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原文及翻譯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原文及翻譯

  從作品《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的表現中可以看出,作者善於捕捉充滿活力的藝術鏡頭,在他的筆下,江舟、山泉、晚雲、新月、塞鴻這些景點都呈動態,並且都在萬里長江和數點淮山這一整體構思中被不露痕跡地融合起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閱。

  原文

  長江萬里白如練⑶,淮山數點青如澱⑷。

  江帆幾片疾如箭⑸,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雲都變露⑹,新月初學扇⑺。

  塞鴻一字來如線。

  註釋

  ⑴塞鴻秋:曲牌名。塞鴻,塞外飛來的大雁。 即景:寫眼前的景物。

  ⑵潯(xún)陽:江西省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別稱。

  ⑶練:白絹,白色的綢子。

  ⑷淮山:在安徽省境內,這裡泛指淮水流域的遠山。澱:同“靛(diàn)”,即靛青,一種青藍色染料。

  ⑸江帆:江面上的船。

  ⑹晚雲都變露:意思是說傍晚的彩霞,都變成了朵朵白雲。露,這裡是“白”的意思。

  ⑺初學扇:意思是新月的形狀像展開的扇子。

  譯文

  萬里長江猶如一條長長的白色綢緞伸向遠方,淮河兩岸青翠的遠山連綿起伏。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駛著,如同離弦的箭;山上的清泉從高聳陡峭的懸崖上飛奔而下,彷彿迅捷的閃電。道道晚霞都變成了白白的雲朵,一彎新月宛若剛剛展開的扇子。從塞外歸來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開,宛如一條細細的銀線。

  賞析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這兩句是遠寫。舉頭遠望,目所能及之處,有秋江萬里,澄澈耀眼,靜如白練,綿延屈曲,伸向遠方;有秋山“數點”,蔥鬱蒼翠,青如藍靛,給人一種秋天特有的蒼茫、寂靜、高遠的感受。作品從大處、遠處起筆,為全篇設定了一個宏闊、高遠的背景基調。“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這兩句是近寫。俯瞰腳下,江上點點白帆,輕疾如離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飛流直下快如閃電。作者從江與山的眾多景物中各擷取其一點,從近處、細處著眼於江上疾駛如飛的“江帆”,懸崖陡壁間飛瀉千尺的“山泉”。雖然寫的'只是一個個的個體的景物,卻又極富群像性,給人以動態的感官體驗。“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在這兩句裡,詞人轉換了視覺角度,由前邊寫地上的景物轉換為寫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徵描繪了“晚雲”與“新月”的情態變化和背景的明暗變化。從“變露”與“學扇”這兩個詞語裡,讀者不僅能體會到景物變化的動態美,意態形象的朦朧美,還能清晰地感受到時間的流動感。“塞鴻一字來如線”,寫從塞外歸來的大雁,排成長長的一字形掠過煙波浩渺的江天,彷彿就像一條細長晶瑩的銀色絲線。這一句不僅點明瞭季節時令,也建立了一個令人展開無限遐想的空間。這是一首寫景的小令,作者選擇了獨特的視覺角度,按照由遠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間順序,採用了比喻、對仗並用的修辭手法,藉助於動態描寫的藝術表現形式,為讀者勾畫了一幅生動傳神的潯陽江動態秋景圖。“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卻尺幅萬里。分則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畫,七個風景鏡頭,千姿百態,各放異彩;合則構成潯陽江山的立體壯觀,好似一部名勝風景影片。其間遠近高低,動靜明暗,聲光色態,無不鹹備。真是氣象萬千而又和諧統一,壯麗雄奇而又韻味無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