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環境調查報告(精選10篇)

關於生態環境調查報告(精選10篇)

  在出現了某些事件和情況後,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最後基於取得的調查材料匯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生態環境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1

  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黨的十七次代表大會首次把“生態文明”上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新要求,這既是對過去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反思,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次重大理論突破。

  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建立美好家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緊迫而現實的問題。

  根據市委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歷時三個月,先後赴市環保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林業局、農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水利局、發改局、經貿局、工業園區等有關部門和xx鎮、xx鎮、xx鎮、xx鎮、xx鄉、xx鄉、xx鎮等鄉鎮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瞭解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存在問題和困難,剖析原因,尋求對策。

  一、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在開展生態市建立、經濟結構調整、xx江水環境綜合整治、森林資源培育、城鄉環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進一步推進了我市的生態工貿城市建設。

  (一)全力開展生態市建立。根據省、龍巖市開展生態省、生態市的規劃部署和要求,全力開展生態市建立工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省級生態市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印發《xx市建立省級生態市實施方案》,由市人大審議頒佈實施《xx生態市建設規劃》,同時結合“五項競賽”內容制定下達《20xx年xx市生態建設考評辦法》。20xx年來,我市xx、xx鎮先後獲得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命名,xx嶺兜村、xxxx村被評為省級生態村;20xx年,我市完成了xx、xx鎮等10個鄉鎮、xx村等38個行政村省級生態鎮、生態村的申報建立工作,20xx年1月透過省環保廳現場考核驗收,同時,我市xx鎮、xx村申報國家級生態鎮、生態村也透過現場驗收。另外,我市80%的鄉鎮均已在積極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建立,對照省級生態市建設指標的6項基本條件,我市已基本達到省級生態市建立要求。

  (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積極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等有關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礦山環境破壞的現象有所改觀。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初見成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xx期間取得一定進展。xx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xx年的22.9:31:46.1調整為20xx年的14.7:41:44.3,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8.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工業內部結構得到最佳化升級,製造業、非資源型工業比重有一定提高。

  (三)繼續推進xx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與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先後投入上億元資金進行整治專案建設,xx江水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得到有效遏制。經過各整治專案責任部門及有關鄉鎮、企業的齊心協力,我市20xx年度xx江10個整治專案基本得到有效落實,開展了養殖業汙染綜合整治、金鑫硫酸化工廢渣及廢水綜合治理、海漂垃圾整治等一批整治專案建設。抓好城區飲用水源安全保護,對新安溪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礦山企業廢水、固體廢物排放及植被恢復進行每週巡查,未再發現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設立排汙口,同時,加大城區2個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投入400餘萬元完成了xx鎮上界村、xx鎮生活汙水溼地生物治理工程建設,並著手編制第二水源保護管理辦法和水源地保護實施方案。

  (四)做好森林資源培育工作。xx五期間造林28萬畝,完成非規劃林地造林2萬餘畝;建設速生產林16萬畝、豐產竹林10萬畝;去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5.85萬畝,造林綠化面積創歷年之最,目標完成率達109.3%;實施竹業重點村工程,累計完成集約經營面積5萬餘畝,新建灌溉水池完成232個,蓄水容量近萬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積增至38萬畝。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104.14萬畝,佔森林面積的27%,完成xx江流域綠化規劃,建設流域綠化示範片783畝。建立了天台國家森林公園,面積達5.98萬畝,佔全市林地面積的1.56%。

  (五)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啟動省級園林城市建設,實施園林綠化建設與管理專案13項,完成了福祉閣公園、東山公園、江濱公園、工業路、東環路、城區主幹道綠化,完成投資8600萬元。城區公共綠地面積從17.8萬m2增加到45萬m2,建城區綠化覆蓋率從35.3%提高到40.1%,綠化率從31.2%提高到35.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10.3m2提高到13.6m2,促進了城市園林生態化,使人居環境明顯最佳化,增強了園林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今年以來,開展了以建立省級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動,從推進城市環境衛生入手,重點解決城市“髒、亂、差”現象,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加強城市防洪排澇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汙水集中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適度改造老城區,重點抓好了華龍廣場二期、汽貿城、體育中心、星級酒店及配套商住小區等專案建設;全力推進新城區建設,構建“一江、兩岸、三區、四站”的城市格局,重點實施城北新區、西園新區、南學堂小區,推進大型商貿、城市綜合體等板塊建設。

  (六)農村生態環境整治持續推進。xxxx、和xx、xxx、xx北寮、xx香寮等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加快推進,xx和xx――xx片區列入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區,建立了xx鎮“全國環境生態鎮”、xx鎮“省級環境生態鎮”以及xx村、嶺兜村“省級生態村”。截至目前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中,透過省級驗收鄉鎮14個,佔xx市鄉鎮100%,村莊160個,佔全市村莊86%,建成xx、新橋、xx、xx、xx、xx等6個鄉鎮垃圾填埋,建成西園、xx、xx、官田、xx、xx、xx、靈地、吾祠等9個鄉鎮垃圾焚燒爐,各鄉鎮購置了垃圾車,全市大部分都配備了保潔員,初步建立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

  (七)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xx年來,全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38萬畝,總投資約6000萬元,至20xx年末,全市水土流失面積降至28.875萬畝,佔全市土地面積的6.47%,透過修建攔沙壩、護岸護坡、截排水溝等蓄水保土設施,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對強度水土流失區採取封山育林育草,或者開闢成梯田,進行開發性治理等方法,“草牧沼果”或“草牧沼菜”相結合的生態經濟治理模式,“等高草灌帶”“陡坡一鋤法”等草灌喬結合模式,探索出一套水土流失治理新路子,透過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生態環境,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我們的調研,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在水環境質量、產業結構和佈局、養殖業汙染治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水力資源開發、闊葉林保護、環境基礎設施、生態思想認識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困難和問題比較突出。

  (一)水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

  從過境斷面監測結果看,xx江(xx段)受外縣(區)上游外來汙染影響嚴重,如新羅區的養殖業汙染;大田縣謝洋鄉仕福村鉛鋅選礦廠廢水直排我市xx鎮長塔村河道,造成嚴重汙染。城區內菁城、桂林城區汙水管網尚未完善,部分生活汙水仍直接排放於xx江,xx江干流水質不容樂觀;受鄉鎮農村生活汙水影響,支流水質富營養化指標高;洛陽溪依舊受到大深礦區選礦廢水、礦區水土流失影響,存在超標現象。

  (二)產業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

  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目前我市在產業結構上以能源建材、資源型企業為主,深加工、高科技方面工業企業較少,資源型佔60%。商貿、物流和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不合理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從城市空間佈局看,規劃區域功能佈局不合理,城區周邊圍繞著工業企業,特別幾個大的高耗能企業,加上目前無集中供熱系統,嚴重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特別是東坑口以化工產業為主的工業園區、振鴻水泥、xx電廠距離城市中心較近,工業生產與居民生活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群眾反映強烈;從企業生產裝備方面看,我市工業企業大部份是高耗能、資源型、傳統型企業,高科技、附加值高的企業少,如電廠(2×30萬千瓦)、紅獅水泥、振鴻水泥、大深礦區、掛山礦區等均為資源型能耗企業;從單個企業方面來看,部分企業中存在佔地大、投入少、土地空置閒置、使用率低、土地投資強度小,企業投產滯後,創造效益不明顯,貢獻不足等問題。

