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藥材名稱:鳳尾七

名稱出處:《陝兩中草藥》

概況

基源:為景天科紅景天屬植物小叢紅景天的根。

原植物:小叢紅景天Rhodiola dumulosa(Franch.)S.H.Fu(Sedum dumulosum Franch.;Sedum wulingense(Nakai)Kitagawa),又名鳳尾草,鳳凰草(《秦嶺植物誌》),香景天(《拉漢種子植物名稱》),霧靈景天(《東北植物檢索表》)。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株無毛;根狀莖粗壯,紡錘形,有分枝。莖多數叢生,地上部分常殘留老莖。單葉互生,無柄,葉片線形至寬線形,長7~10mm,寬1~2mm,全緣,頂端稍急尖。花序頂生,傘房狀,有花4~7朵;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約4mm,寬0.7~0.9mm;花瓣5,白色或紅色,長圓形至披針形,直立,長8~11mm,寬2.3~2.8mm,邊緣平直或多少呈流蘇狀,頂端尖;雄蕊10,短於花瓣,對萼生的長約7mm,對瓣生的著生於花瓣近基部,直立,長6~9mm,基部合生。種了長圓形,長約1.2mm,有微乳頭狀突起及狹翅。花期6~7月,果期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 79頁 圖1887)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600~3900m的山坡石上及石隙中。分佈於華北及吉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北部。

藥性

性味:甘、澀、微苦,溫, ①《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微苦、澀,溫。”

功效:補血調經,養心明目

主治:虛勞,骨蒸勞熱,幹血癆,月經不調,頭暈目眩 《全國中草藥彙編》.“月經不調,陰虛潮熱,頭暈目眩,婦女虛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2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陝西中草藥》:“治月經不調,骨蒸勞熱,頭暈目眩:鳳尾七、夏枯草各12g,天蓬草、透骨草、鹿銜草、魚腥草各9g,茱苓草6g。水煎服,黃酒為引。”

單方應用:①《陝西中草藥》:“治婦女虛癆、幹血勞:鳳尾七9~12g,黃酒煎服。” ②《山西中草藥》:“治胃熱口臭:鳳尾七適量,搗爛絞汁,取汁含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