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藥

藥材名稱:海松子

名稱出處:《開寶本草》

概況

異名:松子(《海藥本草》),松子仁(《本草衍義》),海松、新羅松子(《綱目》)。

基源:為松科鬆屬植物紅松的種子。

原植物: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又名朝鮮鬆(《中國裸子植物誌》),果鬆、韓鬆(東北),紅果鬆(吉林)。

歷史:海松子始載於宋《開寶本草》。《綱目》記載有:“海松子出遼東及雲南,其樹與中國松樹同,惟至五葉一叢者,毬內結子,大如巴豆,有三稜,一頭尖爾,久收亦油。”所指即本種。

形態:常綠喬木,高達50m,胸徑1m。一年生枝密生黃褐色柔毛;冬芽淡紅褐色。針葉5針一束,粗硬而直,長6~12cm,樹脂管3個,中生,葉鞘早落。球果大。圓錐狀長卵形或圓錐狀矩圓形,長9~14cm,熟後種臍張開,種子不脫落,種鱗先端向外反曲;種子倒卵狀三角形,長1.2~1.6cm.無翅。花期6月,球果第2年9~10月成熟。(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卷.212頁.圖版4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1800m的地帶,分佈於黑龍江小興安嶺和吉林東部及北部。

生藥

採集:果熟後採收球果,晒乾,去硬殼,取出種子。

化學性質

種子油脂肪酸中含順-5,9-十八碳二烯酸(cis-5,9-Octadecadienoicacid)3.8%.順-5,9,12-十八碳三烯酸(cis-5,9,12-Octadecatrienoic acid)18.3%,順-5,11,4-二十碳三烯酸(cis-5,11,14-Ecosatrienoic acid)0.8%以及亞麻酸[1],還含脫落酸(Abscisic acid)[2,3],以種皮中含量最高[4]。

參考文獻

[1] 植物學報 1984;26(3):290。


[2] 科學通報(外文版) 1984;29(7):946。


[3] 中國科學(英文版) 1982;25(3):250。


[4] 中國科學.B輯(英文版) 1984;2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