  (三)養殖業汙染治理效果不明顯

  養殖業規劃所列的禁養區、禁建區、適度養殖區範圍內仍存在養殖或環保設施建設沒有跟上;部分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夠強,“誰汙染,誰治理”原則落實不夠到位,治汙染資金投入不足,治汙染裝置不夠完善;投入關閉拆除的補助資金不夠(豬舍關閉每平方米補助30元,改為倉庫或其它用途的每平方米獎勵30元),由於豬舍建築成本較高,補助60元養殖戶不給予拆除,豬舍只關閉沒拆除,容易導致復養;散養戶點多面廣,由於其規模小、投入少,大多建在房前屋後、採取家庭作坊方式,汙染治理設施不配套,廢水不能做到達標排放;按照省、龍巖市要求,在20xx年底前完成80%的規模化養殖場治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點多面廣、治理工作存在較大難度。

  (四)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體現在一是超標準、超範圍使用農藥、化肥、農膜,隨意丟棄有農藥殘留的袋、瓶等的汙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給地表水、地下水、農產品質量和土壤帶來嚴重影響;二是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問題顯著。20xx年xx市水土流失面積28.875萬畝,佔全市土地面積6.47%,其中茶園果園過度開發、工程建設、採礦區,特別是非法稀土開採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汙染尤為嚴重。由於農用地重用輕養及水土流失,地力普遍下降。三是農村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未全面有效建立,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在路邊、河塘或低窪地,不僅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造成河道淤積,汙染水體,使得農村河網水質普遍較差。

  (五)流域水力資源過度開發

  水電站分佈在全市大大小小河流上,把河流截成階梯式水庫,河流湖庫化加劇,因利益驅使,不少水電站企業沒有嚴格執行最小流量規定,河流自淨能力變弱,水庫大壩蓄水本身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有的電站清庫不徹底或根本不清庫就蓄水發電,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有的在施工過程中,棄土、棄渣亂倒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道路施工時有的直接把棄土往河裡倒,堵塞河道,河水中懸浮物明顯增加,河水變渾,導致水庫庫面漂浮物很多,水葫蘆瘋長。

  (六)闊葉林銳減,生態環境有惡化趨勢

  我市一些群眾受利益驅動盜伐、濫伐闊葉樹甚至生態公益林中的闊葉樹來加工木屑作為種植食用菌原料,嚴重破壞了我市的森林資源,特別是北片新橋、xx、xx、xx等鄉鎮形勢尤為嚴峻。同時,毀林開山,毀林營造茶園、濫挖樹頭等的現象屢禁不止,每年破壞的闊葉林相當可觀。而闊葉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過度砍伐闊葉林,已給我市生態環境造成明顯破壞,我市境內新橋溪和xx溪水量已逐年減少,就是很明顯的例證。另外,生態公益林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生態林保護、管理和建設。

  (七)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綜合治理能力相對薄弱

  全市汙水集中處理率低,城市汙水收集系統尚未完善,汙水收集率低,大部分的鄉鎮未建成汙水處理廠,大量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體,影響地表水水質的改善;未形成規範的危險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系統,鄉鎮垃圾收集處理率普遍較低,處理設施簡陋,未能達到無害化填埋要求,生活垃圾汙染問題比較嚴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汙染;城區環衛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佈局不盡合理,城區髒、亂、差還沒有根本改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水平還比較低,綠地管養不到位。

  (八)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

  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沒有得到根本轉變,保護生態環境尚未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在經濟建設中由於考核考評機制不夠合理,存在重量不重質,環保工作仍是“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區域性地區形成先破壞、後建設,先汙染、後治理的現實;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入長期偏低,生態建設措施難以真正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和體制不夠健全,人員、裝置、經費不足,執法監督能力不足、監測技術與手段較為落後,部門、地區之間的統一協調有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環境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和生態理念有待提高。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建議

  圍繞“打造閩西對接閩南的橋頭堡、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海峽西岸經濟區宜居宜業的生態工貿城市”目標,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保障、公眾參與的生態市建設機制為手段,實施生態保護、恢復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弘揚生態文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力爭全市80%的鄉鎮達到國家級生態鎮指標要求,實現建立國家生態縣(市)目標,把xx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環境質量指標位居全省前列的宜居宜業生態工貿城市。

  (一)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

  要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重大事項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重大事項決定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職權,要充分聽取人大代表的意見和建議,把在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事關全域性、影響長遠的重大事項以人大決議、決定的形式確定下來,充分體現全市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確保實現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建設重大決策實行公眾聽證制度,對重要規劃、政策以及重大專案實行專家諮詢論證制度,加大決策的透明度,提高社會團體和公眾參與程度,形成政府、專家與社會團體、公眾相互配合的民主決策機制,科學有效地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在市域進行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區域資源開發、產業結構調整等重大決策時,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要求進行環境戰略評價。實施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區域環境保護規劃,依法對各類建設專案進行環評預審。

  (二)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佈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生態環境建設的治本之策,一嚴格產業准入。要制定產業發展導向,設定鼓勵、限制和禁止建設的產業目錄,限制發展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工藝技術落後,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較高,不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產業和專案,凡列入禁止發展的產業和專案,不得辦理新建、擴建的相關手續,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明令一定期限內淘汰、關閉、停產的發展產業和專案,政府主管部門依法檢查、督促其按相應規定執行。二最佳化工業結構。要充分利用xx市區位優勢,促進輕紡、機械電子、冶金礦產、農林產品加工和建材化工等主導工業產業的生態化發展,迴圈利用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能源和物質的利用效率,目前,要著力推進水泥產業的深加工發展,水泥企業不能只生產熟料等初級產品,而是要在生產水泥成品的基礎上,向下遊的製造水泥枕木、預製板等方向拓展。同時,加快推廣先進設計製造技術和管理手段的應用,提高支柱產業的發展質量,優先發展環保產業,支撐主導產業生產生態鏈的形成。三調整產業佈局。要強化各類工業區塊的功能整合,明確各區塊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最佳化產業發展的空間佈局,目前,應抓緊推進東坑口化工小區“優二進三”,做好規劃搬遷工作,並在搬遷中促進整個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做大做強;按照產業集聚模式,明確各片區主導產業,積極引導相關企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增強產業的關聯度,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應重點督促金大鑫鋼鐵企業下游高附加值產業的落地,打造百億產業園;對物流、商貿和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要站在未來和整體的高度加以考慮,寧缺勿濫,以構建大物流為目標,透過現代物流基地建設,構築物流資訊平臺,做強閩西南現代物流業。

  (三)抓好節能減排,推進清潔生產

  促進工業企業逐步向園區集中,統一規劃排汙等環保設施,發展特色園區,實行排汙集中控制和處理,以保證治理設施共享和汙染物集中治理。針對我市規劃區磚瓦行業較多,儘快制訂我市淘汰落後產能計劃。推行工業園區集中供熱,拆除小鍋爐,配套相關優惠政策。要透過強化技術改造,推進清潔生產,延伸工業產業鏈等途徑,促進工業經濟的迴圈體系建設。儘快啟動紅獅水泥兩條生產線煙氣脫硝設施建設。嚴格執行建設專案“三同時”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同時加強建設專案投產後的環境管理,確保增產不增汙,透過清潔生產,發展節能、降耗、節水、節地、資源持續利用的迴圈型經濟。

