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優秀說課稿範文

《孔子與老子》優秀說課稿範文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高二歷史必修III(嶽麓版)第一章第一課。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處處呈現其永恆的價值與生命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老子創立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本套教材將孔子、老子列為第一課,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課程標準】

  一、知識目標: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標:透過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個方面及其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透過對孔子、老子思想體系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透過對歷史文化名人的學習,使學生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對祖國和全人類的人類思想文化遺產要自覺傳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張;聯絡現實分析這些思想對中國的影響;

  教學難點:為什麼孔子和老子後來都被神化

  【教法與學法】

  高二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思想活躍,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根據本課的特點,學生可能對單純的思想史不感興趣,所以教學中我採取“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感受性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輔助多種手段,如語言文字、圖片、圖示、音像等傳遞輸出,即教師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自己走進歷史,並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歷史問題,建構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最後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定情景 提出問題 引導探究 創新感悟

  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一組圖片。 圖片反映了什麼狀況?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使學生認識到孔子被後人神化尊為聖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

  孔子與老子

  孔子的學說 安排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鄉曲阜的照片 有一位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友人要來山東曲埠的孔廟參觀,假如派你去幫助他了解孔子,你將向他介紹有關孔子哪些事情呢?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得出結論 學生透過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紹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張,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顯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貢獻的內容表格(教師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講解) 安排學生填寫表格有關內容 學生回憶和閱讀教材,思考、歸納 學生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張,大致理解“仁”“禮”的思想內涵,記憶孔子的一些名言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定情景 提出問題 引導探究 創新感悟

  孔子與老子

  孔子思想的影響 (課件展示圖片)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遊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孔子有這樣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為什麼他的主張卻不被統治者採納呢?

  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思考 在老師的幫助下,能理解孔子思想的侷限性;培養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指導學生看書 閱讀教材第5頁“閱讀與思考”,分析為什麼孔子學說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 的正宗? 學生看書,找出相關內容;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老子的思想及影響 (課件播放影片資料)

  老子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老子的”道”是指什麼?

  2.老子思想學說的核心是什麼?(課件展示:表格填空)

  3.現實生活中哪些觀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結合影片和課本的內容,回答問題

  從哲學和政治兩個方面把握老子的思想核心。

  老子的虛懷若谷、寬容謙遜的思想,恬淡素樸、助人為樂、反對爭名奪利的思想,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思想等,都能在現實生活找到影子

  小結 課件顯示本節課的知識架構 學習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歡誰的思想呢? 學生積極發言 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進行比較

  【鞏固練習】

  1、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 D )

  (1)“仁” (2)“禮” (3)“為政以德” (4)“有教無類”

  A、(1)(2)(3)(4) B、(2)(3)(4) C、(1)(3)(4) 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體現以民為本的是( B )

  A、“仁”和“禮” B、 “仁”和“德治”

  C、“克己復禮” D、 “忠恕”之道

  3、下列對老子哲學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C )

  A、萬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體的物質 D、不可名狀的自然本體

  4、老子主張無為,希望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這在當時主要反映了( B )

  A、新興地主的要求 B、沒落奴隸主貴族的要求

  C、手工業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本課特色】

  營造情景 激發興趣

  最佳化導學 注重探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