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山寺後禪院》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題破山寺後禪院》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聲。

  (1)請用形象的語言描述第三聯的內容;

  (2)自選角度對該聯進行簡要賞析。

  (3)頷聯兩句為千古名句,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認為“欲效其語而久不可得”,你認為這兩句表現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詩人在取景攝物上有何妙處?

  (4)這首詩描寫的是禪院景象,詩人心中有無禪意?請列舉詩人所寫景物之一二或透過詩人所寫的詩句略加說明。

  [參考答案]:

  (1)山間風光宜人,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歌唱;潭水倒映著雲影、樹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頓時擺脫一切煩惱。

  (2)欣賞角度提示:A,山光水色,使人賞心悅目的形象美。B,“悅”“空”等關鍵字的語言美。C,寓意於景,融情入景的表達技巧美。D,評價該聯的思想內容。

  (3)表現了幽深空靈的意境,“竹徑”為一條雖美、卻又極平常的小路,然而它通向的卻是幽深的“禪房”。此意境之妙不在摹景之美,而在於令人如臨其境,喚起身經其境的無限回味。

  (4)詩人心中是有禪意的,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二句,聽見鳥兒在湖光山色之中飛鳴歡唱,看見水潭的清澈透明,似乎自己的心也變得空明而無雜念。(上面僅為一例,也可從其他詩句或景物出發,只須點出“人內心的明淨而無塵垢”即可。此題以表達“有禪意”為標準,但如果有考生認為無禪意,只要能言之成理也可。)

  相關試題

  1.這首詩著眼於表現禪寺後院幽靜、寂靜( )的環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現了作者歡悅( )的心境,主要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2.末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古人評詩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那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4.詩的頷聯後來簡化為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於題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黃龍洞等,你認為這成語隱含了什麼哲理?

  5.詩的最後兩句隱含的一個成語是 ,由這兩句,我們很容易想起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王維的詩句 , 。

  6.“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深”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說說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7.“曲徑通幽處”一句,對“曲”課文註釋為一作“竹”。紡者選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為這兩個詞在表達的意境上有什麼區別?

  8.請對“山光悅耳鳥性,潭影空人心”從表現的內容上或表達的情感上做點賞析。

  9.下面對詩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起首兩句寫詩人在清晨入破山寺興福寺時,旭日初昇,光照樹林。

  B.三、四兩句描繪了禪院美妙的環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現力。

  C.五、六兩句書寫詩人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悅,“潭影空人心”,表現詩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獲得愉悅的內心感受。

  D.這首詩題為“題破山寺後禪院”,可見“破山寺”是全詩重點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緻刻畫後,立即轉入對“破山寺”的描述。

  10.“萬籟此俱寂”和“但餘鐘磬音”中否矛盾,為什麼?

  11.這首詩描寫的主要內容是:

  12.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大約作於詩人做縣尉時。詩歌描寫了清晨寺後禪院的`清幽脫俗的景緻,流露出詩人對仕途生活的嚮往。

  B.詩題“題破山寺後禪院”,可知“後禪院”才是詩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兩句後提過破山寺後,立刻轉入對後禪院的描述。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於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D.“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

  13.“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請賞析其中的妙處。

  14.“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處?

  15.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中寫天光、山色、澄波不僅使鳥兒歡悅,而且令人雜念頓消的句子是: , ;描寫佛寺禪院曲徑幽靜、花木掩映的著名詩句是:

  , 。

  【參考答案】

  1、深幽寂靜 寧靜、空靈

  2、答:末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是以聲靜來襯寫自己的心靜,抒發自己萬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答:“詩眼”分別是“悅”“空”。“悅”是說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鳥的性情歡悅。“空”是說潭水清澈,臨潭顧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雜念)消除淨盡。“悅”“空”兩字表現了環境的幽靜,寫出了人的心情與山光水色相應。(不脫離文字,言之成理即可)

  4、答:要達到能夠領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

  5、萬籟俱寂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6、答:寫出了禪院中花木繁盛的樣子,表現了禪院中幽深安靜的環境。

  7、答:這兩個詞表達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彎彎曲曲,層次很多,景緻很深。

  8、答:這裡曲徑幽靜,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僅讓鳥兒歡悅,而且讓雜念頓消。表現了大自然的美景對人的薰陶作用,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與陶醉之情。

  9、D

  10、答:不矛盾。萬物之音響全部消寂,而僅有禪院的鐘表磬之音,嫋嫋不絕,似乎永恆地吟唱,它使這寂靜的禪院更顯空寂,使用權這肅穆的世界更為莊嚴,使用權一剎那成為了永恆……

  11、清晨,破山寺後禪院清幽脫俗的景緻流露出了詩人頗為濃厚的隱逸情懷。

  12、A

  13、“曲徑通幽處”引發人豐富的聯想與思緒,暗示的意義多於寫實的意義。“曲”、“幽”、“深”等字眼表現了禪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14、這兩句更多抒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了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欣。一個“空”字表現了作者此時此刻心中塵世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

  15、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註釋

  ⑴破山寺:又名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齊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進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陽。照:照耀。高林: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地為“叢林”,此有稱頌禪院之意。

  ⑷竹徑:一作“曲徑”,又作“一徑”。通:一作“遇”。幽:幽靜。

  ⑸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悅: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高興。

  ⑺潭影空人心: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動,此處為使動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萬籟(lài)此都寂: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裡發出的聲音,這裡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音。此:在此。即在後禪院。都:一作“俱”。

  ⑼但餘鐘磬音:但餘,只留下,一作“惟餘”,又作“唯聞”。鐘磬(qìng):佛寺中召集眾僧的打擊樂器。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

  譯文

  早晨,當我漫步到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叢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僧侶們唱經禮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樹林中。

  山光的明淨使鳥兒歡悅,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

  萬物靜寂,只有鐘磬的聲音在空中迴盪。

  賞析: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一首題壁詩。此詩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全詩筆調古樸,層次分明,興象深微,意境渾融,簡潔明淨,感染力強,藝術上相當完整,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捨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詩中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筆調古樸,描寫省淨,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宏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