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關於《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篇一: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並做到有情感。

  2、引導學生透過默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認識羅貫中筆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戰的生動場面,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名著的欣賞、4、幫助學生認識“幔、倘、聘、絳、拈、卒、墮”;會寫“巡、刃、倘、聘、拈、韓、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決雌雄、漫天徹地、覷、拈、鏖、倘”等詞語。5、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讀一點《三國演義》的故事。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透過默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認識羅貫中筆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戰的生動場面,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名著的欣賞、審美能力。

  2、初步學會抓住文章的前後聯絡,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對此類文章的閱讀興趣,從而喚起課外閱讀的熱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閱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二課時

  一、 時代背景匯入。

  1、 出示《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介紹周瑜和曹操。

  2、 師:這些人物都來自於哪裡?(三國演義)板書三國。分別是誰統領?(曹操,齊備,孫權)

  出示周瑜:此人就是用三萬大軍打敗八十萬大軍的英雄人物,此人姓甚名誰?(周瑜)喊出這個千古人物來。(板書)出示曹操:此人則是被周瑜用三萬大軍打敗他八十萬大軍的人物,此人是?(板書曹操)

  3、 時代背景:東漢末年,群雄分爭,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勢力佔據了中原大片江山,其中曹操的勢力最為強大,曹操借東漢帝之名統一了北方,公元208年,曹操以平定中原為藉口,率80萬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殲滅孫、劉兩方勢力。就有我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戰例——板書課題。讀題。

  二、 當前雙方軍事的形勢分析。

  1、 周瑜分析敵情。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慣船,可是要渡過大江,非坐可。曹操叫人用鐵索船一條一條連起來,鋪上林板,就像平地一樣。他只等兵士練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領,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員老將,叫黃,他對周瑜說:“曹軍八十萬,我軍才三萬,相差太遠了。跟他們長期相持下去,對我們沒有好處。我看他們船尾接船頭,船頭船尾,把船邊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們想逃也逃不。

  2、 周瑜具體實施計劃。

  過渡:“火攻”這一仗是怎麼打的呢?黃是怎麼辦的呢?在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讓我們再次回到當年硝煙瀰漫的古戰場,看看幾位英雄人物是怎樣鬥智鬥勇的。

  三、 自由朗讀課文,說說火攻的過程。

  “火攻”實施關鍵步驟:

  黃假降,曹操中計

  趁風行船,二里點火

  黃追殺,數軍合圍

  師:剛才你們透過朗讀理解了火攻的整過程

  ,從而理解火攻實施的關鍵步驟,可見朗讀就是什麼?(理解)竟然朗讀就是理解,那我們是得好好朗讀朗讀,(出示:朗讀人物)

  四、 交流探討,認識人物形象。

  1、 學習交流“黃蓋假降,曹操中計”這部分。

  我們先來朗讀“黃蓋假降,曹操中計”這部分,

  ⑴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讀,指名讀)

  出示:朗讀人物語言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過,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①指名朗讀程昱、曹操二人的對話。 ——理解意思——重點朗讀曹操的話,體會反問句的語氣。

  ②師:朗讀至此,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曹操?(自傲)

  (曹操對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顧,連用兩個反問句,可見這時已經曹操傲慢輕敵。)

  ③再次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二人的對話。

  ⑵出示書信內容:

  “周瑜關防得緊,因此無計脫身。今有鄱陽湖新運到糧,周瑜差蓋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殺江東名將,獻首來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龍牙旗者,即糧船也。”

  ①指名朗讀信的內容。

  ②聯絡上下文,說一說這封信有何玄機?(學生思考)

  學生可能會說:

  帶士兵糧草投降,為船裡裝火藥打埋伏;

  信中說殺江東名將,其實殺的是曹操派來詐降的將領蔡和;

  信中說周瑜看防得緊,無計脫身,只在今晚二更。這樣曹操不但不會起疑心,而且這樣為在離曹營二里點火創造了條件,天黑不易被發現。

  ③從這封書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樣的一個人?(深謀遠慮)

