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經

[拼音]:pianzhixing jingshenbing

[英文]:paranoiac psychosis

以比較系統的妄想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精神障礙。又稱妄想性障礙。包括偏執狂(又稱慢性偏執性精神病)、急性偏執性精神病和感應性偏執性精神病。所謂偏執,指的就是妄想,即對一些不真實的信念堅信不移,即使提供充分的證據和說理,患者也不放棄其信念。這類疾病的共同特點是:妄想持續存在,內容比較固定,以被迫害,嫉妒或疑病妄想較為常見,內容不顯荒謬,甚至有些患者的妄想常使人信以為真;妄想的發展符合邏輯,結構比較系統嚴密;患者的情感和行為與妄想系統相一致;沒有明顯的幻覺,沒有其他精神病特徵,也找不到任何器質性原因;歷經多年也不導致人格和其他精神功能的瓦解。病因未明,也未發現病理解剖學致變。本組疾病不常見,中國內尚無確切統計數字。

病因

不清楚。尚無證據表明遺傳因素有重要作用。患者多主觀、固執、猜疑、敏感、高傲、自負和容易嫉妒,故推測不良個性在本病中有重要作用。多在精神因素,如意外事故、挫折或失敗作用下開始發病,因此精神因素可能起著促發作用。有些社會和軀體因素,如社會經濟剝奪、耳聾、失眠和中毒、有助於偏執思想的形成,孤獨、與世隔離以及處於一種語言不通的環境中也容易產生偏執症狀。

發病機理

還不清楚。多認為,由於這類患者有個性缺陷,而且對社會抱著仇視的心理,當他們遇到意外事故或遭受的挫折或失敗超過他們可能耐受的限度時,患者便把這些事件看成有特殊意義,認為他們是不公正或錯誤的受害者,錯誤地理解周圍人的舉動和態度,把挫折和失敗歸因於他人;不斷地從環境中尋找可以解釋其挫折和失敗的線索和證據,並且僅僅選擇和接受可以證明其妄想信念的材料,認為這些材料才是真的。患者逐漸把有關材料聯絡起來,在歪曲和誤解的基礎上發展成結構較為嚴密的妄想系統。

也有人認為偏執性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信賴心沒有得到發展。S.弗洛伊德則認為同性戀願望是偏執性思維的主要原因,其妄想是在無意識中否定其同性戀感情時產生的。但臨床上發現偏執性精神病患者多不是同性戀者。

臨床表現

共同特點是持久的妄想。

(1)偏執狂。多見於30歲以上的中年人。主要特點是持久而不可動搖的妄想系統,而其思維則保持清晰有序,發病緩慢,情感和行為可用妄想解釋。患者常隱藏其妄想,智慧和職業能力可保持相當好,偏執思維的內容也常是僅涉及生活的某一方面。

被迫害偏執狂較為常見,有時與誇大性偏執狂同時存在。患者在生活或工作中遭受挫折時,不但不能實事求是地檢查和分析主觀和客觀原因,反而片面地把失敗歸咎於客觀條件,認為別人在暗中搗鬼,有意陷害他,以致疑竇叢生,捕風捉影,把周圍發生的現象或別人的一言一行皆牽強附會地加以歪曲,認為這一切變化都是針對他的。在猜疑的基礎上形成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患者往往以反抗的態度進行鬥爭,儘管到處碰壁,也決不妥協。經常向法院和公安機關控訴“迫害者”的罪行,要求伸張正義,保障自己的安全。患者在進行反“迫害”鬥爭時可能發生傷人或其他暴力行為。有的患者同時出現誇大妄想,也可以誇大妄想為主要症狀,認為自己有錢,有才幹或有發明創造,因而引起他人的嫉妒,遭到種種打擊和陷害,這又加強了患者的被害妄想,因而不斷地申訴和控告。

