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論文

關於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論文

  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8年,民營企業平均壽命3.5年,而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40年左右。

  為什麼我國的企業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競爭力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培養和增強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壽”的唯一法則。總結世界著名“壽星”企業的長壽秘訣,幾乎無一不是因其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而在市場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出與特徵

  (一)核心競爭力的提出。

  核心競爭力首次提出是在二十世紀90年代,1990年美國著名管理學者Hamel和Prahalad在《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他們認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強、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按照他們給出的定義,核心競爭力是“能使公司為客戶帶來特殊利益的一種獨有技能或技術”。

  (二)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徵。

  核心競爭力作為獲取企業優勢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點:

  1、價值性。價值性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特點。核心能力應當有利於企業效率的提高,能夠使企業在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競爭對手更優秀,從而取得更高而且長期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2、獨特性。即難以模仿性或不可仿製性。核心競爭力必須獨特,區別於競爭對手,這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3、延展性或疊加性。核心競爭力具有很強的“溢位效應”(spill—over),企業能夠從核心競爭力延伸出一系列新產品和新的服務,從而開啟多種產品潛在市場、拓展新的行業領域。

  4、相互關聯性。核心競爭力是一組技能和技術的集合體,而非單個分散的技能或技術。

  5、動態性。核心競爭力是不斷演化的。核心競爭力也有從產生、成長、壯大直到衰亡的生命週期,因此,核心競爭力需要及時保護和創新。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

  (一)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1、引入戰略管理。由於中小企業“船小好調頭”的特點,應全面盤點企業要素,對產品、品牌、技術、服務、品質、成本、企業文化、人才資源等逐一進行分析,做出專業化的分析和精確求實的分析報告。以戰略的眼光看待企業的發展,制定長遠規劃和戰略目標。核心競爭力是支撐企業長久競爭優勢的基礎效能力,因而也是戰略效能力,它必須與企業長期戰略相一致。因此企業要在培育核心競爭力時,進行戰略定位和規劃,這是制勝的前提。

  2、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是成長在良好的企業制度土壤之中的,企業搞不活和競爭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制度的束縛和制約,特別是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組織和管理不對稱等,使得企業無力或無暇顧及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大部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力度不夠,而這也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加強技術創新,必須增加研發資金的投入,切實使中小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3、全面塑造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一種內在精神,中小企業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培育創新型的企業文化,培育企業精神,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把企業理念灌輸到全體員工中去,取得全體員工的認同,這樣就可以把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真正地融合起來,創造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的自身價值。核心競爭力與企業文化唇齒相依,不可分割,沒有文化的競爭力不是核心競爭力,不和企業文化相聯絡的競爭力不具備創新性和成長性,是沒有前途的。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高素質的人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培育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首先要注重企業家素質的培養,企業家作為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直接參與企業的高層決策和管理,制定企業戰略,領導企業的未來發展。同時要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同時要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充分發揮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的世紀,誰掌握了優秀的人才資源,誰就擁有了競爭力和實力。

  (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1.採取長短結合、軟硬結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競爭能力。中小企業應將培養和鞏固核心競爭能力貫穿於企業總體發展戰略之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在硬技術創新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可以先從軟技術創新著手(如核心營銷能力、組織能力等),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積累技術資源,開發本專業領域的核心技術。軟硬結合、長短結合,逐步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2.採取內部開發與外部引入相結合的策略培育核心競爭能力。對於內部資源不足的企業來說,一方面應加強員工培訓,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另一方面需要從外部引進人才,透過合資、合作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資源,培育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長期來說,內部開發的方式應占主導地位。

  3.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來發展技術專長。每個企業都希望自己在多項技術上佔據壟斷地位,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因此,應相對集中人力資源,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選準專案尋求突破。先在某項專門技術上形成優勢,發展專長,有利於企業較快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的日益深入,中國企業需要真正理解核心競爭力的確切含義,並尋求建立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以求發展可持續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徐敏生.關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探討[J].貴州社會科學,2007(7).

  [2]黃浩,梁寧.淺析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J].中國商界,2009(3).

  [3]徐光.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與分析[J].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