  ④集體朗讀書信的內容。

  過渡語:接到信的曹操此時已是滿心歡喜,迎風大笑。課文中除了直接描寫曹操十分高興,還有一處描寫可以表現曹操此時心情十分高興,(自喜)同學們迅速找一找。

  出示:操迎風大笑,自以為得志。

  操笑曰:“黃蓋來降,此天助我也!”這時,曹操心中想什麼?心情如何?(興奮不已)。

  3、學習“火燒曹營,曹操省悟已遲”。

  導語:正當曹操得意時,誰又在提醒(程昱)出示程昱的話。

  ⑴集體朗讀程昱的話。

  (2)此時曹操的神態有什麼變化?(自醒)

  導語:可惜曹操省悟已遲,黃蓋在距曹寨二里水面點火,江面一片火海。(朗讀場景)

  ⑵出示:

  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障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①自由朗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象畫面。

  ④出示插圖,觀察圖畫,並結合這段話中的具體詞語,說一說想象到的情景。

  A著火的時間短還是長?(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

  B火光亮到什麼程度?(一派通紅)

  C煙濃到什麼程度?(濃煙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裡是誰,那裡是岸。)

  D曹軍計程車兵此時是什麼樣的?(曹軍士兵哭喊聲一片,個個丟盔棄甲,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

  ⑤自由讀,讀出壯烈場面。——指名讀——齊讀。

  (3)曹操見大勢已去,是叫苦連聲,此時,你想曹操會怎樣叫苦?

  3、 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集體朗讀第五自然段。

  4、 出示影片:火燒赤壁的場面。

  5、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之一。讀完這麼激烈的一場戰役,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曹操為什麼會失敗?(他仗著兵多將強,驕傲輕敵)周瑜為什麼會成功?(知已知彼、揚長避短,)

  三、總結全文:

  “赤壁之戰”的結果驗證了“火攻”計策制定的正確、實施安排的周密。而計策的制定又源於戰前東吳周瑜、黃蓋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正確分析,能夠知已知彼、揚長避短,特別是把握了曹操的弱點(他仗著兵多將強,驕傲輕敵),利用了曹操的錯誤(他用鐵索連船潛伏著的危機就是:一旦起火,就會火燒連營)。

  在“赤壁之戰”的火影刀光之中,我們認識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因驕而敗的曹操,有勇有謀的黃蓋,謀略深遠的周瑜。

  四、集體朗讀詩句,回味赤壁之戰:

  魏吳爭鬥決雌雄,

  赤壁樓船一掃空。

  烈火初張照雲海,

  周郎曾此破曹公。

  篇二:赤壁之戰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課文,懂得以弱勝強的道理,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剪裁技巧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常用文言詞的含義理解。

  教學難點

  容易誤解的語言現象。

  3.教學用具

  4.標籤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東漢末年,朝政紊亂,宦官和外戚鬥爭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黃巾軍起義。各地軍閥乘勢而起,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爭奪地盤,形成大分裂的局面。《赤壁之戰》一文就大事而言,寫了三件:先是寫了孫權、劉備聯合,繼而寫了孫權內部主戰主和兩派鬥爭,最後寫了赤壁會戰。

  二、新授

  (一)破題開篇,瞭解背景。

  1.出示課題,引導學生理解“之”的意思。

  2.引導學生利用課外閱讀的知識,介紹“你所知道的‘赤壁之戰’”。

  3.課件演示:赤壁之戰的時代背景。

  (二)讀通課文,質疑問難。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學生輪讀課文,檢查通讀課文效果,隨機進行教學處理。

  (1)聯絡上下文理解“隔江相對”,課件演示:兩軍佈陣圖。

  (2)理解“調兵遣將”,比較“遣”與“遺”的字形。

  (3)指導讀通順長句“不錯,??上面鋪著火硝、硫黃。”

  個別學生讀課文,重點是檢查能否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暴露出來的具有共性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解決,通讀課文是閱讀教學的基礎;隨機進行部分字詞教學,既是字詞分散教學的一種形式,也是從課文閱讀整體出發的一種考慮。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勾畫,思考:

  (1)你對“赤壁之戰”又知道了什麼?

  (主要目的是檢測學生對課文地理解程度,學生的回答會多種多樣,教師要多肯定多鼓勵學生能自己讀懂課文,適當引導學生糾偏。)

  (2)你對“赤壁之戰”還有什麼問題?

