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寒蟬悽切的翻譯

雨霖鈴寒蟬悽切的翻譯

  雨霖鈴寒蟬悽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雨霖鈴寒蟬悽切的翻譯,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寒蟬悽切的翻譯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雨霖鈴寒蟬悽切的賞析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柳永的代表作。柳永(約987年—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柳永的家世談不上顯赫,但家學深厚,其父兄、叔侄也都是進士。他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卻又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之中。少年柳永混跡於煙花巷陌中,當時在歌妓中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的晚年很悽慘,死時靠人捐錢安葬,真可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無論生前還是死後,他的詞作流傳極廣,這或許能告慰他那不安的亡靈。

  詞的上闋寫現實的場景和對“前程”的憂慮。

  深秋時節,蟬鳴哀婉,一場急雨剛剛停歇,天近傍晚相約在長亭告別。就要告別都城,在長亭設帳擺宴,可是那有心緒品酒;彼此戀戀不捨,而詞人要搭乘的船就要起錨,船伕已在催促。相見時難別亦難,兩人相互握住對方的手,四目相對,各自眼裡噙滿淚水,有千言萬語卻哽咽說不出來。想到要去的地方遠隔千山萬水,前途未卜未來的日子也不知道會怎麼樣,更增加離別的愁緒。

  詞的下闋情景交融,既述說離別的`愁緒,又表現對未來的無可奈何。

  “多情自古傷離別”,是千古名句,也是本詞的精妙之處。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離別時容易感傷,更何況又是在清冷的深秋,怎能不叫人肝腸寸斷。此時在這裡飲酒作別,當酒醒的時候身在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什麼景象,河岸楊柳依稀,一輪彎月懸掛天際,拂曉的涼風帶著寒意。此一去不知要多長時間,漂泊在外遇到良辰好景也沒有興致。即便自己有千般情愫,可又向誰訴說?

  這首詞能在我國的文學百花園中佔有一席之地,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敘寫與情人離別時的場面和離別愁緒,生動感人。二是詞的意境悽切,清秋時節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對情人就要離別,不知何時再聚首,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三是聲韻和諧,語詞蘊意雋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