  (四)加強水資源保護,保證可持續利用

  一要加強水源地水汙染源治理,實行嚴格分級管理,保護水源。嚴格按照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禁止在保護範圍內開展影響水源保護的一切活動,禁止新建工業企業專案,加強上游汙染源治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飲用水安全應急管理機制。二要完善xx江流域監管機制,堅持流域統籌、疏堵結合,建立分割槽控制、聯動治理、上下游聯合交叉執法、全面控源的汙染防控體系,要加強執法監管和監測監控,探索完善分段管理、分段負責制,將各項整治任務和整治責任落到實處,構建流域上下游水質水量綜合監管系統,加快流域交界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加強涉水重點排汙單位線上監控設施執行管理,加強跨區、跨部門水質資訊溝通,構建上下游的水環境綜合預警預報系統,加強突發性汙染事故的水量水質綜合排程,提高水汙染風險預警能力和防控水平。當前,特別是加強對湖庫甲藻監測工作,建立有效應急處置措施,防止藻類異常大量繁殖現象的發生。三要強化水生態保護,提升重點區位的森林、溼地生態功能,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快汙染嚴重河流水環境治理,實施農村河道綜合整治,落實水電站庫區垃圾清理責任制,嚴格執行水電站最小下洩流量線上監控制度,關閉並拆除部分嚴重影響流域生態修復功能的小型水電站,提升流域自然淨化功能。

  (五)強化監管措施,治理養殖汙染

  幾年來的養殖汙染治理實踐證明,以離河流遠近來劃分禁養區、限養區,簡單地把養豬場往山上搬,並不能解決養豬汙染問題,反而會使汙染往支流、山澗甚至水源地蔓延。要根據區域環境容量、流域水質現狀、山林植被吸納能力來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合理規劃佈局生豬養殖場。積極推進生豬養殖標準化建設,採取封閉型生態養殖產業鏈,目前要重點推廣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幹清糞減排措施,扶持發展以豬糞為原料的有機肥廠,要鼓勵試行“養治分離”的養殖汙染治理模式,鄉鎮政府和村委會要組織養豬戶成立養豬合作社或養豬協會,由養豬協會徵收養豬汙染集中治理費,委託有機肥廠或專業化的公司集中收集和處理豬糞尿。要禁養與治理並舉,獎勵與處罰並用,對在禁養區、禁建區違規新建的養豬場要堅決予以強制地拆除;對沒有環保設施的違規養殖戶和超標排放的養豬場要依法徵收排汙費,並限期整改,整改不達標的要依法關閉。對治汙措施落實好和推廣生態養殖模式的規模化養豬場,政府要給予一定資金獎勵,以政策引導農戶走生態養殖的發展模式。

  (六)抓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一要嚴格礦山開發建設准入條件,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依法審批備案,有關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加強檢查巡查,共同指導礦山企業實施“邊開採、邊治理”,督促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責任義務。二要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實施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確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範圍和復墾指標,由採礦權人負責保護和治理;對無法落實業主的廢棄礦山,根據屬地原則,由當地人民的政府負責整治。三要進一步強化礦山環境綜合整治,突出解決礦業開發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堅決取締關閉不符合最小開採規模規定的礦點,依法查處非法採礦,嚴禁在禁採區內新建礦山、礦點,當前要重點打擊稀土的非法開採活動。

  (七)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與建設

  一要加大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監督和執法力度,完善林業分類經營管理體制,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積極落實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和森林資源多元投入機制。二要全面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加快生態公益林基地建設,停止煉山造林、停止毀林造茶園、停止大面積種植速生桉樹及大面積單一竹林。三要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落實防治措施,加快林種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闊葉林,嚴格控制以消耗闊葉林木材為主的食用菌生產規模,從源頭上抓好嚴控落實,加大對鋸臺、濫砍亂伐和非法運輸木材鋸屑的打擊力度,同時,要做好食用菌種植戶的轉產工作,鼓勵其開展竹業、菸葉、金銀花、薰衣草、蔬菜等種植,建議提高菸農生產補助,菸葉稅返回菸農鼓勵發展,增加收入。四要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措施,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可採取逆向倒查機制,依法打擊亂砍濫伐林木,螞蟻搬家式偷盜林木、濫挖樹頭等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嚴格控制林木採伐,大力提高林木蓄積量,恢復和提高森林的生態功能,實現林業和林產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五要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模式,提高並多方籌集生態公益林管護資金。

  (八)建設優美的城市人居環境

  以人為本,堅持“適居性”、“特色性”的原則,遵循人居環境建設的發展趨勢,根據xx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統籌協調推進,把居住環境的改善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優美的人居環境。以建設生態型江濱園林城市為目標,加大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加強城市綠地管養,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加強城市坡道路交通、停車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積極改造完善城市水廠建設和供水管網,提高城市供水安全;加強城市雨汙水管網建設,完善城市排汙管網,實現雨汙分流的排水體制,同時加快建設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提升城市汙水的收集率和處理率;加強道路揚塵和機動車尾氣與餐飲廢氣的治理,建立健全空氣質量日報制度;加強對娛樂場所、建築施工、車輛等的噪聲汙染管理;加快完善垃圾池(場),垃圾中轉站、果皮箱、垃圾運輸車、公廁等環衛基礎設施,加強城市環境衛生清掃保潔管理,打造專治優美人居環境。

  (九)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一要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從治理農村“髒、亂、差”入手,紮實推進以垃圾汙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家園清潔行動”,全面清理公路沿線、溝道兩側、村道里弄的垃圾,加快完善村莊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健全農村垃圾清掃保潔、清運和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要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搞好“五改”(改圈、改廁、改廚、改水、改路),要透過建立一批沼氣示範村,以點帶面,帶動農村沼氣建設工作的整體推進,淨化美化村莊環境,同時,建議有償回收農藥使用完後的殘留袋、瓶,以防止二次汙染。二要做好生態移民工作,對生活在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的高山區、深山區,缺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貧困群眾,以及配合生態建設重大工程專案需要移民的群眾,要有計劃、有步驟、分期分批的引導農民下山,透過科學規劃引導山區農民向中心村、中心鎮和城市集聚。三要積極調整農村能源結構,逐步推廣以電代薪,增加電力、液化氣、優質煤的供應以減少對薪柴的信賴,鼓勵使用太陽能、沼氣、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提高農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佔比例。

  (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和宣傳

  一要開展好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生態文化建設的核心領域是生態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我市應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生態知識和環保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重點和優先群體包括決策者群體、生態環境工作者群體和學生群體等。二要藉助現有的教育途徑,廣泛深入地普及生態知識,透過報刊、電視、廣播、政府網際網路、宣傳標語和牆報等多種形式,進行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徵集一些形象生動易於記憶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語與廣告語。三要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公眾參與機制,透過推行城鎮生活垃圾的定點分類堆放、組織資源回收利用活動、義務植樹造林活動、環保義務勞動和志願者行動、設立公眾舉報電話、獎勵舉報人員、建立環保問題公眾聽證會制度等公眾參與活動,培育公眾的生態意識和保護生態的行為規範,激勵公眾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全社會形成提倡節約、愛護生態環境的社會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同時推進企業文化的轉型與創新,樹立企業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形象。

