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設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設計

  〔摘要〕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質量、凸顯其實效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高校教師要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必須結合課程特點和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實際情況,不僅要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而且要選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製作有吸引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進一步提高其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幹課程,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原理”課教材在2001年出版後進行了多次修訂,2015年版教材除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進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練之外,還融入了新時期我們黨和國家提出的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和新精神。新形勢下,高校教師要適應時代要求,提高“原理”課教學質量和實效性,必須精心規劃,對“原理”課教學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一、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

  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必須以認清課程性質、制定教學目標為始端〔1〕。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預計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是教師講授教學內容和選取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原理”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針對性。然而,目前部分“原理”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由於沒有認識到“原理”課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標準、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以及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而制定的,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因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很好地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導致其制訂的教學目標不是太高就是太大,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於大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複雜的社會現象與問題。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價值取向等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許多大學生認為“原理”課理論性、政治性太強,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絡並不緊密,往往對其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同學對其產生反感並加以排斥。因此“,原理”課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避免將教學目標制定得太高、太大,既要堅持“三貼近”的原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主體,又要關注世情、國情、民情等時政熱點話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分析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與他們實際生活聯絡較為密切的社會現實問題,幫助其將抽象、單調的思想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科學認識,使他們能夠真正做到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以“原理”課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為例“,原理”課教師要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去設計教學目標。首先,教師要透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回答出物質的概念和存在形式、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事物的普遍聯絡與矛盾運動規律等重要的理論問題。其次“,原理”課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觀察、分析社會現象和問題的能力,使其在未來的學習和實際工作中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能力。第三,“原理”課教師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其理想信念。筆者認為“,原理”課教師只有把以上三個方面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使教學目標更具明確性和可操作性,進而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設計符合教育物件特點的教學內容

  “原理”課作為高校開設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其教育物件是除思政專業以外的其他專業的在校二年級大學生。“原理”課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應用到的知識點較多,課時數卻不像專業課那麼充足,使得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全部教學內容都講授到。因此,原理”課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分別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一些“原理”課教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一方面,對所有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教學內容都相同,沒有體現出差異性。另一方面,過分追求教學內容的全面性,未能很好地將馬克思主義“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觀點運用到實際中去,忽視了教學內容中主要問題、重點問題的設計。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致使不同專業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得不到滿足,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筆者認為,“原理”課教師在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時,既要從學生原有的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基礎出發,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分別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又要從“原理”課內容多、課時數少等特點出發,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和重點問題。只有這樣,“原理”課教師才能合理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首先,按照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如“原理”課教師在講授物質的概念及其存在形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時,可以對漢語言文學、歷史等有一定哲學基礎專業的學生適當地引入西方哲學與中國古代哲學中一些比較典型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引導學生透過比較更好地認識到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性,而對於數理化、機械等哲學基礎相對薄弱的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就要把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筆者認為,這種根據教育物件的特點分層次組織、安排教學內容的方法,滿足了各個專業學生不同的需求,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其次,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如“原理”課教師在對“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明確這一章主要講授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原理”課教師在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時,應該抓住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這一條基本主線,聯絡我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實踐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重點講述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事物的普遍聯絡與矛盾運動規律、唯物辯證法是根本方法等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理論知識。這樣做,不僅能夠使“原理”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抓關鍵,而且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教學效果自然能夠得到很大提升。

  三、創新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

  高校“原理”課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按照所要講授的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這一課程要求和當代大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這是確保“原理”課教學任務高質量完成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目前許多“原理”課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時比較單一和僵化,往往選擇灌輸法,而沒有從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選取討論法、談話法、自主學習法等教學方法。教師單一、機械地採取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不利於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育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原理”課教師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以“原理”課教學內容為依據,從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踐中,“原理”課教師可以選取以下兩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首先,選取案例教學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更能生動地說明一些問題,使學生易於理解及記憶,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目的〔2〕。討論法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中,“原理”課教師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如教師在講授“世界的物質性”這一節中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時,可以選取“豬孩”王顯鳳這一典型案例。教師可透過多媒體播放遼寧鞍山“豬孩”王顯鳳因缺少父母關愛,幼年時一直與豬為伍,沒有人類的感覺和思維能力,後來在教育專家、心理學家的幫助下,她逐漸熟悉了社會環境,恢復了人的意識的真實案例,並且在播放影片的同時提出“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它的本質是什麼”等理論問題,然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教師透過以上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能夠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社會實踐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等抽象的理論知識。其次,選取教師點撥、學生自講互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採取教師點撥、學生自講互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他們以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如教師在講授第三節“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時,由於其側重於方法論問題,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學生也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所以可以採取以上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實踐中,“原理”課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要求其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分別講述“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認識方法”、“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不斷增強思維能力”三部分內容,每組講述時間為十分鐘左右,每組講完之後留五分鐘時間讓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點評,然後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最後由學生投票選出最好的一組。教師透過以上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在理論上全面、深刻地認識到唯物辯證法的重要性,而且在實踐上培養和鍛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講課能力,為其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這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四、製作有吸引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為了順應資訊時代的潮流,滿足“原理”課教學的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原理”課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這就要求“原理”課教師在教學之前,依據“原理”課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但是,部分“原理”課教師在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太過於機械化,把全部教學內容都用PPT課件放映出來,致使PPT上文字太多,學生容易對其產生反感。還有一部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過多的精力用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上,如加入了一些華而不實的音訊和影片,雖然課堂氣氛有所改變,但課堂的重點、難點並不突出〔3〕。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充分發揮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提高“原理”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把文字、圖片、音訊、影片等要素有機地整合起來,製作出能夠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既美觀又實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如在設計“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教學課件時,教師一方面要把“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個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透過文字的形式在PPT課件上面呈現出來,另一方面,又要把“豬孩”王顯鳳的真實案例和《人與宇宙》這一科教片透過圖片、影片的方式播放出來。但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適度原則,播放時間不能過長,不僅要使抽象的理論知識透過文字、影象、影片等方式變得生動化、具體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突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而提高“原理”課的教學效果。總之,教師在對“原理”課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以大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和課程本身的特點為依據,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製作教學課件。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原理”課教學設計的積極作用、提高教學質量,進而達到教師和學生都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柳禮泉,黃豔,張紅明.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與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4):96-98.

  〔2〕楊霞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1):9.

  〔3〕馬麗.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多媒體教學設計探討———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3):107-110.

  作者:嶽文晉 高平堂 單位:山西師範大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