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十卷·窮戰的原文及翻譯

百戰奇略·第十卷·窮戰的原文及翻譯

  古籍,是指未採用現代印刷技術印製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百戰奇略·第十卷·窮戰的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十卷·窮戰

  作者:劉基

  凡戰,如我眾敵寡,彼必畏我軍勢,不戰而遁,切勿追之,蓋物極則反也。宜整兵緩追,則勝。法曰:“窮寇勿迫。”

  漢,趙充國討先零羌,兵至羌虜所。羌久屯聚,懈弛,望見大軍,棄輜重,欲渡湟水。道隘狹,充國徐行驅之。或曰:“逐利行遲。”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死戰。”諸校皆曰:“善。”羌赴水溺死者數百,餘皆奔潰。

  譯文

  作者:劉基

  大凡作戰中,如果我軍兵多、敵軍兵少時,敵人必因懼怕我軍勢強,不敢與我交戰而逃走。對於這種為儲存實力而退走的敵人,切記不可貿然急追,因為物極必反,急了敵必反身死戰,對我不利。應當以整個兵力對敵實施有條不紊地追擊,只有這樣,才能穩操勝券。誠如兵法所說:“對於困迫危殆且準備拚死一戰的.敵人,不可以追迫太急。”西漢宣帝時期,後將軍趙充國奉命討伐先零羌。充國率兵進至羌軍駐紮的地方,發現羌兵因長期駐紮這裡,已經非常麻痺鬆懈,遠遠望見朝廷大軍便丟棄戰車輜重,企圖渡過湟水而西逃。因為所經道路險要狹窄,趙充國率軍於後面緩慢地追逐羌軍。有人對此提出意見說:“追逐敵人利於迅速,現在行動太遲緩了。”趙充國回答說:“這是陷於困迫危殆的敵人,不可追擊太急。因為,緩慢追擊,敵人就會無所反顧地向前逃走;急速追擊,就會迫使敵人反身與我拚死一戰。”眾校尉聽後都贊同說:“講得好。”羌兵因為慌忙逃走,故在爭渡湟水時淹死數百人,其餘的人都奔逃四散了。

  作者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元至順年間,劉基舉進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次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時贈太師,諡號“文成”。

  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天下,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在中國民間,也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