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齒瓣延胡索

藥材名稱:野櫻桃

名稱出處:《寧夏中草藥手冊》

概況

異名:條子(《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薔薇科櫻屬植物四川櫻桃的果實及種子。

原植物:四川櫻桃Cerasus szechuanica(Batal.)Yu et Li(Prunus szechuanica Batal.;Prunus discadenia Kochne)又名盤腺櫻桃《湖北植物誌》。

形態:喬木或灌木,高3~7m。小枝灰色或紅褐色。冬芽長卵形。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9cm,寬2.5~4cm,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重鋸齒或單鋸齒,齒端有小盤狀或錐狀腺體,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葉柄長1~1.8cm,先端常有1對盤狀或頭狀腺體;托葉卵形,有缺刻狀鋸齒。花序近傘房總狀,長4~9cm,有花2~5朵,下部苞片大多不孕或僅頂端1~3枚苞片腋內著花;總苞片褐色,倒卵狀長圓形,長1~1.5cm,先端最寬5~6mm;花軸苞片近圓形,綠色,先端圓鈍,邊緣有盤狀腺體;花梗長1~2cm;萼筒鍾狀,長約5mm,萼片三角狀披針形,邊有頭狀腺體,與萼筒近等長;花瓣白色或淡紅色,近圓形,先端齧蝕狀;雄蕊40~47;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核果紫紅色,卵球形,直徑8~10mm;核表面有稜紋。花期4~6月,果期6~8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8卷.48頁.圖版6.10~11)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0~2600m林中或林緣。分佈於寧夏、陝西、河南、湖北、四川。

生藥

採集:7~8月果實成熟時採收,晒乾。

藥性

性味:《中藥大辭典》:“果實:甘,微涼。種子:酸,溫。”

功效:果實:清血熱,益腎。種子:透疹。

主治:《中藥大辭典》:“果實:治咽喉腫痛,聲啞。種子: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

用法用量:內服:水煎或搗汁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寧夏中草藥手冊》:“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野櫻桃核9g,芫荽6g。水煎服。”

單方應用:《寧夏中草藥手冊》:“治咽喉痛、聲啞:野櫻桃果搗汁,每服20ml,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