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著讀後感(通用15篇)

中國名著讀後感(通用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名著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1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風流靈巧惹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曹雪芹先生對晴雯的態度可以由這首詞看出來,曹雪芹先生認為她是霽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難得,光明磊落,她會壽夭是因為周圍環境的黑暗,可見曹雪芹對她的基本態度還是肯定的。

  但是我卻要反過來說一說,因為曹雪芹先生寫這部書時,常是照著本來的面貌還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這個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寫作中仍是寫出了她眾多的毛病,其中當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書裡為了表揚這個擁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會把她描寫成一個先進的戰士,其實呢?她真的有大家說的那麼有思想嗎?錯,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寶玉一樣,一方面,她認識到這種看似舒適的生活其實就有著對她們這樣人的壓迫,但另一方面,她卻是離不開這種生活的,她只能依附於這種生活,離開這種生活回到貧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剛開的劍蘭送入豬窩一樣,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個奴才呢?當然不全是。雖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沒有父母被賣入賈府的,但是她卻被老太太收在身邊,而且還可以將自己的哥哥也介紹進府,後來跟了寶玉,也是房裡數一數二的大丫頭,在賈府的金字塔結構中,這種大丫頭其實就是僅次於主子的二主子。什麼是奴才呢?在大觀園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媽子,即使就在一個怡紅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頭是聽她們差遣的。這種大丫頭有時權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頭,如果說主人欺負奴才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無奈的話,那奴才之間互相比大小,互相爭鬥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處罰偷東西的小丫頭墜兒時,先掐先打還拿簪子戳,最後就一句話把她趕出去,還讓別人無可辯駁,這中間,小丫頭有錯,但是晴雯也確實是有倚勢壓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態度,也很有鳳姐遺風。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愛寶玉呢?我個人意見,她是愛的。請看,她總是與襲人拌嘴,雖然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慣襲人,但是其中就沒有一點嫉妒嗎?襲人說了句“我們”,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諷刺。她還諷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兩件太太給的衣服就喜笑顏開,但是後幾回,她卻搶著送東西說也要去“顯個好”,寶玉給麝月梳頭時,她躲在門口偷聽,她其實很多時候都在注意這寶玉,注意著和寶玉接近的丫頭,例如小紅和寶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斷。她曾笑著說“沒什麼我不知道的”就是因為她時時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頭的奴才,她不願卑微的愛一個人,她總想要和寶玉站的平等一點,她不能象襲人那樣謙卑的愛一個人,她有她的特點,有點象野蠻女友,漂亮卻不溫柔,襲人曾笑寶玉“每天不挨她兩句硬話襯你,是再也過不去的”,可見,晴雯這種欲擒故縱,以退為進的手段還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麼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強,她能知道反抗什麼嗎?她茫然的鬥爭著,其實都不知道鬥爭什麼,她期望得到的是什麼呢?平等?怎樣的平等?她一個從小生活在富貴鄉中的女孩,也算是嬌生慣養的了,她離開這個富貴錦繡地,她能做什麼?她的苦惱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該怨什麼該爭取什麼,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無法和寶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卻想能那樣,她的最高目標,也不過就是可以成為小姐與寶玉談個平等的戀愛。她的悲劇就是因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遠無法和襲人一樣隨遇而安,於是總是痛苦著。

  第五,晴雯的人際關係,晴雯為什麼會落得那個下場的,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極度失敗的人際關係,她不能得到上級的垂親,這很正常,即使現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歡這種倔強人的;她也沒法得到下級的好感,她喜歡仗勢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佔先,所以一但事發,一群人就將她告倒,最後落個被掃地出門的下場。這點在我看來真的不如襲人,襲人遠比她有交際的手段。

  淺談幾句,覺得還是辭不能達意啊。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2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這些話雖然已是老生常談,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幾個“學而優則仕”,正是這句話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圓如意,書中自有美嬌娘……”。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髮垂髫考到白髮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鬍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先生稱封建禮教為吃人的禮教,那麼稱封建科舉制度為害人的制度也不為過了。

