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第一枝春雪》翻譯賞析

《東風第一枝春雪》翻譯賞析

  賞析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東風第一枝春雪》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原文

  巧沁蘭心,偷粘草甲,東風慾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較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鬆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遊憶著山陰,後盟遂妨上苑。燻爐重熨,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前言】

  《東風第一枝·詠春雪》是南宋詞人史達祖創作的一首詠物詞。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詞精工刻劃,鍛句煉字,顯得情致婉約,清空脫俗。

  【註釋】

  甲:草木萌芽的外皮。

  碧瓦:青綠色的琉璃瓦。

  信知:深知,確知。

  行天入境:唐韓愈《春雪》“入鏡鸞窺詔,行天馬度橋”,以鏡和天來喻地面、橋面積雪的明淨。

  重簾:一層層簾幕。

  素面: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顏。

  “舊遊”句:晉王子猷居山陰,曾雪夜泛舟訪戴安道,至其門,未人即返,人問他什麼原因,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戴。”

  “後盟”句:司馬相如參加梁王兔園之宴,因下雪而遲到。上苑即兔園。

  挑菜:挖菜。多指挖野菜。

  灞橋:橋名。本作霸橋。據《三輔黃圖·橋》: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翻譯】

  雪巧妙地沁入蘭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彷彿想擋住了春風送來的溫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時的寒意還很淺。橋面上行走,像漫步白雲浮天。池沼澄淨如明鏡一般,雪花把萬物打扮得輕柔細軟。我想故鄉必是落雪天寒,那裡的層層簾幕四垂未卷,阻誤了初歸的雙燕。

  楊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葉都變成千萬隻白眼,剛開的杏花也由紅臉變成粉妝素面。當年的王徽之雪夜間去訪舊友,到門口卻又不見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見與不見。雪路難行,司馬相如遲赴了兔園的高宴。深閨中又把燻爐點燃,趕製春衫的針線也開始放慢。只怕那穿鳳紋繡鞋的佳人挑菜回來時,在灞上再與你相見。

  【賞析】

  詠物詞主要是借物抒情或託物言志,到南宋時,詠物詞已進入成熟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更重視寫作技巧和形式美。史達祖的這首詠物詞以細膩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此詞大概作於詞人獨處異鄉時的某年初春。

  詞的開頭便緊扣節令,寫春雪沁入蘭心,沾上草葉,用蘭吐花、草萌芽來照應“新暖”。春風怡怡,花香草綠,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卻伴來春寒,“東風”、“新暖”一齊被擋住了。“巧沁”、“偷粘”,寫的是在無風狀況下靜態的雪景。“謾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層,“難留”二字更進而寫出薄薄的積雪也頃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詠《終南望餘雪》詩曾雲:“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當寒冷,而暮寒“較淺”,更可見出確乎是春天即將要來臨了。

  “行天入鏡”二句,是全詞中唯獨正面描寫春雪的。韓愈《春雪》詩云:“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意謂雪後,鸞窺沼則如入鏡,馬度橋則如行天。以鏡與天,喻池面、橋面積雪之明淨,這裡即藉以寫雪。“輕輕纖軟”四字,寫出了春雪之柔軟細膩。天氣並不嚴寒,又無風,雪花不易凝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蘭心,粘上草甲。前結兩句,宕開一筆,以“料”字領起,展開想象。史達祖生於高宗紹興末年,其祖籍是汴京,無緣省視家鄉。此處“故園”當指他在臨安西湖邊的家。其《賀新郎·西湖月下》詞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靈隱山。這裡用雙燕傳書抒發念故園、思親人之意。重簾不卷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過,已是春燕來歸的季節,而重簾將阻住傳書之燕。睹物傷情,異鄉淪落之感溢於言表。

  過片續寫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紅,以雪見素,狀物擬人,筆意精細。接著筆意一轉,連用兩典寫人。“舊遊憶著山陰”,用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的典故:“後盟遂妨上苑”,用司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園之宴遲到的故事。梅溪頗具浪漫氣質,面對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遊的情景,不禁心嚮往之。“燻爐”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較淺”之意。春天已來臨,春雪卻意外降臨,使閒置不用的“燻爐”重又點起;春雪推遲了季節,冬裝還得穿些時候,做春衫的針線且可放慢。

  後結二句補足前兩句。“鳳鞋”系婦人飾以鳳紋之鞋。“挑菜”指挑菜節。唐代風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宋代沿襲了這種風俗。“灞橋”句又用一雪典。據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鄭綮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這裡擴充套件開來說,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仍是寒氣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詞人心境在這大地復甦時節的淒涼仍舊。江浙一帶有民諺謂:“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挑菜節下雪不足為怪。

  這首詠雪詞立意上雖無特別令人稱道之處,卻給人以美感,而成為梅溪詠物詞中又一名篇,其妙處全在於其精工刻劃。此詞題為“詠春雪”,卻無一字道著“雪”字,但又無一字不在寫雪。且全詞始終緊扣春雪纖細的特點來寫,“巧沁蘭心,偷粘草甲”之春雪,決不同於“戰罷玉龍三百萬,敗殘鱗甲滿天飛”之冬雪,“碧瓦難留”、“輕鬆纖軟”均準確把握了春雪的特徵。這首詞詠物又不滯於物,前結及下片“舊遊”以下六句,均不乏想象與議論。虛筆傳神,極有韻味。梅溪精於鍛句煉字,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

  這一聯,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稱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塗上鉛粉,而謂之“素面”。在不經意中用了擬人手法。“青未了”、“紅欲斷”,準確地把握了分寸,筆致細膩,空靈而不質實。後結二句,《花菴詞選》謂其“尤為姜堯章拈出”,陸輔之《詞旨》也將其錄為警句,其長處也在於含蓄蘊藉。“鳳鞋”借指紅妝仕女,“挑菜”點明節令,“灞橋”隱含風雪。用一“恐”字領起,顯得情致婉約,清空脫俗。姜夔評梅溪詞“奇透清逸”,此詞可為代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