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五味子

藥材名稱:鯡魚

名稱出處:《中國動物藥》

概況

基源:為鮮科鯡屬動物太平洋鮮,藥用其肉。

原動物:太平洋鮮Clupea herengus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又名青條魚(《中國動物藥》)。

形態:體長,側扁,腹部近圓形。頭中大,頂部有一淺凹。眼較大,有脂眼瞼。口小而斜,側上位。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長而扁。鱗中大,圓鱗。無側線。腹側有弱稜鱗。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前方,距吻端與尾鰭基相等。臀鰭中長,距腹鰭頗遠。胸鰭低而短,不伸達腹鰭。腹鰭比胸鰭小,尾鰭深叉狀。體背側藍黑色,兩側及腹部銀白色,側上方微綠。(圖見《中國動物藥》.圖195)

生境與分佈:棲息於水深80m左右的黃海中央深水區,每年3~4月到山東榮城、威海一帶近岸有水草和岩礁的地方產卵。主產於黃海。渤海少見。

生藥

採集:產卵後捕捉,取肉鮮用。

藥性

功效:利尿,解毒。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肺結核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煮食,適量。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中國動物藥》:“治喘息:鮮魚籽、甘草各等量,焙研成粉,每服5g,日3次。”

參考文章

南美鯡魚越冬技術要點水產/漁業俄羅斯嚴格控制挪威鯡魚進口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