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探索樂園教學設計反思

四年級數學探索樂園教學設計反思

  教學反思

  1、在操作體驗中經歷建模。

  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透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模型。體驗和建構是學生活動化學習的關鍵。體驗是建構的基礎,沒有體驗,建構就失去意義。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本節課在提示課題理解完間隔的含義以後,透過三次種樹的數學活動,並輔助與多媒體,讓學生充分感知到了“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一一對應的關係,使學生清楚地理解兩頭種樹棵樹為什麼要+1,兩頭都不種棵數為什麼-1,以及一頭種為什麼棵數與間隔數是相等的,達到建構學習主題的水平,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數形結合——促進方法滲透。

  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柺杖。有了這根柺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教學資料包

  教學精彩片段

  兩端都栽植樹問題 教學片斷

  1、提出問題。

  :在全長1000米的路的一邊植樹,每隔10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的猜測可能有不同的結果:100;101;102或99。

  2、自主探究。

  棵數和間隔數到底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大膽地猜想,並用圖示的方法驗證。

  顯示:隔10米種一棵,再隔10米種一棵……,一直畫到1000米!學生會感覺:這樣一棵一間隔畫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煩了,又浪費時間。

  引導學生:要研究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讓學生思考、交流,嘗試從簡單入手,用“把大數變小數”的方法進行研究,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發現規律。

  學生開始動手畫圖、填表、比較分析,然後展示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小資料中兩端都種的情況下,都有“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

  師:“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是同學們用較小的資料研究出來的,如果資料增大,這個規律還成立嗎?

  動態演示:一個間隔對應一棵,這樣一直對應下去, 100個間隔就有100棵,種完了嗎?

  師:如果這條路變得很長很長、無限長,兩端都種還有這樣的規律嗎?

  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管數字多大,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最後還要補上一棵才能達到兩端都種的結果。這個環節,潛移默化地滲透“極限”的思想。

  4、總結歸納。

  歸納“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

  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可以從簡單入手,將困難的變為容易的,將複雜的變為簡單的,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化歸思想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提高思維的素質。

  5、總結規律。

  師:你們能用一個式子把規律表示出來嗎?

  (板書)間隔數+1=棵數 棵數-1=間隔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