  讀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求知過程。王國維說得很好,讀書分為三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立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奮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才是最後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錯了。在我看來,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吸收,然後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不良”,別無他用。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汙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3

  我從小以書為伴,以書為友,自然讀了不少好書:有伴我成長的童話;有讓我知人情懂事故的文學名著;還有令我知識豐富的科普讀物總之我博覽群書,讀過的書數不勝數,但我最愛的還是史書《資治通鑑》。我從小與眾不同,喜歡別人眼中所謂枯燥的歷史。自從一次在書店裡獨具慧眼的挑中了《資治通鑑》後就愛不釋手。自己時常沉醉於書中,看得廢寢忘食也是常事。《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北宋宋神宗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

  主要講敘了三強分晉到五代十國的滄桑歷史,其中的改朝換代,人文風雲令我感慨萬分。

  書中的人物不少,其中令我敬佩的人也不少。蜀國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一手締造了蜀國;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文韜武略,使封建王朝達到鼎盛;女皇武則天,有治國之才,用人之術,可謂巾幗不讓鬚眉,還有完璧歸趙的藺相如,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令我敬佩的人數不勝數,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學習他們的優點來充實自身,將來才能像他們一樣有一番大作為!

  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歷代雖有雄才大略之人,但臭名昭著之人也不計其數。秦始皇雖有統一六國的蓋世功勳,但其兇狠殘暴也是婦孺皆知的,他焚書坑儒,建造無比豪華的阿房宮,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還有隋煬帝楊廣他心機頗深,虛偽做作,使得原本的繁榮盛世變得民不聊生。請君入甕的來俊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他們遺臭萬年,為世人所唾罵。我更應該牢記前車之鑑。資治通鑑的本意也是如此。

  這本《資治通鑑》令我受益匪淺,它使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讀它不僅豐富了知識更讓自己終身謹記前人之事。記住小人的下場,學習聖天的品質,奮發向上,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歷史是輝煌的,這茫茫史海,讓我暢遊其中。毛主席的《沁園春》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看來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認為,只要我們綜合歷史上那些所謂的英雄的優點,真英雄還在現代。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們更應該汲取前人的優點,牢記前人的過失,奮發向上,成為一個真英雄!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4

  紅樓夢〉打動過千千萬萬的讀者,也影響過千千萬萬的人。〈紅樓夢〉在中國可謂地道的名著。它以悽婉的愛情為主線,描繪了封建貴族階級的興亡史。其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其實也是他們(她們)的性格悲劇,當然也更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林黛玉,一個正日哭哭啼啼的,不怎麼健康的女人。賈寶玉是怎麼搞的,放著那麼多的紅潤佳麗不要,怎麼會偏看上一個終日病病歪歪的老病號呢?在重看〈紅樓夢〉的時候,發現一個個佳麗都有些俗氣,在對賈寶玉的愛上,無人可比林黛玉的獨特和刻骨銘心。林在臨死前曾說過一句話:“質本潔來還潔去。”,說的一點都不錯,在嚥氣前她也只是喊著“寶玉你好”——這種對愛情的專注精神是每一個男人都不願捨棄的,更不要說生來就是情種的賈寶玉了。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麼"蘭桂齊芳" 。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5

  當我在漫長的暑假中讀了這本書,我開始覺得《狼圖騰》是我感受最深的一本書。書中的內容既深厚又好懂,而且真情真意。

  書中記到,蒙古族很信奉狼,做什麼都跟狼學,所以蒙古人才那麼精。狼無論做什麼事都計劃好了。狼攻擊或者狩獵的時候,總會有秩序並且有章法的攻擊敵人,好像經過了統一的訓練似的。而且我覺得狼也很具備團結精神:狼不顧自己,為後面的狼做充足的準備,無論是母狼還是公狼,都會奮不顧身的為自己的群體奮戰,但他們也是為自己而鬥。

  作者筆下的狼,也會復仇,也會報恩。小狼抓了,兄弟死了,狼會有精密的計劃去報仇敵人;羊少了的話,狼也不會去全部吃掉。所以我認為,狼是一種感情非常豐富的種族。狼的感情不僅豐富,而且作戰發法也十分精密。