  (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和習慣,同時也是對課文得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要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質疑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並以此為依據,展開下一步教學。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估計在這些範圍之內:為什麼要採用火攻?曹操怎麼會這麼輕易相信黃蓋?怎麼會這麼巧,那天剛好刮東南風)

  (三)研讀課文,討論爭辯

  1.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研究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後,根據研究需要也可以閱讀自己蒐集到的資料,深入研究。

  (這一設計主要體現:一是給學生選擇學習的機會;二是給學生自由研讀的空間;三是引入課外資料實施開放教學。)

  2.課堂交流研究成果,教師相機點撥,全體學生體會課文語言,學習課文重點內容。

  (1)引導學生讀一讀三處描寫曹軍把船練起來的句子,體會火攻的妙處。

  (2)引導學生讀黃蓋的信,體會曹操的盲目樂觀和自信。

  (在這裡,教師的點撥非常重要,要引導學生言之有文,言之有理,是學生能從整體上深入理解課文。

  3.以小組的形式交流成果。

  (這是對合作學習時機的一種嘗試,可以進一步滿足學生的交流慾望,相互補充研究成果,提高教學效率。)

  三、練習

  1.是誰最先提出聯劉抗曹的?他是怎樣分析形勢的?

  2.從戰略著眼,若從眼前來看,魯肅又認為應採取什麼行動呢?

  課堂小結

  《赤壁之戰》,以寫對話取勝。作者用人物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把人物放到內外部矛盾鬥爭的焦點上來刻畫人物的語言。綜觀全部對話,可以看出作品中的人物在對方面前,極盡所能,為了各自目的利益,力求所 言理正據足。正因為這樣,客觀上他們的言辭盡透出自己的情態與性格。從文中的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看,司馬光也是匠心獨具,設計精巧的。

  篇三: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赤壁之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並做到有情感。

  2、引導學生透過默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認識羅貫中筆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戰的生動場面,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名著的欣賞、4、幫助學生認識“幔、倘、聘、絳、拈、卒、墮”;會寫“巡、刃、倘、聘、拈、韓、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決雌雄、漫天徹地、覷、拈、鏖、倘”等詞語。5、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讀一點《三國演義》的故事。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透過默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認識羅貫中筆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戰的生動場面,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名著的欣賞、審美能力。

  2、初步學會抓住文章的前後聯絡,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對此類文章的閱讀興趣,從而喚起課外閱讀的熱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閱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一、 時代背景匯入。

  1、 出示《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介紹周瑜和曹操。

  2、 師:這些人物都來自於哪裡?(三國演義)板書三國。分別是誰統領?(曹操,齊備,孫權)

  出示周瑜:此人就是用三萬大軍打敗八十萬大軍的英雄人物,此人姓甚名誰?(周瑜)喊出這個千古人物來。(板書)出示曹操:此人則是被周瑜用三萬大軍打敗他八十萬大軍的人物,此人是?(板書曹操)

  3、 時代背景:東漢末年,群雄分爭,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勢力佔據了中原大片江山,其中曹操的勢力最為強大,曹操借東漢帝之名統一了北方,公元208年,曹操以平定中原為藉口,率80萬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殲滅孫、劉兩方勢力。就有我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戰例——板書課題。讀題。

  二、 當前雙方軍事的形勢分析。

  1、 周瑜分析敵情。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慣船,可是要渡過大江,非坐可。曹操叫人用鐵索船一條一條連起來,鋪上林板,就像平地一樣。他只等兵士練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領,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員老將,叫黃,他對周瑜說:“曹軍八十萬,我軍才三萬,相差太遠了。跟他們長期相持下去,對我們沒有好處。我看他們船尾接船頭,船頭船尾,把船邊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們想逃也逃不。

  2、 周瑜具體實施計劃。

  過渡:“火攻”這一仗是怎麼打的呢?黃是怎麼辦的呢?在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讓我們再次回到當年硝煙瀰漫的古戰場,看看幾位英雄人物是怎樣鬥智鬥勇的。

  三、 自由朗讀課文,說說火攻的過程。

  “火攻”實施關鍵步驟:

