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華

藥材名稱:反枝莧

名稱出處:《中國植物誌》

概況

基源:為莧科莧屬植物反枝莧的全草。莧屬全世界約40種;中國約13種,7種供藥用。

原植物: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又名西風谷(《中國北部植物圖志》)。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莖直立,稍具鈍稜,密生短柔毛。葉互生,菱狀卵形或橢圓卵形,長5~12cm,寬2~5cm,頂端微凸,具小芒尖,兩面和邊緣有柔毛,全緣或波狀緣;葉柄長15~5.5cm。花單性或雜性,整合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由多數穗狀花序形成,頂生花穗較側生者長;苞片和小苞片幹膜質,鑽形,背面有1龍骨狀突起;花被片5,白色,具一淡綠色中脈;雄花的雄蕊5,比花被片稍長;雌花花柱3,內側有小齒。胞果扁球形,小.淡綠色,蓋裂,包裹在宿存花被內。種子近球形,直徑約1mm,棕色或黑色,邊緣鈍。花期7~8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605頁.圖1219)

生境與分佈:生於田園邊、農地旁及村落草地上;分佈於中國東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原產美洲熱帶,現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

化學性質

全草含芸香甙、黃酮甙及葡萄糖和麥芽糖。尚含微量生物鹼、皁甙和矢車菊素(Cyanidin)[4]。根、葉、莖和花中含膽鹼(Choline)、甜菜鹼(Betaine)、胡蘆巴鹼(Trigonelline)等季銨類化合物及硝酸鹽[1]。根中尚有揮發油約13%和三萜皁甙[2]。種子中含脂肪油、三萜皁甙。葉含維生素C、亞油酸、亞油烯酸、棕櫚酸、油酸、硬脂酸及豆蔻酸等多種脂肪酸[2]。

參考文獻

[1]中草藥學 中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188 。


[2]長白山植物藥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