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相關古詩

清明節的相關古詩

  大家應該對清明節不陌生把,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三大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處在開春之際,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綠意,所以古代也流傳下來了許多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相關古詩,歡迎閱讀!

  馮延巳:《採桑子》

  風微簾幕清明近,

  花落春殘。

  尊酒留歡,

  添盡羅衣怯夜寒。

  愁顏恰似燒殘燭,

  珠淚闌干。

  也欲高拌,

  爭奈相逢情萬般。

  程顥:《郊行即事》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瞿佑:《清明即事》

  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遊絲到地終無意,芳草連天若有情。

  滿院曉煙聞燕語,半窗晴日照蠶生。

  鞦韆一架名園裡,柳絲今日向東風。

  李漁:《清明節一日》

  正當離亂世,莫說豔陽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難禁菸。

  戰場花是雪,驛路柳為鞭。

  荒壠關山隔,憑誰寄紙錢?

  寒食-【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黃庭堅:《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篤天地龍蛇蟄,兩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封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邱。

  曹雪芹:《風箏》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擴充套件閱讀:清明節各省份的習俗

  江蘇

  江蘇省清明節習俗 泰州農民於清明節舉行划船比賽,稱為“撐會船”,鎮江人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說喝了可以明目。丹徒縣圌山附近的鄉民,還保留了寒“望綿”﹝綿山﹞的舊俗。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為龍母化身之日,鄉民競相拜禱。

  上海

  上海舊俗在清明節吃桃花粥、紫筍茶,並有祭厲臺、迎城隍出巡的習俗。

  安徽

  徽州府於清明淘新泉釀酒。貴池縣清明節,婦女制米繭以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涇縣稱清明為“插柳節”。壽春清明,家家插柳,並懸紙錢於墓樹,稱為“贐野鬼”。

  浙江

  海寧縣清明夜,養蠶人家睡覺時會把蠶子裹在棉衣之下,據說蠶子得了人氣才會容易繁殖。嘉興縣清明夜吃青螺,稱為“挑青”。海鹽縣清明有龍舟之戲。台州府清明簪柳,稱為驅香九娘,紹興人上墳時,要準備一些糖果、餅乾,稱為“上墳果”,發給住在祖墳附近的兒童。

  山東

  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在清明掃墓時,要在墳上加新土。據清明上河圖說這是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棲霞、黃縣等地全族公祭祖墳後,一起吃祭後的饅頭及菜餚,稱為“房食”或“祊社”。魯北地區還保留了南北朝時“鬥雞子”的習俗。濱縣的兒童,在這天以煮熱的雞蛋互頂,誰的雞蛋先破,誰就是輸,齊山、博山等地在清明節煮一鍋小米乾飯讓牛飽餐一頓,稱為“飯牛”。有諺語道:“打千罵萬,清明一飯”。

  湖南

  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為“記年華”。永州府清明節凌晨汲水,經數月味色不變,用以造酒尤佳。新田縣農諺:“清明晴,萬物成”。

  山西

  河曲縣清明節以黍米磿面作餅,稱為“攤黃兒”。壽陽縣清明節,男女兒童皆剪綵紙成串戴在頭上,據說這是古代“綵勝”的遺風。翼城縣民預煮黑麵涼粉,於清明節切薄片,淋上湯汁來吃,解州清明停止一切女紅,據說此日動針線者,會成為瞎子。平陸縣兒童清明節頭上以麥系發,祈求長壽。

  陝西

  興平縣清明,姻親間以紙錢相贈,且互相拜墓。富平縣每戶人家於清明請名山之泉源水,共禮一神。準備牲禮來祭祀,以祈求豐收,稱為“游水”。同州縣清明祭掃後,折柳枝插門。並以紙錢貼於樹幹,據說如此可以防蟲蟻。洛川縣清明蒸饃為食,饃四周作鳥蛇之形的裝飾。據說介子推上綿山時有鳥、蛇保護他,所以以此作為紀念。

  四川

  川東重慶、萬縣等地,舊時有“上野墳”的習俗。清明節前後,三兩女子結伴攜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識的男子均可入席同樂。什邡等地,婦女以薺菜花沾油後投入水中,視水面花紋以卜吉兇,稱為“油卜”。成都一帶則賣炒米團,上面點染彩色,以線相串,稱為“歡喜團”。

  廣西

  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興仁縣掃完墓後,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為“標墳”,又叫“掛青”。開陽縣掃墓時,由值年主祭備酒食以祭。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為“野餐”。

  江西

  新建縣清明拜掃,例用春餅。永豐縣清明掃墓以前三後七為期。除例行的.牲禮外,還以米粉作果,稱為繭果,或壓糯米為糕,澆上糖汁,稱為飯果,猶有寒食之遺風。安義縣清明祭掃惟男丁行祭,婦女皆不參加。

  廣東

  乳源縣稱清明前十日為“禁風”,縣民都在頭上戴桃葉,埔陽縣清明掃墓後“頒胙”,即由主祭人主持,將掃墓的祭品烹調後,請上墳者食用。廣寧縣清明掃墓,稱為“拜山”。

  福建

  福州清明,東郊踏青之遊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稱為煮菜臛。惠安人掃墓時放紙鳶,吹麥簫。泉州清明吃“潤餅”、制“腳目粿”,這是一種球狀的點心。據說清明節吃了腳目粿,可以增加腳力。十歲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節糊彩色的小旗為戲。臺灣清明節習俗 漳州人多在三月三日(俗稱三日節)上墳,泉州人則在清明節掃墓,關於這個日子的歧異,有一種說法是:漳、泉人常因清明節買菜引發糾紛,彼此械鬥。所以由官府出面調停後,規定漳州人在三日節、泉州人在清明節掃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