  (十一)完善環境安全預測、預報及預警系統建設

  完善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網路。包括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和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農業環境監測站的能力建設、重點汙染源的線上監測體系等。在生態敏感地區建立固定觀測點,長期跟蹤生態質量變動狀況。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預警系統和重大環境安全的應急監測和快速反應體系,加強對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山地災害、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環境汙染事故和突發性動植物病蟲害等的預報預警系統和快速反應系統,建立生態環境安全、預警、預報機制,增加預警和防範準備時間,提高重大環境安全的快速反應能力,減輕各種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加快生態安全事件應急處理系統資訊網路建設,建立一個能為環境、消防、公安等各級生態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構提供全過程、多層次的資訊服務以及多種支援手段的應急指揮和決策系統,提高生態安全事件應急處理系統的能力。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2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建設地點位於邢臺縣龍泉寺鄉車尖村北約1km處,礦區西側20m為邢臺龍泉礦業有限責建設地點及任公司車尖鐵礦,兩礦權之間留有隔離帶;礦區南側1000m為車尖村,礦山位於山區,周圍周邊環境無其他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邢臺縣車尖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由邢臺縣車尖長林鐵礦、邢臺縣洪晨鐵礦和邢臺縣車尖海魁鐵礦、邢臺縣西黃村寒泉長石礦羅溝鐵礦整合而成。整合後採用露天和地下開採,年開採鐵礦石5萬噸,服務年限8.17a。工程總投資為95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為300萬元。礦區整合內容面積0.6194km2,礦區範圍內累計查明鐵礦資源儲量(122b+333)81.1×104t;累計動用資源儲量(122b)33.2×104t;保有資源儲量(122b+333)47.9×104t。露天開採由上向下分臺階開採,地下開採設計為斜坡道開拓,全面房柱法開採。本專案新建4條斜坡道用於地下開採,新建一條迴風井,改造利用一條舊迴風井,新建一工業場地和排土場。

  一、工業場地及開採區:

  1、1、施工期整改措施:

  ①設定地面塌陷監測點,並加強巡查;採空塌陷邊界豎立警示牌,對地面塌陷進行回填、平整、綠化,對地面裂縫採取粘土填堵、平整措施。

  ②廢棄的斜井和平硐共8個,對平硐和斜坡道採用大塊砌石封堵洞口,對豎井進行回填。

  ③對原露天採坑的高陡邊坡採區削坡;將採坑附近的廢石渣填入採坑,經夯實、平整、綠化。

  ④拆除廢棄工業場內所有建築,改造的、新建的工業場地加強綠化,施工完畢後對佔地區域進行修整綠化,實現綠化補償。

  ⑤新建工業場地修建臨時排水溝,低窪處修建集雨池;沿圍牆設兩行防護林帶。

  ⑥新露天採場在採坑周邊修建臨時排水溝,將部分表層好土暫存,並修建臨時攔擋。

  2、開採期整改措施:

  ①對形成的採空塌陷區或地裂縫及時進行回填或填堵治理,治理工程應貫穿礦山開採全過程,做到邊開採、邊治理,恢復礦區生態環境。

  ②露天採場治理:對南區露天採場階段性治理,主要為375.365m以上臺階的綠化。

  3、閉礦期整改措施:

  ①對形成的塌陷坑進行回填、平整,並進行綠化。

  ②回填南北採區迴風豎井。

  ③露天採坑高陡邊坡進行削坡、平整,再將部分好土回填到露天採坑區恢復為耕地使用;採坑區周邊進行綠化,選用荊條、紫穗槐等灌木。

  ④拆除臨時建築,並進行綠化。

  ⑤工程結束後,首先將表土進行回填,工業整合措施場區恢復施工場地並平整土地再進行土地翻鬆,恢復為耕地使用。

  二、廢石場:

  1、施工期整改措施:

  ①對整合前形成的4個渣堆,進行治理,用於回填塌陷坑、豎井,對剩餘的渣石,合理堆放在荒山溝中,並採取覆土綠化等措施。渣石堆底部修建攔渣壩。

  ②新建排土場修建攔渣壩。

  2、開採期整改措施:規範堆存,合理留設邊坡、臺階寬度、階段堆存高度、邊堆存邊復墾。

  3、閉礦期整改措施:堆放結束後進行平整、削坡,分片復土恢復植被;為保證排水暢通,在攔渣壩底部預留排水孔。綠化選用荊條、紫穗槐等灌木。

  三、礦區道路

  1、施工期整改措施:施工道路作為永久的農用路設計,路面要廢石碾壓硬化,路面平整。

  2、閉礦期整改措施:在道路兩側佈置2排防護林,進行綠化美化,防護林採用喬木。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3

  (1)調查地點及情況介紹:

  本次生態調查地點,我選取了我的家鄉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鎮關李村委會李子廠村的幾條河流作為我的調查物件,由於我的家鄉所在地是一個小山村,沒有城市化,也汙染有工廠,所以我選取得調查物件所能受到的染主要是來自居民的生活垃圾。

  (2)狀況簡介:

  在本次調查之前,根據經驗,我猜想造成河流汙染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所生產的垃圾得不合理排放,導致一部分生活垃圾排入河流中游,導致河流中有汙染。於是我分別到幾條河流的上、中、下游進行了調查分析,為了說明的方便,我將調查的物件分作甲,乙、丙河,在幾條河上游調查時,甲、乙、丙三條河的'河水都很清澈,其中生長的各種水草也正常,經對村民進行詢問調查得知,三條河上游的河水都可以作為飲用水。由此得知,三條河上游河水仍處於不汙染狀態;到中游時,三條河的河水雖然沒有出現渾濁現象,但都有很多生活垃圾存在河流底部,這裡要說明的一點事甲、乙兩條河在接近中游居民區時匯成了一條河,這幾條河的中游有了一定的汙染,針對這一情況,我對村民進行了採訪得知,村民們為了方便,大多數時候都將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中,這表明村民的環保意識不是很高,到中游進行調查時,我還發現了另一個情況,在河流中游有大片的田地,村民們在施肥後便進行灌溉,由於河流的分流及地理情況的原因,導致田中的水有一部分會回的河中,所以河流中斷出現了一定的水體富營養化,出現了水草瘋長等情況。

  與此同時,我還發現許多牲畜仍以河流中游的水作為飲用水,經對村民們調查得知,本地的牲畜一直以河水作為飲用水,但卻沒出現大批牲畜死亡或獲病現象,牲畜的生長狀態處於正常情況,這一情況表明中游河水雖然有汙染,但情況並不嚴重;三條河在下游匯為一條河,在下游調查時,發現河中河水清澈,河中並無生活垃圾,在下游的村民仍以河水作為飲用水,對下游村民調查得知,村民們以下游河水作為飲用水已經有很多年,村民們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我嘗試著喝了一下下游的河水,發現下游的河水並無異味,飲用後也沒有出現腹瀉等異常情況,這表明河流中游的汙染屬於輕度汙染,並沒有超出河流的自我調節能力範圍。針對以上的調查情況,我們徵求了村民和村委會的意見,結合具體情況,我們制定了一個整改方案。

  (3)整改方案:

  首先,針對主要的汙染源,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使村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動員村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綜合處理,不盲目倒入河中;其次,對河流中游的生活垃圾進行打撈;再次,改變村民們先施肥後灌溉的習慣,轉變為先灌溉後施肥的,這樣既降低了汙染,有提高了肥效,減少化肥的使用;最後,對河流的水質進行定期檢測評估。

