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山螞蝗

藥材名稱:小棕包

名稱出處:《紅河中草藥》

概況

異名:小天蒜(《雲南經濟植物》),披麻草、細毒蒜(《紅河中草藥》)。

基源:為百合科藜蘆屬植物蒙自藜蘆的根和根莖。

原植物:蒙自藜蘆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f.(Veratrum wilsonii C.H.Wright ex Loes f.),又名翻天印、黃龍鬚(雲南)。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1.3m,基部具棕褐色或淺白色的膜質鞘,鞘枯死後常在頂端略破裂為帶網眼的纖維網。近基部的葉狹長,長圓形或帶狀,長22~50cm,寬1~3cm,頂端銳尖,基部無柄。圓錐花序塔狀,長16~50cm,疏生少數側生總狀花序;總軸與分枝軸生短綿毛狀毛;花多數,疏生,淡黃綠色帶白色;花被片近倒卵狀匙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8~12mm,寬4~6mm,基部明顯具柄,下部有兩個明顯的腺體;側生花序上的花梗長超過1cm,比小苞片長或近等長。蒴果直立,長1.5~2cm,寬約1cm。花果期7~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4卷.31頁.圖版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200~3200m的山坡路旁或林下。分佈於貴州東北部和西南部及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

生藥

採集:秋、冬季採挖,洗淨,晒乾或鮮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苦、麻,寒。有大毒。

功效:消腫止痛,活血止血,催吐。

主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骨折,截癱,癲癇,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入散,30~60mg。外用: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孕婦及體弱者忌用。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雲南經濟植物》:“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骨折、截癱、癲癇、外傷出血:小天蒜,研末,用酒或開水送,每次30~60mg。日服2~3次。外用:鮮根搗敷或研末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