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肉桂

藥材名稱:唐古特馬尿泡

名稱出處:《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矮莨菪(植物學報),唐衝嗄博(藏藥名),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基源:為茄科馬尿泡屬植物馬尿泡的種子和根。馬尿泡屬全世界僅1種,特產中國西部,藥用。

原植物: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

歷史:始載於古《藏本草》。《月王藥珍》、《四部醫典》、《青藏高原藥物圖鑑》及《晶珠本草》均有收載。後者引《圖鑑》說該藥有雪山生與草地生兩類,雪山生者:“生於沙石山坡和草坡交界處。根粗壯,無莖,葉皺而厚,平鋪地面,花白色,微黃,果莢象白布小袋,種子黑色,細小,腎形,成熟種子有油性。”即系本種。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35cm,全株被疏柔毛和腺毛。根粗壯肉質,根莖縮短,具多數休眠芽。莖直立短粗,下部葉鱗片狀,上部葉密集、草質、鏟形或長橢圓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連葉柄長10~15cm,寬3~3.5cm,葉緣全緣或淺波狀,葉柄有翅。總花梗腋生,有花2~3朵,花萼筒鐘形,先端5淺裂,花後迅速增大呈壺狀包圍果實,花冠筒狀,黃色,長約2.5cm,先端5淺裂,外表密生短腺毛。雄蕊5枚,雌蕊1枚,花柱不伸出花冠。蒴果球形,尿泡狀,徑約1cm,近中部蓋裂,為宿萼包圍,宿萼長8~13cm,具明顯凸起的縱肋和網脈,頂端平截不閉合。種子黑褐色、腎形、略扁平。花期6~7月,秋後果熟。(圖見《中國植物誌》.67卷.第1分冊.29頁.圖5)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海拔3200~5000m的高山砂礫地及乾旱草原、路旁。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生藥

採集:秋季果熟時採收種子,9~10月採挖根,晒乾。

化學性質

根含莨菪鹼(Hyoscyamine)1.67%~3.82%,山莨菪鹼(Anisodamine)0.27%~0.68%,莨菪醇,紅古豆鹼,去水阿托品,偶含東莨菪鹼,樟柳鹼(Anisodine)[1,2]。

附 葉含莨菪鹼0.33%~2.18%,山莨菪鹼0.1%~0.6%,東莨菪鹼為0.02%~0.09%,有時含微量莨菪醇,及去水阿托品[1,2]。

參考文獻

[1] J Ethnopharmacology 1983;8(1):1。


[2] 中草藥 1985;1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