  (4)實踐反思:

  當代大學生應該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積極學習和宣傳環保知識,提高自身環保能力,幫助他人提高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在生活中時刻關注環保,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利於環保的習慣;積極參加社會環保活動,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目的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之本。同時它也影響到旅遊業發展的興與衰。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和有著50XX年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國家,具有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蹟、人文景觀和奇特的風俗民情,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所有這一切都必須以藍天、碧水和青山為依託,都離不開環境保護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護、處在良性迴圈狀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才能激發人們的旅遊願望並轉化為現實的旅遊需求。因此,環境保護是所有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現在世界上的能源供應量已經為數不多了,我們必須在能源枯竭之前開發新的能源,所以我們要知道能源的發展史,這樣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這樣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汙染太嚴重的話,恐怕還沒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為混球一個。所以我們要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保護能源。正因為這樣,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從總體上看,全國生態破壞的範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森林植被被嚴重破壞,生態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別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漬化等土地荒漠化進一步加劇,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態平衡嚴重失調,江河斷流,湖泊萎縮,地下水位下降,水患災害日趨頻繁;生物多校性銳減,珍稀瀕危物種滅絕速度加速了,益蟲益鳥益獸種群數量減少。由此可見,生態日益遭到破壞正嚴重製約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為此,筆者認為,要發展旅遊業,就必須倡導旅遊者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和責任意識。

  調查方法、網上查訊法。

  二、調查專案

  (一)環境汙染狀況

  1、大氣

  1992年,全國廢氣排放量10.5萬化標立方米(不包括鄉鎮工業,下同)。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111萬噸,比上年增長7.6%;二氧化硫排放量1685萬噸,比上年增長3.9%;工業粉塵排放量576萬噸,比上年下降0.5%。

  全國城市大氣中總懸浮微粒年日均值範圍為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增長8%。據67個城市統計,51%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標,尤以吉林、濟南、太原、蘭州、包頭、延安、西安等城市為重。

  據66個城市統計,降上半月均值在3.8一55.8噸/平方公里·月之間,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顯重於南方城市。降塵年月均值在30噸/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長春、大同、石家莊、哈爾濱、銀川、吉林、鶴崗、瀋陽、蘭州和唐山。

  據72個城市統計,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範圍為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過國家三級標準的城市有貴陽、重慶、太原、烏魯木齊、宜賓、南充、濟南、石嘴山、青島、天津、長沙和大同。據72個城市統計,氮氧化物年日均值範圍為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長春、濟南和運城汙染明顯加重,蘭州、寶雞和南充咯有好轉。

  XX年,酸雨仍限於區域性地區。據58個城市統計,降水ph年均值範圍為3.85一7.43,ph年均值低於5.6的佔52%,均為南方城市。贛州、長沙和廈門市酸雨出現頻率高達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懷化、百色、南京、重慶和廣州市酸雨出現頻率在70%以上。XX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自己承擔的國際義務,並努力推進國內的環境保護工作。經黨中央和國務院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外交部、國家環境保護局《關於出席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情況及有關對策的報告》,提出了我國環境與發展領域的十大對策,這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大綱領性檔案,不僅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而且是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環境法制建設有較大進展。國務院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城市綠化條例》、《關於我國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處置環境政策》,批准了《徵收工業燃煤二氧化硫排汙費試點方案》,轉發了林業部《關於當前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情況和綜合治理措施報告的通知》,釋出並全面實施了《排放汙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國家環境保護局還制定了環境行政處罰、防治尾礦汙染、防治鉻化合物汙染、環境監理執法標誌等方面的規定和辦法。地方立法不斷加強,山東、湖南、重慶武漢、大連等省、市制訂了環境執法程式規定。國家環埔保護局首次進行了全國環保系統執法檢查。

  (二)什麼是能源

  “能源”這一術語,過去人們談論得很少,正是兩次石油危機使它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那麼,究竟什麼是“能源”呢?關於能源的定義,目前約有20種。例如、《科學技術百科全書》說、“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百科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書》說、“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我們利用熱能、機械能、光能、電能等來作功,可利用來作為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種載體,稱為能源”;我國的《能源百科全書》說、“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提供人類所需的光、熱、動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載能體資源。”可見,能源是一種呈多種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確切而簡單地說,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

  三、能源的分類及優缺點

  第一類是與太陽有關的能源。太陽能除可直接利用它的光和熱外,它還是地球上多種能源的主要源泉。目前,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

  第二類是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地球是一個大熱庫,從地面向下,隨著深度的增加,溫度也不斷增高。

  第三類是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這是某些物質在發生原子核反應時釋放的能量。原子核反應主要有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第四類是與地球一月球一太陽相互聯絡有關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陽之間有規律的運動,造成相對位置週期性的變化,它們之間產生的引力使海水漲落而形成潮汐能。

  四、人類能源利用及發展階段

  小水電、我國西部地區的小水電資源十分豐富,根據最新水能資源複查結果,全國小水電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1.25億千瓦。目前我國小水電的開發量為20%左右,預計到2030年,我國小水電資源將開發完畢,屆時可以形成1億千瓦的裝機水平。

  太陽能資源、我國太陽能資源的利用主要用於城鄉居民的熱水供應,目前有太陽能熱水器5000多萬平方米,2020年和2050年分別可以達到2億平方米和5億平方米,分別可以替代1200億千瓦時和3000億千瓦時,替代高峰電力8000萬千瓦和2億千瓦。

  生物質能源、我國的生物質能源主要有農業廢棄物、森林和林產品剩餘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分佈廣泛,其中作物秸稈年產量超過6億噸,農產品加工和畜牧業廢棄物理論上可以產生沼氣近800億立方米。

  五、能源利用造成哪些環境汙染

  陝北石油現已探明儲量十一億噸,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陝西省也成為原油產量增長最快的省區之一。隨著陝北石油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石油開採、運輸、加工、銷售等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20XX年以來,陝北由於輸油管線腐蝕穿孔、斷裂造成的環境汙染事故達五十一起。

  六、汙染對人類生活的嚴重影響

  有一家農藥廠、兩家化工廠的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古河鎮洋橋村村民,成天聞怪味,井水不能喝,自來水有農藥味。三年來,喝著發臭的河水,聞著刺鼻的農藥味,村裡已有20餘位村民因癌症離開了人世,今年又有近10人被確診為癌症,現正在醫院治療。該村靠近農藥廠、化工廠的五組、六組、七組因癌症不治去世的人數已佔到這三個組三年來自然死亡人數的70%……曾是藍天清水的淮河,如今卻是魚蝦絕代的地方。奎河是淮河的重要支流,其岸邊的安徽省宿州市楊莊鄉,是汙染最大的受害者。今年3月,楊莊鄉衛生防疫站對全鄉5年內因癌症死亡人口進行排摸,結果在16個靠近奎河的行政村,患各種消化道疾病和癌症的人數明顯高於其他村,三年來楊莊鄉因癌症死亡的人達到千分之13……3月18日,在朝陽醫院門診樓的大廳裡,30餘位來自承德興隆縣孤山子鄉沙坡峪村的村民神情焦急,27名兒童依偎在他們懷中,有的面色蒼白,有的因肚子疼、頭疼而哭泣。這些村民稱,他們是孩子的父母,孩子都在他們村小學上學。3月15日,很多小學生在學校突然“中毒”,重者昏迷、口吐白沫,輕者頭疼。這些家長懷疑,村小學附近的鉛鋅廠是孩子們“中毒“的“罪魁禍首……

