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十誡讀後感

管理十誡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管理十誡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管理十誡讀後感1

  我在閱讀學習《管理十誡》中“第六誡 不用心思考 對該作的事情一知半解”心有認同。“真正讓我們陷入麻煩的並非那些我們根本不懂的東西,而是我們一知半解的東西——馬克·吐溫”。我們作為電氣裝置的管理人員對所管理裝置及發生的故障不能一知半解。自己不到現場瞭解實際情況,哪裡有發言權?只是傾聽他人彙報情況,並不能準確的瞭解真相,一些可能是外在的假象。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東西——而並非事實,只是我們認為能夠代表事實的資料或是那些我們想讓其代表事實的資料而已。

  所以,這更加需要我們電氣裝置的管理人員必須每天到生產現場巡檢,瞭解各裝置的執行情況,掌握第一手。決勝於千里,不打心裡沒底的仗。不僅要看報表聽彙報,還需現場驗證瞭解是否相符。這樣才能對裝置執行情況瞭如指掌,同時對車間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解驗證。

  不懂的東西往往會讓人用心去或是向專家請教,而往往一知半解的東西卻讓人不以為然。就好像某裝置“過流跳停” ,大家對此習以為常,認為過流跳停很正常,過流了肯定就會跳停!卻沒有深入問個為什麼? 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被常態化了以後必然出現大問題。

  電氣人員應有慎密的思維,深入瞭解問題才能發現解決問題。例如:輔取料機無故障報警不能工作,值班維修人員彙報PLC沒燈亮,懷疑PLC壞了。經到現場組織檢查後,發現現場外部在PLC取24V的線路短路所致PLC保護,排除故障點後設備正常工作。如果不是深入研究,就只聽彙報作決定處理,那麼換多少個PLC,都不能把故障排除。

  有時自己所瞭解的一丁點情況真的會把你帶進死衚衕。例如:使用中的迴圈油泵不能達到效果,因為在使用中很多習慣性思維,只想到了泵頭故障或油管問題, 誰會想到是原來使用前無確定轉向呢?

  每一次故障出現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良機,讓我們去總結一下管理工作上有那些不足,或是處理方法上有什麼失誤的地方,並且儘量客觀地指出到底什麼地方出了錯,然後不再犯同樣的錯。在讀這本書後我受益良多,我會在管理中緊記十誡,以此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公司服務。

  管理十誡讀後感2

  這本可口可樂公司領導者唐納德著作《管理十誡》並沒有如同傳統的成功學書記,總結成功之道,反而結合自身經驗反省出創業者和企業經營者最容易出現的十個方面的問題,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思維方式,二是個人品行,三是資訊獲取四是處事態度,涵蓋方面非常全,但是我認為點睛之筆在於第十一誡,保持“樂觀”和“激情”是企業前進的很大動力。

  之前曾經閱讀過很多管理方面的書籍,基本上談到了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潮流下,如何摒棄傳統思維,在身負巨量利益和企業體量的情況下堅決轉身,最後取得成功。成功的案例就是英特爾堅決從半導體記憶體轉型做電腦晶片,阿里巴巴一口氣關掉海外辦事處專注電商事業等,當然還包括在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微信等問題。反面案例也非常多,施樂、柯達、諾基亞的轟然倒地,就是如此結果。

  不過我認為,如果創業者完全按照這本書的點撥來創業的話,是不具有意義的。因為,首先脫離了實際情況談決策就是沒有意義的。例如,文章說的第六條,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事情一知半解,也要將這種情況置身於有限的時間精力之下。例如說不要完全相信專家,前提是已經對該方面領域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和辨識能力,否則單獨為了而避免失敗採取的措施,就容易落入機械化陷阱當中。

  當然,我最贊同的是最後一條,就是保持樂觀和激情,就是有一顆想做事情,為社會做貢獻的勇氣。也能夠願意在不同的環境下緊盯目標修正自身行為,這樣也許經歷幾次失敗後就會取得成功,這樣反過來對比這本書,應該會形成更加體系化的認識,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鑑於我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只能給三顆星,或許未來會加星。

  管理十誡讀後感3

  作者唐納德.基奧,曾是可口可樂總裁。有一次演講,主辦方讓他講講如何才能成功。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和大家談談失敗的經歷,就發表了題為《基奧商界失敗十誡》的一個演講,後來又往這個演講中擴充內容,最終成了《管理十誡》這本書。這段敘述讓我想到了吳曉波創作《大敗局》的初衷,一個企業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但是識別造成失敗的原因,是能讓企業繞開死亡的陷阱。

  我又不是CEO,又不是高管,管理十誡對我有意思,有用處嗎?

  一般失敗的描述:“公司沒有能夠創新,公司忽視了創立者的傳統,公司做錯了這點,公司沒有做到那點。” 但是,公司只不過是構建在人的基礎之上的組織而已。公司並不會做錯什麼,真正沒能把事做好的只不過是人罷了。看來,十誡都是人容易犯的錯誤。雖然不是公司的領導者,對於普通個體也是有一定警示作用,我們不妨把這本書當做人生征途中的警鐘吧。

  第一誡,不願冒任何風險。

  這是一種典型的成功病。隨著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滋潤、富足和舒適,放棄冒險的誘惑也變大了。往往處於市場領軍地位的公司覺得處境太過舒服,就會放棄冒險。

  第二誡,思維僵化,我行我素。

  當你周圍的環境已經發生改變,但你依舊我行我素,沒有想過因時而動,那麼你肯定會栽跟頭的。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不認死理。“從來不知變通的人就像靜止不動的河水,會讓頭腦生鏽的。”

  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

  在任何組織裡我們都可以找到一些”好訊息“,如果彙報好訊息就能進入高管專用餐廳吃午餐,那麼肯定會有人興沖沖地跑來向你彙報。人向來喜歡好訊息,把自己封閉起來。

  第四誡,犯了錯誤,拒不承認,目空一切。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敗機率的話,那麼你可以否認自己判斷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的這一事實,儘可以狂傲的以為別人什麼都不懂。

  第五誡,只求發展,漠視商業道德。

  歸根結底,所有公司最後的生命線都是信任問題:顧客要相信企業生產的產品正如它所許諾的那樣好,投資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層是有能力的,員工要相信公司的管理者能夠兌現承諾。經管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觀點,其實並不存在什麼商業道德,有的只是道德而已,你的生活和工作各個方面並無斷層。如果你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標準的道德觀,那麼你就不算一個商人。

  第六誡,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真正讓我們陷入麻煩的並非那些我們根本不懂的東西,而是我們一知半解的東西。如果你想失敗的話,那就不要花時間去思考;如果你想取得成功的話,那麼你就好好花點功夫去思考。思考是你對自己的公司、職業生涯和人生的最好投資。

  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對於那經常會聽到各種動人的管理諮詢演講的人來說,“關鍵是要看牛,而不是看人”這項建議是很受用的。

  第八誡,行政作風盛行,團隊臃腫。

  官僚們都竭盡全力地保護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因此他們會阻止資訊的有效溝通,也會把本來能成的事給你使壞搞砸,這樣就能鞏固他們自己的地位了。

  第九誡,資訊錯位,溝通不暢。

  對員工或者客戶發出含混不清的資訊有損於你的競爭優勢,最終還會導致你的失敗。

  第十誡,對未來心理恐懼,悲觀主義色彩濃厚。

  悲觀主義,將注意力放在失敗上。悲觀主義者總是向我們宣稱世界從來都處於混亂之中,而且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我們要活下去,心中就要有希望的火種,我們必須對周圍的人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自己還有明天,有成家立業、欣賞夕照和一路向前的希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