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胡笳十八拍》有感作文1000字

讀《胡笳十八拍》有感作文1000字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

  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

  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題記

  怒濤滾滾一般不可遏制的悲憤,詛咒天地神明,雄渾不羈的氣魄以及用整個靈魂傾訴出來的絕唱,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郭沫若曾經給予這部作品很高的評價:“這是繼《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一部長篇敘事詩”。我亦是認為如此,在字裡行間,彷彿看見蔡文姬坐在馬上,琴聲不斷隨她的心意流淌著,而她,正行走在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長路上……

  蔡文姬,東漢著名琴家,史書對她的評價是:“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在漢末天下大亂的'時代背景下,她被胡騎擄掠西去,從此開始了她的痛苦生涯。

  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冰霜凜凜”、“原野蕭條”、“流水嗚咽”,異方殊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羶難聞,無法下嚥,“羯羶為味兮枉遏我情。”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徙,住在臨時用草筏、幹牛羊糞壘成的窩棚裡;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慾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的心聲,而我認為,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被迫嫁給了胡人。第一拍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正是指這雙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兩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援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所幸的是,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一片新的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蔡文姬的這種別離之情,別離之痛,一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胡笳十八拍》既體現了蔡文姬的命薄,也體現了她的才高。從被擄入胡,到生育二子,重返長安。無不是以深情唱嘆出之,感人肺腑。更加精妙的是詩中把矛頭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海北天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在歷朝歷代都獲得了文人騷客很高的評價,但我覺得,縱使是青史留芳,蔡文姬終究是個斷腸人在天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