  七、發現身邊的能源

  汙染現象延長縣郭旗鄉王倉村,雖然距離石油洩漏已經數日,但在田地裡依然能夠看到,不少種植了農作物的田地還殘留著石油浸過的痕跡,很多玉米苗由於石油的浸泡已變成灰黑色,田地裡數位村民正在用鐵鍁將已被汙染的土層挖出。據村民們介紹,5月30日,一場大雨席捲延長縣。大雨過後,村裡30多畝田地被混雜著雨水的石油汙染,不少農作物死亡,村民們順著水印發現原來是村旁的七里村油礦一處選油點的石油洩漏造成的。至於汙染程度有多深,村民們說法不一,有的稱土地一兩年無法種植作物;有的則稱汙染並不嚴重。一位李姓村民稱,由於選油點的排汙設施不力,每逢下雨,就會有少量漏油隨著雨水流至田間,只是“從沒有這次這麼嚴重”。調查結論、防治由此引起的環境汙染的具體措施加快汙染源治理步伐,加速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甘肅省環保部門表示,除加快重點汙染源治理步伐外,還將加快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工程和配套管網建設,保證七里河———安寧、白銀、臨夏三大汙水處理廠今年內建成投運;同時,加大沿黃城市垃圾集中處理管理力度,儘快解決蘭州市油汙幹管安全隱患,確保城市安全;年內將國營471廠、504廠等企業汙水接入西新線排水管道;加大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科學調配黃河水量,確保黃河稀釋自淨能力;建設水質自動監測資訊網路系統,提高環境監管水平。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5

  (1)調查地點及情況介紹:

  本次生態調查地點,我選取了我的家鄉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鎮關李村委會李子廠村的幾條河流作為我的調查物件,由於我的家鄉所在地是一個小山村,沒有城市化,也汙染有工廠,所以我選取得調查物件所能受到的染主要是來自居民的生活垃圾。

  (2)狀況簡介:

  在本次調查之前,根據經驗,我猜想造成河流汙染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所生產的垃圾得不合理排放,導致一部分生活垃圾排入河流中游,導致河流中有汙染。於是我分別到幾條河流的上、中、下游進行了調查分析,為了說明的方便,我將調查的物件分作甲,乙、丙河,在幾條河上游調查時,甲、乙、丙三條河的河水都很清澈,其中生長的各種水草也正常,經對村民進行詢問調查得知,三條河上游的河水都可以作為飲用水。由此得知,三條河上游河水仍處於不汙染狀態;到中游時,三條河的河水雖然沒有出現渾濁現象,但都有很多生活垃圾存在河流底部,這裡要說明的一點事甲、乙兩條河在接近中游居民區時匯成了一條河,這幾條河的中游有了一定的汙染,針對這一情況,我對村民進行了採訪得知,村民們為了方便,大多數時候都將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中,這表明村民的環保意識不是很高,到中游進行調查時,我還發現了另一個情況,在河流中游有大片的田地,村民們在施肥後便進行灌溉,由於河流的分流及地理情況的原因,導致田中的水有一部分會回的河中,所以河流中斷出現了一定的水體富營養化,出現了水草瘋長等情況。與此同時,我還發現許多牲畜仍以河流中游的水作為飲用水,經對村民們調查得知,本地的牲畜一直以河水作為飲用水,但卻沒出現大批牲畜死亡或獲病現象,牲畜的生長狀態處於正常情況,這一情況表明中游河水雖然有汙染,但情況並不嚴重;三條河在下游匯為一條河,在下游調查時,發現河中河水清澈,河中並無生活垃圾,在下游的村民仍以河水作為飲用水,對下游村民調查得知,村民們以下游河水作為飲用水已經有很多年,村民們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我嘗試著喝了一下下游的河水,發現下游的河水並無異味,飲用後也沒有出現腹瀉等異常情況,這表明河流中游的汙染屬於輕度汙染,並沒有超出河流的自我調節能力範圍。針對以上的調查情況,我們徵求了村民和村委會的意見,結合具體情況,我們制定了一個整改方案。

  (3)整改方案:

  首先,針對主要的汙染源,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使村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動員村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綜合處理,不盲目倒入河中;其次,對河流中游的生活垃圾進行打撈;再次,改變村民們先施肥後灌溉的習慣,轉變為先灌溉後施肥的,這樣既降低了汙染,有提高了肥效,減少化肥的使用;最後,對河流的水質進行定期檢測評估。

  (4)實踐反思:

  當代大學生應該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積極學習和宣傳環保知識,提高自身環保能力,幫助他人提高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在生活中時刻關注環保,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利於環保的習慣;積極參加社會環保活動,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6

  1、生態環境形式不容樂觀:

  1.1耕地總量逐年減少,人均佔有量小,用途不穩,質量不斷下降,區域性地區土壤汙染嚴重。

  1.2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流失面積有所減少,但水土流失區域差異大,部分地區流失仍在加劇。

  1.3土地沙化問題非常突出,沙化土地發展迅速。

  1.4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林地面積不斷擴大,但人均佔有量低,林齡單一、林種單一、林相單一、林分結構簡單,森林生態系統呈現數量型增長與質量型下降並存的局面,森林質量低,病蟲害嚴重,森林生態功能衰減的實質沒有改變。

  1.5草地退化嚴重,質量持續下降,導致草地生態承載力降低,草地超載現象越來越嚴重,采地生態功能下降,采地已成為重要的沙塵源區。

  1.6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大,利用率低;資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並存;江河斷流、地面沉降不僅發生在缺水的北方地區,也發生在水源相對豐富的南方地區。

  1.7湖泊萎縮,灘塗消失,天然溼地乾涸,水源涵養和調節能力下降,洪澇、乾旱頻發,水生態嚴重失衡。

  1.8棲息地環境改變、生境破碎化,外來物種入侵,導致不少野生物種瀕臨滅絕狀態,遺傳資源嚴重喪失。

  2.生態退化的影響及成因:

  2.1生態環境影響:

  (1)加劇了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生態環境退化加劇了貧困,影響了社會穩定,阻礙了社會進步,嚴重製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生態問題成為國際性的敏感問題。

  2.2生態環境退化成因:全球氣候變化,特別是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對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影響明顯。但人為因素,特別是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掠奪式的資源開發是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初步得到調整,但是粗放型經濟增長和資源浪費仍未得到根本轉變;市場經濟改革速度加快,但是資源的市場調節配置大大滯後;片面理解'發展就是硬道理",注重經濟指標,忽視了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建設投資開始加大,但指導思想偏離生態系統方式,生態環境並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出現流域或區域神態環境的整體退化和資源枯竭的惡性迴圈。

  重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但是對自然規律認識滯後。重視生態工程措施,忽視認為經濟行為調控;重視人工建設,忽視自然恢復;對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的科學原則缺乏認識;對天然著別、天然河道、天然湖泊、天然灘塗、天然荒漠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不力。

  (2)對水利工程建設的侷限性認識不清。重視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忽視工程的生態影響;重視水資源的人工調控,忽視自然水生態過程;重視生產生活用水,忽視生態用水;重視洪水的災害防治,忽視洪水的資源性和生態功能;重視工程防洪作用,忽視蓄滯洪區調節功能;重視調水、引水,忽視節水。

