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

春夜洛城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

  《春夜洛城聞笛》抒發了李白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該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二年(734)。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夜洛城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春夜洛城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原文:

  春夜洛城聞笛/春夜洛陽城聞笛

  唐代: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翻譯: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註釋:

  ①洛城:今河南洛陽。

  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③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聲:聲音。

  ④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

  ⑤聞:聽;聽見。

  ⑥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樂府雜錄》雲:‘笛者,羌樂也。古典有《折楊柳》、《落梅花》。故謫仙《春夜洛城聞笛》……’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楊柳》曲也。”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⑦故園:指故鄉,家鄉。

  賞析:

  這首詩是736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洛陽時所作(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東都)。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發思鄉之情。

  王堯衢《唐詩合解》:“忽然聞笛,不知吹自誰家。因是夜聞,聲在暗中飛也。笛聲以風聲而吹散,風聲以笛聲而遠揚,於是洛春夜遍聞風聲,即遍聞笛聲矣。折柳所以贈別,而笛調中有《折楊柳》一曲。聞折柳而傷別,故情切乎故園。本是自我起情,卻說聞者‘何人不起’,豈人人有別情乎?只為‘散入春風’,滿城聽得耳。”

  春夜洛城聞笛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鑑賞

  這是一首情意綿長的思鄉曲。

  這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所觸動的思鄉。從第一句的詢問口氣中,對此不期然而聽到的玉笛之聲,有些出乎意料。但它藉著春天柔和的東風,吹奏著古老的《折楊柳》離別的曲調,破空而來,將綿長惆悵的鄉思灑滿了全城。在夜空中飄蕩著,一時間浩渺無際,抓住了人們的心靈。

  本來是平靜的春夜,被一聲玉笛吹得陷入了鄉思的愁城。究竟是玉笛之聲有如此神奇的魔力?還是客居洛城的遊子太多?應該說首先是詩人自己積澱於心中的故園之思是深沉的,被笛聲中的樂曲一觸發,便更是不可收拾,廣漠無際地延伸開來,彷彿充塞於整個洛陽城,洛城便成了思鄉的愁城。

  這是李白所特有浪漫的誇張手法,例如《子夜吳歌·秋歌》中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扌壽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是由月光、秋風,把徵婦對良人的思念壽衣聲中的玉關情,散佈於長安;而這首詩則借東風吹揚的笛聲把故園情瀰漫於洛城。藝術的感人力量是強烈的,也是真切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