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通用5篇)

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1

  我喜歡孔子的《論語》,這是他的弟子們記錄下來的孔子的言行。雖然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後期,但是我現在讀到他的思想,還是有很深的感觸。

  比如關於學習《論語》中有很好的建議,對我們小學生很有幫助。《學而》篇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告訴我們學習一樣本領要常常練習,這是很有樂趣的事。《為政》篇中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則告訴我們學習知識需要常常複習,因為溫習舊的東西時,我們往往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比如我小的時候喜歡看一套關於青蛙弗洛格的書,我反覆看過很多遍,每次讀我都覺得很有意思,能看出點新的東西。《述而》篇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是教我們在學習上要謙虛,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學很有毅力,有的同學愛勞動,有的同學有特長等。

  關於交朋友,孔子也有獨到的見解。《學而》篇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就說的是遠方的朋友來了是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遠處的朋友能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比如我們是中國人,可以交英國的、美國的筆友,就可以瞭解不一樣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知識。

  《先進》篇中有一則子貢和孔子的對話,可以體現孔子的生活的智慧。子貢問老師:“師與商也孰賢?”孔子說:“師也過,商也不及。”子貢就問是不是師更好一些,孔子的回答是“過猶不及”。無論什麼事情,做的不夠和做的過頭都不好。比如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自然之道》的課文,講的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出於好心催促嚮導救了一隻出來探路的小龜,卻違背了自然之道,斷送了無數只其他小龜的.性命。好心做了壞事,就是因為他們不懂這個道理,無論做什麼,都不能過頭,哪怕是做好事也要把握好尺度。

  孔子生活的時代雖然離我們很遙遠,但他並不是一個古板的老頭,而是一個充滿了智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我們應該珍惜這寶貴的文化遺產,好好學習他的智慧。

  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2

  《論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是世界上公認的一部充滿智慧的書籍。明朝確定以《論語》作為教輔書,也奠定了《論語》在中國文人心中的低位。《論語》對於中國人民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僅教會人的德行的養成,還告訴人們怎麼看待功名,怎麼做好教育等,對人們的各方各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質樸凝練是《論語》的一大特點,用一些簡單的例子去說明深刻的道理,讓人回味無窮,百讀而不厭其煩。

  提到《論語》,我們不得不先說了一下,什麼是“仁德”?這是春秋和平時期備受君主們所喜愛的,他們主張以孔子的仁德治理國家。這是一部告訴如何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怎麼去提高道德修養,“仁”是施政的根本宗旨。“仁政”是什麼?仁政就執政者應該關心民生,善待自己的百姓,真正做民為根本,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不仁”,對百姓苛捐雜稅,人民名不聊生。這些不懂得仁政對於統治的重要性的統治者當然會退出歷史舞臺,無可爭辯。做人,做事,執政不僅僅需要“仁”之外,你還得“忠”“孝”“義”“信”,歷史上但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必被人唾棄,遺臭萬年。所有《論語》對人們的啟發不僅僅是某一方面,而是具有深邃的影響力。

  不得不說的是,對於教育,孔子可謂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摒棄了貴族才有權利去學習的這種陋習,而是宣揚人人都可學習,都可成才,所謂有教無類。他一生弟子3000人,足以看出他對於教育有教無類身體力行,並且各行各業都有出色弟子。孔子先進的教育理念一直沿用到今日,對於學習習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對於獨立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無處不體現出了孔子對學習的的理解,做學問不僅僅要溫習還要學會獨立思考。

  孔子被美國作家愛慕生譽為“哲學上的華盛頓”,歷經幾千年仍舊,足以可見這部東方的“聖經”的魅力,也可以看出《論語》對於世界的影響力。熟讀像《論語》這樣的經典,並且傳承下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做的事情。

  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3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宣揚“仁”。在《論語》中,孝道有著不可動搖的低位。中國人自古認為百善孝為先,把孝道作為道德之根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年輕學德的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對現在的你來說,你一定認為孝只要做到能養父母孩子吃飯就行了,但狗了、馬了之類的動物都會餵飽幼崽兒,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恆的照顧老人小孩,那人還跟動物有區別嗎?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對父母盡孝不只是物質上的供養,還有精神、心理的關愛。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為自己憂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時,父母才為自己擔憂,其餘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擔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個人透過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讓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這種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讓父母擔憂也是沒辦法。除了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餘的都做好,不讓父母擔心,這樣就是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告訴我們:侍奉父母,他們若有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然尊敬他們,不要違逆對抗,繼續操勞而不怨恨。這句話明確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從,孔子反對愚孝的絕對無違,應該以道義為標準,客觀對待父母的對錯;如果父母做錯了,卻不聽從自己的勸告,也要履行孝道,絕不能對父母產生怨懟之意。

  《論語》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寶庫。如何做人,是一個終生的課程。

  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4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在中華幾千年封建王朝裡被奉為治國圭臬。

  《為政篇》裡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穫;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領先。

  《八佾篇》裡說: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須要跟父母說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說一聲,不讓他們擔心,所以,儒家思想裡的孝順理念極大豐富了中華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文化內涵。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閱讀論語800字讀後感5

  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孝敬之道就是這樣樸素的起點。于丹在本書開頭就倡導了這樣一種樸素而又現實的思想。是不是在這天這樣一種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孔子的學生有若就以前解釋過孝悌的重要性,他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同樣,誠信是中國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論語》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關於誠信的論述。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譽,就好像這個車子有了橫木也是虛架上的,沒有關鍵的木銷,不就無法行走了嗎?對一個人來說,信譽是什麼呢?是你行走於世界最基礎的那個保障。

  也就是說,只有靠信譽,才能把人生這輛車驅動起來。只有信譽,才能夠讓你不管穿越什麼樣的風險,坎坷,都顛仆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時候,也能夠保障你的速度。就是正因有信譽,才讓你始終是一個完整的人,能夠立的起來。要是沒有信譽,就缺少了安身立本最根本的條件。

  不足一萬六千字的《論語》翻下來,“仁”這一個字前後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能夠說,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裡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于丹認為,仁愛首先是一種人格情懷,它就應表現為一種高風亮節,一種胸懷大志的`氣度。我們那裡說的仁愛,不是婦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惠,而是一種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擔當的遠大情懷。

  曾子以前說:“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作為知識分子,他不能夠不剛強而有毅力,正因他肩上的職責太重大了,道路太遠了。

  有時候,仁愛是一種身體力行,點點滴滴的行為,它不僅僅讓別人受益,它也會讓自己有收穫。仁愛是一種不斷積累,他需要我們自身的時時呵護。人在生命流光的陶之下,如何時時呵護仁愛,會決定我們跟世界之間建立什麼樣的關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