嫉妒偏執狂僅表現為對配偶的嫉妒妄想。常以夫妻間口角開始,繼而懷疑對方不忠,通過監視和跟蹤盯梢獲得種種“證據”,逐漸發展成不可動搖的妄想系統。

被鍾情偏執狂多見於女性。患者堅信某一男性、而且通常是年齡較大社會地位較高的男性迷戀於她,便想盡一切辦法追求和接近對方,甚至發展到不擇手段的地步。即使對方對己大發脾氣,甚至辱罵、毆打,也不能減輕追求的狂熱。病人往往反而認為這些只是對她的愛情的考驗。

疑病偏執狂患者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疾病或者體內有某種生物寄生使其痛苦不堪。可將其患病的體驗描述得淋漓盡致,但反覆檢查均無陽性發現,提供種種陰性檢查結果都不能動搖患者的信念,患者認為這是醫生故意編造來安慰他的。

有些老年患者也可發生偏執狂,尤其是雙耳失聰或雙目失明或與世隔離的老人更容易發生偏執症狀,如認為家中的財產已被人偷竊一空。

(2)急性偏執性精神病。多在30歲以後發病。發病急,病期不超過半年。發病前多有精神因素,如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家庭破裂、移民、監禁均可誘發。在精神因素的影響下,患者突然感到周圍發生了某種變化,具有某種意義,接著產生妄想觀念。患者從周圍環境或他人的言行舉動中尋找線索,通過歪曲和誤解加強其妄想。患者可在被害、誇大、嫉妒等妄想支配下采取種種行動,如尋找保護、上訴、攻擊他人或自傷。

(3)感應性偏執性精神病。又稱為二聯性精神病。指兩個或多個彼此接近的人同時存在類似妄想,多見於文化水平較低或過幽居生活的人。典型表現是一個有固定妄想的偏執性精神病患者將其妄想傳給其他個體,使之也產生類似的妄想。前者稱為感應者,後者被稱為被感應者。兩者的關係密切,如姐妹、夫婦、父或母與子或女,兄弟。感應者的才幹或地位一般高於被感應者,而被感應者多有依賴性或易接受暗示。妄想內容不荒謬,多是有現實基礎或為某些可以理解的期望。若將被感應者與感應者分開,被感應者的妄想很快消失或減輕。預後好。

診斷和鑑別診斷

診斷依據是臨床症狀,症狀典型者診斷多不困難。偏執狂的主要特點是緩慢發展的妄想系統,其他精神活動保持相對完好,歷經多年也不發生精神衰退。急性偏執性精神病的特點是發病較急,妄想有系統化的傾向,其他精神活動正常,病期不超過半年,若病期超過半年以上時,妄想發展得更為系統而其他精神活動無明顯異常,可診斷為偏執狂。診斷感應性精神病的依據是先有感應者,而被感應者妄想與感應者類似,將他們分開後,被感應者的症狀迅速消失或減輕。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和腦器質性精神病患者也可以出現妄想症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多不繫統,而且除妄想外,還有其他精神病性症狀,如明顯的幻覺(尤其是幻聽)、思維散漫和破裂、邏輯障礙、情感淡漠、行為怪異和脫離現實等。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不管是躁狂發作還是抑鬱發作,妄想即不繫統也不突出,而且同情緒有明顯關係,情感症狀出現在前且十分明顯。器質性精神病患者的妄想也不繫統,且可找到器質性改變的症狀和體徵以及相應的化驗或特殊檢查陽性發現。偏執性人格障礙患者多無固定的妄想。疑病症患者僅是害怕或懷疑自己患病,也不形成妄想信念。這兩種疾病均容易區別開。

治療

偏執狂的治療十分困難。心理治療合併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有時有效。急性偏執性精神病的治療效果較好,可用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治療,電休克治療也可能有效。感應性偏執性精神病的治療較為簡單,將被感應者與感應者分開,前者的妄想即可很快消失或減輕。感應者的治療則視其原來疾病的診斷給予適當的治療。

預防

由於病因不清楚,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培養開朗、樂觀的個性可能對預防本組疾病有一定好處。

參考文章

偏執性精神病的含義是什麼神經與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