  (3)植被恢復的誤區。重視林木覆蓋率,忽視森林的生態功能;重視造林的規模和聲勢,忽視森森林的質量;重視人工造林,忽視自然生態恢復;重視整齊劃一,忽視多樣性;重視引種,忽視物種地帶適宜性和外來物種危害。

  (4)荒漠化防治的誤區。重視"人進沙退",忽視"人退沙退";重視人工建設,忽視自然恢復;重視經濟利益索取,忽視生態承載力;重視造林治沙,忽視草地、沙地結皮固沙功能的保護;重視引水治沙,忽視水分生態平衡。

  3.幾個重大生態問題的政策建議包括:

  3.1植被保護與建設政策建議;

  3.2水資源保護政策建議;

  3.3城鎮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建議;

  3.4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建議;

  3.5旅遊業發展政策建議;

  3.6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建議;

  3.7荒漠化防治政策建議等。

  4、生態環境保護宏觀戰略對策:

  應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加強法制,加大監管,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具體應做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高度協調,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生態文化培育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同時要建立環境與發展再決策機制;開展生態功能區劃和規劃,規範開發活動;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和管理體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完善生態保護政府投入機制,建立生態監測體系和生態管理技術體系;建立環境資訊共享機制,保障公民的生態環境資訊的知情權、參與權;宣傳先進的環保理念,提高民眾環境意識。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7

  生態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整個外部世界的總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能量基礎、生存空間基礎和社會經濟活動基礎的綜合體。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著人類的健康。遷安工業比較發達,尤其是近幾年鐵礦大量開採,給我市的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透過實地調查及各種渠道瞭解,發現了現存的幾點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存在問題:

  (一)受傳統生活習慣影響,少數村民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不強。由於受傳統生產、生活習慣影響,部分農民缺乏生態環保意識。秸稈亂堆、垃圾亂倒、生活汙水亂排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個別村甚至出現了“垃圾圍村”的現象;少數農民在施用化肥、農藥、農膜以及畜禽養殖過程中,缺乏標準化生產意識,隨意性比較大,容易造成農村土壤、水體汙染;有的偏僻地區缺乏秸稈處理能力,就一燒了之,不僅汙染了大氣,也白白浪費了可利用資源。這些現象的存在,與中央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二)農村區域工業環境汙染仍然存在,個別地區表現突出。一是農村區域工業企業汙染治理不穩定。有的企業經過多年治理雖然能夠達標排放,但受經濟利益驅使,環境汙染治理主動性不強,環保意識淡漠,個別企業治汙達標不穩定和偷排偷放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極少數小作坊式企業或偏遠地區小民營企業,治汙設施落後或形同虛設,所產生的汙水、廢氣、廢渣直接排往農田、河道、水庫。有的排汙企業離居民生活區很近,排放的汙染物造成村內飲用水汙染。

  (三)農村區域水土保持工作不盡如人意。一方面礦產資源開採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問題比較突出。北部山區有的採選礦主重採選、輕治理,尾礦砂亂堆亂放淤塞河道等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仍很龐大。

  (四)農村飲水不安全和飲水困難村比重較大。據年統計,農村飲水不安全和飲水困難村很多,涉及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53.7%。飲水不安全的主要問題是含氟超標、苦鹹水、未經處理的各類不合格地表水、汙染嚴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質不達標的水等;飲水困難的主要問題是地下水位下降導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區居住分散打井成本過大、個別村地質條件複雜水源難找、村民只能到較遠的地方拉、運水吃等。

  (五)農村新能源利用發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氣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無汙染的能源,如太陽能等在適用地區都沒有達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氣開發利用在各地區發展也不均衡。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沼氣入戶率較高,而經濟狀況一般的地區,沼氣入戶率偏低,沼氣池的利用情況也不均衡。在規模化畜禽養殖較高的地區,沼氣池利用情況較好。沼氣原料較少的農戶,沼氣池利用率偏低。

  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農民參與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居條件的自覺性。各級政府要透過廣播電視、報刊、科普講座、舉辦培訓班、農廣校、農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對農民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農民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條件責任意識,增強參與的主動性;要充分發揮各地區已建成的為數眾多的文明生態村的典型示範作用,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象愛護自己的小家庭一樣來愛護、建設“大家庭”環境。摒棄陋習,倡導新風,自覺投資投勞。引導他們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條件與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目標結合起來,共同建設好自己的家園。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飲水問題是關係廣大農民身體健康的大問題。政府應在原有飲水解困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飲水解困進度,使困難地區農民從根本上改變生存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三)普及與提高並重,加快沼氣池健康發展。沼氣池建設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也被廣大農民認可。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這項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個較快的提高。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上下結合、促進發展。二是在普及同時,把管理與利用向更高層次發展。一方面,沼氣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現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導沼氣向生產領域延伸,如搞沼氣發電、生產有機肥、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等。使沼氣發展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對促進農民增收發揮積極作用。

  (四)增強對農村的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化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監管力度,確保治汙穩定達標。對於不符合環境評估條件的新上企業,一律不予批准。同時提倡農村的工業企業進入工業園區,統一進行汙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環保執法隊伍建設,增強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力量,不斷提高對整個農村的環境保護覆蓋面。

  (五)深入開展農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嚴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對於無證開採、濫採亂挖、汙染環境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要給予嚴厲查處。同時,要貫徹“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督導礦山企業透過封礦回填、恢復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態環境恢復工作。二是對原有水土流失區域的治理,要嚴格按規劃,保質保量、達標治理,治理一片、鞏固一片,使生態環境在十幾年後有一個大的改善。

  總之,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建設的力量源泉從來就植根於廣大社會公眾之中。在依靠政府加大環境治理保護力度的同時,必須動員廣大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這既符合現階段我國國情,更是徹底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8

  (1)前言

  洪鋪鎮是皖江城市安慶的一個偏南小鎮,是懷寧縣轄鎮。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洪鎮村與五橋村同是洪鋪鎮中非常重要的鄉村,其中,洪鎮村是鎮政府所在村,是洪鋪鎮的中心,也是洪鋪鎮目前最繁華的一個村。而五橋村與洪鎮村緊緊相鄰,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鄉村,因為趕上了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成為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沒有幾年的建設治理,原本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如今變得非常富庶美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前往洪鋪鎮,看看兩村的相同與差異。

  (2)水是生命之源

  常聽老人談起她們記憶裡的洪鋪鎮,由於隸屬長江中下游地區,這裡水系豐富,水產盛足,那時候還沒有三峽大壩,村子裡的河流都是和長江相通的,那時在家門口都能捕到江裡的魚種,七八十斤的大魚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現如今很難見到的江豚簡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時候便會游過來找點吃的。烏龜甲魚什麼的放牛的孩子經常一天能撿一大籮筐回來,可惜那時候竟然不知道怎麼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鎮村,奶奶說那時候是沒有自來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來自門口的那口方塘,並說那時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於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卻是這幅景象。

  降雨量的減少,加上人們大量的取用,還有農藥,垃圾的汙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變成了一個汙水坑了。

  我們再看看五橋村經過治理,情況是否會好一些。

  這便是五橋村的池塘,水依然那麼清澈見底,周圍用大理石築起了堤壩,顯得非常乾淨整潔。

  (3)城鎮化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跟隨著全國城鎮化的步伐,洪鎮村也積極響應著國家的號召,但似乎在發展的程序中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忽略了對自然地敬畏。

  這是洪鎮村新建的小區,我想說的並不是它建的有多麼漂亮,而是要強調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很大的水庫,為了滿足更多人的住房夢,人們不惜將水庫填平,將擴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軟的湖床。廣場上一條條歪斜的裂痕彷彿是那冤死的水庫在無聲的哭泣。

  相比洪鎮村,五橋村的建設開發則更加註重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在河道的兩邊修建了欄杆,住房沿著河堤依次建造,門前有流水,屋後是松林,好不愜意。

  (4)土地是我們的根

  近年來,與許多鄉鎮一樣,隨著外出務工的越來越多,洪鎮村的青壯年悉數進城,勞動力的缺失導致耕地大面積的荒廢,這些祖祖輩輩留下的農田,曾經肥沃的土地,一經荒廢再想重新種植幾乎再沒有可能。五橋村又是怎麼解決這一難題的呢?