  黃假降,曹操中計

  趁風行船,二里點火

  黃追殺,數軍合圍

  師:剛才你們透過朗讀理解了火攻的整過程,從而理解火攻實施的關鍵步驟,可見朗讀就是什麼?(理解)竟然朗讀就是理解,那我們是得好好朗讀朗讀,(出示:朗讀人物)

  四、 交流探討,認識人物形象。

  1、 學習交流“黃蓋假降,曹操中計”這部分。

  我們先來朗讀“黃蓋假降,曹操中計”這部分,

  ⑴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讀,指名讀)

  出示:朗讀人物語言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過,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①指名朗讀程昱、曹操二人的對話。 ——理解意思——重點朗讀曹操的話,體會反問句的語氣。

  ②師:朗讀至此,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曹操?(自傲)

  (曹操對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顧,連用兩個反問句,可見這時已經曹操傲慢輕敵。) ③再次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二人的對話。

  ⑵出示書信內容:

  “周瑜關防得緊,因此無計脫身。今有鄱陽湖新運到糧,周瑜差蓋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殺江東名將,獻首來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龍牙旗者,即糧船也。”

  ①指名朗讀信的內容。

  ②聯絡上下文,說一說這封信有何玄機?(學生思考)

  學生可能會說:

  帶士兵糧草投降,為船裡裝火藥打埋伏;

  信中說殺江東名將,其實殺的是曹操派來詐降的將領蔡和;

  信中說周瑜看防得緊,無計脫身,只在今晚二更。這樣曹操不但不會起疑心,而且這樣為在離曹營二里點火創造了條件,天黑不易被發現。

  ③從這封書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樣的一個人?(深謀遠慮)

  ④集體朗讀書信的內容。

  過渡語:接到信的曹操此時已是滿心歡喜,迎風大笑。課文中除了直接描寫曹操十分高興,還有一處描寫可以表現曹操此時心情十分高興,(自喜)同學們迅速找一找。 出示:操迎風大笑,自以為得志。

  操笑曰:“黃蓋來降,此天助我也!”這時,曹操心中想什麼?心情如何?(興奮不已)。

  3、學習“火燒曹營,曹操省悟已遲”。

  導語:正當曹操得意時,誰又在提醒(程昱)出示程昱的話。

  ⑴集體朗讀程昱的話。

  (2)此時曹操的神態有什麼變化?(自醒)

  導語:可惜曹操省悟已遲,黃蓋在距曹寨二里水面點火,江面一片火海。(朗讀場景) ⑵出示:

  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障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①自由朗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象畫面。

  ④出示插圖,觀察圖畫,並結合這段話中的具體詞語,說一說想象到的情景。 A著火的時間短還是長?(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

  B火光亮到什麼程度?(一派通紅)

  C煙濃到什麼程度?(濃煙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裡是誰,那裡是岸。)

  D曹軍計程車兵此時是什麼樣的?(曹軍士兵哭喊聲一片,個個丟盔棄甲,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

  ⑤自由讀,讀出壯烈場面。——指名讀——齊讀。

  (3)曹操見大勢已去,是叫苦連聲,此時,你想曹操會怎樣叫苦?

  3、 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集體朗讀第五自然段。

  4、 出示影片:火燒赤壁的場面。

  5、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之一。讀完這麼激烈的一場戰役,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曹操為什麼會失敗?(他仗著兵多將強,驕傲輕敵)周瑜為什麼會成功?(知已知彼、揚長避短,)

  三、總結全文:

  “赤壁之戰”的結果驗證了“火攻”計策制定的正確、實施安排的周密。而計策的制定又源於戰前東吳周瑜、黃蓋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正確分析,能夠知已知彼、揚長避短,特別是把握了曹操的弱點(他仗著兵多將強,驕傲輕敵),利用了曹操的錯誤(他用鐵索連船潛伏著的危機就是:一旦起火,就會火燒連營)。

  在“赤壁之戰”的火影刀光之中,我們認識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因驕而敗的曹操,有勇有謀的黃蓋,謀略深遠的周瑜。

  四、集體朗讀詩句,回味赤壁之戰:

  魏吳爭鬥決雌雄,

  赤壁樓船一掃空。

  烈火初張照雲海,

  周郎曾此破曹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