  不過《狼圖騰》中的狗也是忽略不了的,狗這種動物很效忠於人類。在《狼圖騰》中,有狗養著幼狼的事,也有一隻像狼、像狗的“狼狗”,這隻狗雖然有狼的性子,但是和陳陣待的日子久了,這隻狗也對陳陣有了好感,狗最終還是會愛自己的主人的。蒙古人的狗,怎麼說也是個比較好的幫手,它能幫著人趕狼,陳陣撿回來的這隻狗,雖然會咬人,但咬死的狼也不少。狗還是有狗性的。

  狼對蒙古人有好大的用處,蒙古人打仗也是跟狼學的,要不是看了這本書,現在還不知道呢!怪不得蒙古人打仗時那麼精,原來都是跟狼學的。狼抓獺子倒是挺有一手,還在獺子冬眠的時候捕捉,而且還剛好在初冬長齊了禦寒皮毛。這一切的一切,都感覺像策劃好了似的!

  不過每一頭狼在抓捕獵物前都會熟悉好場地,這也導致了巴圖騎馬時狼把馬逼到池塘沼澤裡的事情。而且還是在雪天的下午。

  我覺得作者姜戎真是不容易,寫這麼一長篇的小說,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是經歷了這麼長的一次旅程,但就是因為這本書,才讓我學會了許多關於狼的知識,有狼的狩獵的作戰準備;狼的團結的精神;狼為復仇不怕死;狼的種種行為和做法,對我的觸動真的有些大!

  所以,我覺得看《狼圖騰》這本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6

  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很好,而且人也非常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劉備的妻子糜夫人跟甘夫人,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毒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隱姓埋名的單福:徐庶、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神算。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人物跟國家我們,不那麼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一切!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7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跟《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裡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跟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跟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裡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8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讀過吧!

  《水滸傳》裡的人物有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柴進,李逵。

  《水滸傳》裡的魯達,武藝高強,粗武鋼勇,他的武器是兩把斧子。而且他十分愛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魯達要鎮關西把十斤精肉跟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頭斬成細末。鎮關西明白魯達來學自己晦氣。不願幹,魯達便把兩包肉末朝鎮關西砸了過去。鎮關西惱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魯達,魯達逃到街上。鎮關西追來,魯達就順勢按住他的'左腳把他踢倒。

  魯達踏住他胸脯罵道:你一個操刀屠戶,竟然稱鎮關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嚐嚐俺的拳頭!只一拳,就把鎮關西打得出氣沒有進氣了。

  武松是一個硬漢,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這一天,武松搖搖晃晃上山,見一塊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會,這時忽有狂風颳來。武松心疑,又聽得背後撲的一聲,回頭去卻見一隻吊眼白額大蟲(老虎),已落在背後!武松急忙一閃,閃到了老虎背後。大蟲見沒撲著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聲,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閃到了一邊。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時,雙手掄起哨棒,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哨棒一截兩半。大蟲咆哮,再次撲來,武松丟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勢按著虎頭。武松把老虎頭直往土裡按,又舉起拳頭猛擊大蟲頭部,終於把大蟲打癱了。

  李逵是沂水縣人,再戴宗手下當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過樹林子,忽見有人塗黑了臉,拿了兩把板斧喝令留下買路錢。李逵喝道:你是什麼人敢攔老爺去路?那人說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戰假李逵,假李逵擋不住想逃,屁股已捱了朴刀,李逵搶前一步踏住那老傢伙胸脯說:老爺才是黑旋風!然後挺著胸脯走了。

  讀了《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我彷彿認識了108個梁山起義的綠林好漢。從中讓我感受到了:我們一定要學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學那些專橫跋扈、欺善怕惡的人。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9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拼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跟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祥子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跟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跟奮鬥,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跟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跟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跟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跟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裡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跟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他不喝酒,不吸菸,沒有沾染上一點點地惡習,可上天對這個可憐的老實人還是沒有半點的憐憫。無數的打擊、挫折,終於把祥子這個“鐵打的”人的“鐵打的”精神給碾壓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麼拼命的拉車,不再煙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見了,只剩下學會了吃喝嫖賭,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的行屍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寫的那樣:“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墮落不是祥子的錯,而是整個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變了質。