  我們看到的就是五橋村的整體規劃圖,他們將村子裡的土地透過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給別人種植,既保護了賴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經濟收入,可謂一舉兩得啊。

  (5)環境治理

  觸目驚心!圖片上的就是洪鎮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們從這裡上船可以直達武漢,更有很多的漁民以此河為生。現如今,寬闊的河道幾近乾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條被剝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陽下,大量的垃圾撒滿河道散發出陣陣令人作嘔的氣息,無奈的村民只能將就著使用已經發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輩們看到如此場景會不會心痛,而或是嘆口氣,黯然的離開。

  這是五橋村的水脈,五橋村的村民透過修建防護提,水堰,很好的保護了河水的流失,透過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這樣的小河邊漫步怎能不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6)我的感受

  透過這次調查,給我內心的衝擊確實很大,曾經鳥語花香,蝦美魚肥的洪鎮村,在城市擴張的浪潮中被傷的千瘡百孔,橫流的汙水取代了曾經清澈的小溪,堆積如山的垃圾佔領了曾經翠綠的小丘,蔥鬱的山巒被切去了秀髮,湛藍的天空被掩上了濃濃的烏雲……

  而五橋村卻能後來居上,建設的如此美麗,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麗的洪鎮小村能恢復曾經冒昧的摸樣,希望像五橋村一樣的鄉村能越來越多,願我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美好!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方法:

  觀察記錄,抽樣調查。

  二、調查物件:

  生活的周邊環境。

  三、存在的環境問題:

  (1)家在農村,在這裡,人們都為了省錢,燒飯用草和麥秸杆,燒這些時,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煙,灰濛濛的,有時,燒的塑膠還有很強的刺激性氣味。

  (2)有的人上街買菜,不帶籃子或包,用完的塑膠袋亂丟亂扔,堆的向山一樣。

  (3)周邊的小河原本十分乾淨的,但由於工業的發展許多工廠建在這裡。它們這有害氣體和汙水亂放亂排入河中,使水體嚴重汙染。河中的魚蝦也全部死掉,使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受到了嚴重阻礙,周邊的莊稼也病秧秧的,一點也不旺盛。

  (4)社會的進步工業的發展這很好,使交通也發展起來,同時,那些汽車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製造出很大分貝的噪音,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5)有些人還很不聞名在牆上亂塗亂畫,影響我市市容。

  四、問題的原因

  (1)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只知發展不知環保,提倡先汙染後治理的方針。

  (2)環保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完善。

  (3)司機沒有認識到噪音汙染的汙害性。

  五、建立

  (1)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加強公民意識,素質,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

  (2)向工廠的有關人員反映將汙水先淨化再排放或淨化再迴圈利用。

  (3)向環保部門反映對車輛的喇叭的分貝進行限制規定,制定有關法律。

  六、反思,結論

  只有先保持環境,才可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目前我國環境汙染嚴重,形勢相當嚴峻,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好環境是發展工業的前提,保護好環境也就是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環保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篇10

  一、市民對我區環境質量狀況的總體評價

  近年來,我區持續實施“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四大環保工程,城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03年,全區共完成10個生活小區,30個汙染源,15個公建單位及11條區管道路的汙水收集系統的改造;完成了11條主河農灌河道清淤整治任務,共清汙河道7335米,內河水質逐步變清;2003年日空氣汙染指數(API)大於100的共72天,小於100的293天;區域環境噪聲比去年下降0.2dB。

  1、市民對目前環境質量狀況滿意度評價。調查顯示,3/4的被調查者對我區目前的環境質量狀況感到滿意或基本滿意,滿意率達到76.72%,但也有18.3%的市民對環境質量現狀表示不滿意,還有4.99%的人表示很不滿意。

  2、市民對生態區建設的瞭解情況。透過不斷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組織開展生態區建設宣傳週、建立生態街道、建立“綠色社群”、環保知識家庭競賽等主題活動,使生態區建設逐漸深入民心。從調查結果看,有64.32%的市民對我區正在開展的生態區建設活動表示瞭解或基本瞭解,20.54%的市民表示聽說過,但具體情況不太瞭解,有15.15%的市民表示不瞭解。

  3、市民對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評價。在“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和“當前環保宣傳力度”兩個問題上,市民的滿意率分別為76.76%和65.47%,市民普遍對政府在環境保護領域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但也有7.16%的市民提出當前政府在環保宣傳工作方面脫離實際,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

  二、市民對我區環境汙染狀況的評價

  1、大氣汙染――老百姓最頭疼的問題。在被問及“目前我區汙染較重的問題有哪些?(按汙染程度依次選擇)”時,53.74%的市民認為大氣汙染是各類汙染源中的“第一殺手”,次選比例也達到15.63%。其中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汙染最為嚴重,分別佔大氣汙染的48.71%和30.3%,道路揚塵、飯店油煙等也是市民反映較多的問題,仙林社群一些居民對無證攤販的煤煙汙染表示強烈不滿,要求環保、城管等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

  2、工業廢水和白色汙染――影響城市環境兩大公害。市民反映的其他汙染較重的問題依次是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噪聲汙染,首選比例分別為18.5%、17.84%、9.91%,少數市民還特別提到了琉璃幕牆的光汙染問題。調查顯示,市民認為最嚴重的水汙染是工業廢水,比重高達54.3%,其次是河道源頭汙染,佔32.17%,家庭排放汙水及其他佔13.52%。在固體廢棄物汙染中,有47.58%的市民認為最嚴重的是塑膠包裝、容器的泛濫,28.02%的市民認為是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時處理,還有22.38%的市民認為是廢舊電池、電瓶未能有效回收。

  3、噪聲汙染――市民關注的焦點。由於環保、行政執法等部門採取夜間噪聲監測,控制施工建築噪音,加大降噪材料投入等有效措施,市民在此次調查中普遍反映“這兩年耳根清靜了許多”,所以有53.47%的市民將噪音放在各類汙染中的最後一位,但其受關注程度卻大大超出預期想象。

  三、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保護環境需要政府的決策行動,更多的是需要全民的參與。此次調查發現,我區開展的打造“綠色城區”活動,擴大了環保聲勢,宣傳了環保知識,市民環保意識得到明顯增強。

  有49.8%的市民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兩者間支援生態環境保護優先,37.89%的市民認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關鍵是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還有8.79%的市民則認為要以經濟建設為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