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錦雞兒

藥材名稱:蘡薁根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基源: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蘡薁的根。

原植物:蘡薁Vitis adstricta Hance

餘項參見“蘡薁”條。

藥性

性味:①《綱目》:“甘,平。” ②《福建中草藥》:“微甘、辛,平。”

功效:清溼熱,消腫毒。

主治:黃疸,溼痺,熱淋,痢疾,腫毒,瘰癧,跌打損傷。 ①《綱目》:“治下焦熱痛淋悶,消腫毒。”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胃痛,療痔瘡,通經利尿。”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消腫,消膨脹。外用跌打損傷,治筋骨疼痛,接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中國民間實用醫方》:“治頭痛發腫塊:蘡薁根15g,雞冠花15g,鹿角霜12g,水煎服,每日1劑。” ②《中醫臨床驗方集》:“治慢性骨髓炎:蘡薁根(去粗皮和心)取2層皮500g,邊風樟(全株)250g,鬧羊花根(黃杜鵑)250g,雞蛋清4個,麻油30ml,酒精或白酒15ml。先將薁薁根、邊風樟、鬧羊花根共研細末,再和它藥調勻放入瓷缸中,外敷患處,1日1次,一般敷藥3~5日後潰口逐漸縮小,1周左右創口癒合。” ③《福建中草藥》:“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蘡薁幹根15g,白英幹全草15g,茵陳15g,水煎服。”

單方應用:①《乾坤生意祕韞》:“治男婦熱淋及女人腹痛:蘡薁根21g,葛根9g,水煎100ml,煎70ml,入童子小便30ml,空心溫服。” ②《福建中草藥》:“治關節風溼痛:蘡薁鮮根60~120g,水煎調酒服。” ③《福建中草藥》:“治瘰癧:蘡薁鮮根60g,水煎或調酒服。” ④《福建中草藥》:“治乳癰:蘡薁根30g,香菇15g,水煎或調酒服。” ⑤《福建藥物志》:“治多發性膿腫:蘡薁鮮根30g,地耳草15g,水煎或調酒服。” ⑥《世醫通變要法》:“治赤遊風腫:蘡薁根搗如泥,塗之。” ⑦《泉州本草》:“治肺癰:鮮蘡薁根60g,鮮海金沙45g,煎服。” ⑧《中國中醫祕方大全》:“治骨髓炎:新鮮蘡薁根去表皮,洗淨,搗爛,每斤加雞蛋清4個,香油60g,白酒5ml,苯甲酸鈉2.5g(防腐用)攪拌,製成藥膏備用;新鮮蘡薁根內皮搗汁,浸泡紗條,高壓消毒備用,藥膏,紗布不宜用金屬器皿裝存。使用時先洗淨面板,紅腫疼痛或有膿未潰者外敷藥膏0.2cm厚固定;若表面堅硬,膿腫難消,可於區域性先撒納1.5cm厚藥膏;若患處流膿,形成瘻管,則需先用紗條引流,再外敷藥膏,每日換藥1次。” ⑨《江西民間草藥》:“治痢疾:蘡薁根30g,水煎。紅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30g調服。” ⑩新中醫 1984;(1):“治乳腺炎:鮮蘡薁根、食醋各適量。將新鮮蘡薁根內皮切碎,搗爛,加入適量食醋拌勻,外敷於區域性,每日2次。”

食療:①《福建藥物志》:“治蕁麻疹:蘡薁根、黑豆各30g,豬瘦肉適量,水燉服。” ②《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治溼痰流注:蘡薁根60g,瘦豬肉60g,酒、水各半同煮,去渣,取湯連肉服。”

醫藥家論述

李時珍《綱目》:“藤止渴,利小便;根治下焦熱痛、淋閉、消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