  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為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們也應當學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鬥過了,便能問心無愧。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10

  和媽媽一道去市場買菜,“這老豆腐多少錢一斤?”人聲鼎沸裡,我突兀的普通話卻分外清晰。大嬸疑惑的目光羞得我滿面通紅,直至媽媽過來圓場,熟稔的發音融進笑語盈盈的眼眸。

  我的心莫名地一陣刺痛。

  “沒有故鄉,沒有身世,人何以確認自己是誰,屬於誰?沒有地點,沒有路標,人如何稱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像是從遙遠地方飄來的一段絕響,王開嶺書中的文字躍入腦海: “消逝”二字,最讓人心驚。那些曾經擁有的記憶,在無數似曾相識的場面裡,張開瘋狂的大口,吞噬折磨著我本就脆弱的神經。

  正如此刻,恍惚回到舊時的光景。

  兒時淘氣,總愛與小夥伴去林子裡捉迷藏,每至黃昏,便會傳來母親呼喚的聲音,純樸的鄉音平和、溫柔……親暱的乳名彷彿摻雜了溼潤的泥土香。這時總會有淺淺暖流回蕩,應一聲,順從地牽起母親的手,有日薄西山,倦鳥歸林的淡淡溫馨。一路上,我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學著方言,儘管不夠嫻熟,但彼此的應和匯成了一曲婉轉的歌謠。

  而如今……我苦笑,怕是正合了書名,就叫作“每一種方言都在消逝”。就像作者筆下,蒙著細雨的黃昏,傳來母親催促吃飯的聲響,調皮的孩子急急應一聲,穿過百轉千回的巷口,驚起酣睡的野貓,這時空氣裡傳來悠悠的飯菜香,大喊一聲,撲進媽媽懷裡……夜深了,黑魆魆的寧謐,只有幾盞螢火,仍在不知疲倦地流淌寂寂的光。

  這些消逝的事物,是多麼美麗。“美麗”?我微怔,許是作者描繪得太過動人,自己竟少了分物是人非的惆悵,多了些為美麗文字而動容的好心情。

  現在想來,我們懷念感懷消逝的風景,都是美得足以成詩的,就像千百年前《詩經》裡的年代,那些“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日子,我們都不曾經歷,卻仍為這樣一份美好,由衷喜悅。

  所有事物都正在消逝或已經消逝,惟有文字不會。好的文字,正如這卷《每個故鄉都在消逝》只會被無數人傳閱,然後以其特有的清新與冷峻打動一代代人。

  作者用筆記錄消逝。那麼,品味著這些消逝,或者,我們仍可以做些什麼吧?

  正如此刻,我鼓起勇氣,漲紅了臉,支支吾吾說起蹩腳的方言,買菜的大嬸雖不解,仍是很認真地聽著,媽媽在一旁欣慰地笑。

  我們在努力,拒絕消逝。

  “那一剎,我知道自己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作者如是說。

  那一剎,我努力尋找,那消逝的鄉音……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11

  我從小就聽說過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他有一雙火眼金睛,更神奇的是他的七十二變。一路上,他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雖然孫悟空性子急,曾多次想退卻,但是還是堅持到最後,我很佩服他。

  在九九八十一難中,有過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等驚心動魄的故事,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三打白骨精》,可以說是百聽不厭。起初,狡猾奸詐的白骨精搖身一變,立刻變成了一個山村婦女,第二次又變成了一個年過八旬的老爺爺,又變成……可不論她怎樣變,都逃不過孫悟空一雙火眼金睛。她唱著山歌,在師徒四人的面前晃悠著,她這詭計一下子就被孫悟空給看穿了,孫悟空抓緊金箍棒,厲聲喝道:“妖怪,拿命來。”話音未落,他就凌空一躍,舉起棒子,不偏不倚,重重地打在妖怪身上,妖怪見勢不妙,大驚失色,三十六計,走為上。妖怪剛想溜,誰知孫悟空眼疾手快,一棒打死了白骨精,現了原形。讀到這裡我不禁為孫悟空又殺了一個妖怪而叫好。像這樣曲折驚險的故事還有很多,這就是《西遊記》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之一。

