、延安一線,南至廣東、廣西,東起臺灣,西至雲南、貴州、四川都有分佈。中國各地主要栽培種有:

(1)蘭考泡桐 (P.elongata)。樹幹通直,樹冠寬闊、圓卵形或扁球形。樹皮灰褐色。小枝節間長。葉卵形或寬卵形,先端鈍或尖,全緣或分裂,上面綠色或黃綠色,有光澤,下面被灰黃色或灰色星狀毛。花序狹圓錐形,花蕾洋梨狀倒卵形,花大,長8~10釐米,花萼鍾狀倒圓錐形,淺裂約三分之一,花冠鍾狀漏斗形,淺紫色。蒴果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5釐米,直徑2~3釐米,外有細毛而無粘腺,不粘手。種子小,橢圓形,連翅長5~6毫米。集中分佈在河南省東部平原地區和山東省西南部。安徽北部,河北、山西、陝西、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引種栽培。垂直分佈海拔可達1400米。

(2)楸葉泡桐(P.catalpifolia)。樹幹通直,樹冠圓錐狀。葉似楸樹葉,長卵形,葉片下垂,先端長尖,全緣,上面深綠色。花冠細長,管狀漏斗形,淡紫色,長7.5~8釐米。蒴果較小,橢圓形,長4.5~5.5釐米。以山東膠東一帶及河南省伏牛山以北和太行山的淺山丘陵地區為主要產區,平原地區較少。河北、山西、陝西等省也有分佈。

(3)毛泡桐(P.tomentosa,圖1)。樹幹多低矮彎曲,樹冠傘形。小枝、葉、花、果多長毛。葉卵形或廣卵形。花序為廣圓錐形,花蕾近球形,萼深裂,被毛不脫落,花冠鍾狀,鮮紫色或藍紫色。蒴果卵圓形,外被乳頭狀腺,粘手。分佈於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各省,以陝西及河南西部為主要產區。

(4)白花泡桐(P.for-tunei,圖2)。樹高可達27米,胸徑達 2米。幼枝、嫩葉被枝狀毛和腺毛。葉心狀長卵形,先端漸尖,全緣,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腹部皺褶不明顯,花萼淺裂。蒴果橢圓形,長6~10釐米,果皮木質較厚。長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區)為主要產區。北自河南南部大別山區,南至廣東、廣西,東起臺灣,西至雲南、四川,均有分佈。垂直分佈廣西可達海拔1150~1520米,湖北西部及四川東部達 600~1300米,四川峨嵋山可達2000米。

(5)川泡桐(P.fargesii)。全體密被棕黃色星狀絨毛,枝條及葉表面無毛。葉心形,廣卵形,不粘。聚傘花序無總梗或很短。花冠白色或紫色,鍾狀,在基部彎曲處以上驟然膨大,花萼鍾狀,裂片卵形深裂,不反捲。蒴果卵形,長 4釐米,果皮革質。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西部和湖南西南部。垂直分佈可達海拔1200~3000米。

生物學特性

泡桐對熱量要求較高,對大氣乾旱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因種類不同而有一定差異。對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疏鬆程度也有較高要求。在怕水淹、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地下水位不足 2米時,生長也差。土壤pH以6~7.5為好。泡桐生長迅速,7~8年生即可成材。在北方地區,以蘭考泡桐生長最快。楸葉泡桐次之,毛泡桐生長較慢。不同種類的生長過程有所不同。如蘭考泡桐的高生長有明顯的階段性,能由不定芽或潛伏芽形成強壯的徒長枝自然接幹。栽植後經過2~8年,自然接幹向上生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能自然接幹3~4次,個別能自然接幹5次。第1次自然接幹高生長量最大,可達3米以上,以後逐漸降低。胸徑的連年生長量高峰在4~10年。材積連年生長量高峰出現在7~14年,這種高峰出現的時間早晚和數值大小,取決於土壤條件和撫育管理措施。

栽培技術

泡桐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北宋陳翥所著《桐譜》一書,比較全面地記載了古代勞動人民在泡桐栽培和桐木利用方面的豐富經驗,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1949年以後泡桐造林獲得很大發展。

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種、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圃地應選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氣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長度以15~20釐米,粗度以1.5~4.0釐米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長髮育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

一般隨整地隨造林,採用穴狀整地,深1米,長、寬各 1米。根據造林的目的和經營管理水平確定合理的造林方式和造林密度。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為3~5米;在條件較好的地區,株間還可栽紫穗槐等。在宅旁、村旁可帶狀或塊狀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實行糧食作物-泡桐間作時以桐為主的間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畝26株;以糧為主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畝3株;桐糧並重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畝13株。造林一般在秋季落葉後到第2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有的地區進行秋季帶葉栽植,也可取得較好效果。

泡桐在天然條件下主幹較低。為了增加主幹長度,可採取如下幾種高幹培育方法:

(1)平茬法。在造林後第1年進行或於第1、第2年連續進行,時間多在冬初。方法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處將莖截斷,隨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條長到10~15釐米時將生長最好的留下,其餘全部去掉。

(2)抹芽法。在春季栽植後,待長高至3~5釐米時,在靠近苗木頂端處保留一個健壯芽,其餘側芽全部除去,使養分集中於保留芽的生長髮育。

(3)自傷接幹法。在春季發芽前半個月,在樹幹最上部用刀砍口,促使形成徒長枝,從而使主幹接著向上延續。

(4)剪梢接幹法又稱平頭法。在定植後的當年或次年春季,將乾枯的頂梢剪除,然後培育一個健壯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長。

泡桐叢枝病是較為普遍的病害,有的地區發病率高達80~90%,病原為類菌原體。幼樹發病後,多在主幹或主枝上部叢生小枝小葉,形如掃帚或鳥窩。防治方法包括選用無病母樹的根作為繁殖材料,及時修除病樹,選用抗病良種等。害蟲有大袋蛾為害葉部,毛黃鰓金龜的幼蟲食苗木根皮。

用途

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不撓不裂,易於加工。氣幹容重輕。隔潮性好。不易變形。聲學性好,共鳴性強。不易燃燒,油漆染色良好。可供建築、傢俱、人造板和樂器等用材。桐材的纖維素含量高、材色較淺,是造紙工業的好原料。葉、花、果和樹皮可入藥。樹姿優美,花色美麗鮮豔,並有較強的淨化空氣和抗大氣汙染的能力,是城市和工礦區綠化的好樹種。

參考文章

白花泡桐的分佈區域觀賞園藝白花泡桐的栽培技術觀賞園藝白花泡桐的形態特徵觀賞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