  還有沙僧,在故事中他整天挑著個行裡擔,任勞任怨。豬八戒也很討人喜歡,雖然好吃懶做,還有點好色,一心想取老婆,一路上也經常闖禍,但因為有了他,才使這本書更加妙趣橫生。唐僧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卻有點迂腐,經常誤會孫悟空,可每當遇到危險,他腦子裡從未閃過“退卻”的念頭。

  《西遊記》這本書深深吸引著我,他告訴我們無論幹什麼事,只要認準目標,不退卻,就能成功。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12

  夜空漫漫,自古英雄如群星閃爍;《史記》篇篇,載得義士似金般輝煌。——題記

  “剛正不阿,留將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司馬遷一部《史記》為我們訴說著古今的變遷,講述著英雄的史詩。讀罷《史記》,內心總有一個解不開的疑惑“何人可謂英雄”。

  或許有人說:“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謂英雄。”我認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三:其一、秦始皇雖掃六合,但統治極其腐朽。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求取仙丹,耗費國力。其二、秦始皇教子不當,其子胡亥同李斯、呂不韋謀權篡位。其三、秦始皇自認功勞勝過三皇五帝,過於驕傲。

  再有人說:“西楚霸王項羽可謂英雄。”項羽此人優點極多——懂得愛民,英勇無比,破釜沉舟打敗章邯。但項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亞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雖在戰場上揚言願與劉邦決一雌雄,最終兵敗自刎未能統一天下。假如項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劉邦未必能稱帝。不懂得用人,項羽不能謂之英雄。

  “漢高祖劉邦可謂之英雄?”我認為不可,漢高祖此人雖在破秦之時善於用人,但自從建漢後便開始大肆殺戮良臣,韓信、彭越、黥布三大開國功臣先後以“謀反罪”被殺,但還好有張良、曹參、蕭何三人幫助,不然早就亡國了。

  文種、伍子胥、蘇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時隱逸歸田,而偏偏去與君王同喜同憂,結果只落得自殺歸天,也不能謂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雖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但終究被胡亥所殺,而蒙恬卻怪罪於修長城,豈不荒唐!更不能謂之英雄。

  至於那戰國四公子: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嘗君也是各有短處,不能稱之為英雄。

  我認為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可以當選為英雄。因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過,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輔佐,故能稱霸一方。

  專諸報恩刺殺王僚,雖成但身死;豫讓報智伯之恩二刺趙襄子,臨死斬空衣報仇;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荊軻刺秦王未成被殺身亡……一生捨己為國,“義”字當先,個個可謂英雄!

  讀史記,嘗得古代酸甜苦辣,品得義士忠義英勇,歷史的星空因有了一個個的英雄才不會黯淡。

  星光閃閃,願英雄威名永垂千古;月亮寒寒,盼義士事蹟流傳萬年。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13

  今年暑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閱了陪伴我的童年的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後來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直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而且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十分忠誠,鞠躬盡,死而後己,因為有諸葛亮,劉備才能從一個無名之輩變成蜀國君主,與其他二國爭奪天下!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說: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趙雲那種勇猛、忠於主公的精神一直銘刻在我心,我想:當年劉備有這麼好的武將,為什麼會取不了天下呢?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著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真是他這樣的性格,導致他日後總以仁義待人,成就霸業!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悲痛欲絕,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還有一個人,就是劉阿斗,因為他這個不爭氣的帝王,令諸葛亮北伐屢屢遭到阻礙,在諸葛亮死後,他沉迷酒色當中,寵幸宦官,又走上了當年東漢平帝的老路,最終導致蜀國被滅在了晉國的手上,我想,如果當年劉備晚死一點,立次子為帝,恐怕漢室就能復興,天下就將重新落入漢室之手!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劉備讓我明白了對人要仁義,趙雲讓我明白了對人要忠心耿耿,我們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無所畏懼,戰勝一切攔路虎!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14

  我獨自坐在鞦韆上,手捧著《城南舊事》翻開一頁頁,尋找已經逝去的童年……

  當我在書櫃面前,踮起腳尖,穿過一個個人,尋找書時,《城南舊事》印入眼簾,總覺得它飄散著一股談談的憂傷,於是我買下了它。這本書講的是小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來講述童年在北平是事,觀看別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看完之後,有一股複雜的心情湧上心頭

  小英子渴望看見大海,常常朗誦著《我們看海去》這首詩,可天真的她並不知道蹲在草叢中的叔叔是個賊,不知道叔叔是否真的會帶她去。不過她還是日思夜想,念念不忘。小英子還非常喜愛駱駝,情不自禁學他們咀嚼的樣子。冬天過去了,期待下一個冬天,期待駱駝隊的再一次到來。可依然冬日升起,駝鈴清脆,童年卻再也不會停留在那個時光了。隨著成長,漸漸成熟,昔日傻事已經成為過去的幼稚不成熟了。在小英子小學畢業典禮上,她唱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唱著唱著,她流下了眼淚,從現在開始童年將離她遠去,她不能肆無忌憚的笑了,她不能再那麼幼稚不懂事了,她不能享受童年的歡樂了。“從現在起,你就不是一個小孩子了,你是個大人了。”她在對自己說,也像在對我們說。

  不知從何時起,肥大的腳褲變成了緊身褲;昔日無話不談的朋友變得沉默寡言;從牙牙學語到滔滔不絕的話語;總時不時的照鏡子……哦,原來是長大了,童年時光流逝了。成長道路上,童年最為“通暢“,沒有什麼需要分辨,沒有什麼需要停留,沒有什麼需要躲避,不用經歷一道又一道的坎。然而童年時光短暫,只能輕輕嘆息,那是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嘆。童年的作者和我們的金色時代,《城南舊事》也是寄託了作者對童年的美好回憶。那回憶就像一首歌,開始吸引著我們,中間又十分生動,結尾卻悲哀謝幕。希望能讓正在童年時光的人好好珍惜,讓已經逝去童年時光的人好好回味。

  暑去寒來,駱駝隊來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童年也在這歲月的流逝中遠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在,童年的故事不在。有時童年的小物品就能鉤出一大串一大串的回憶。這童年時光早已是小英子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吧。

  午後,我合上了《城南舊事》,離開了鞦韆。蒲公英在風的搖擺下飄蕩,我的髮絲也被吹亂了。我越走越遠,那座童年時光裡的鞦韆在我的視眼裡漸漸模糊起來。

  中國名著讀後感 篇15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感人至深的名著——《城南舊事》,它是女作家林海音寫的自傳體小說,這本《城南舊事》,是她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不捨情懷。

  《城南舊事》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裡的故事,描寫的是小主人公小英在北京的童年生活,有著最質樸的真善美。每一個故事都飽含著樸素的氣息,感人肺腑。別人說秀貞是個瘋子,小英卻把她當成好朋友;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至認真聽他講故事。在她眼裡一切都是美好的,她會用善心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她愛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小英傷心難過。小英用她童真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城南故事》帶給我太多的感受。小英天真可愛,她本應該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卻要像大人們那樣思考。當我讀到“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時,心裡特別的憂傷,小英父親的去世了,12歲的孩子從此沒有了父愛,12歲的她撐起了一個家,不僅要哄四個妹妹兩個弟弟,還要照顧媽媽,她快樂的童年背上了沉重的擔子。

  我們小時候沒有遇到過的事,小英遇到了;我們小時候沒有經歷過的事,小英經歷了。回頭想想我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用操心家務,快樂玩耍。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好好生活,為童年的生活畫上美麗的畫卷。

  《城南舊事》這本書就像一個五味瓶,裡面裝著酸甜苦辣鹹,讓你品到生活的味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