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群教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群教案

  〖學生實態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開展,我縣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也相應改善了。近幾年來,一座座新建的居民樓拔地而起,一幢幢紅磚瓦房井然並列,社群建設正趨於合理化、文明化,社群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日趨豐富,這就為學生認識社群、理解社群的概念奠定了物質基礎。據我在課前調查,我班有55%的學生住在近幾年新建或重建的居民區中;有10%的學生家庭由於商貿活動的需要,隨父母搬遷至此;還有35%的學生仍住在原址。大部分學生只知道自己家所在的村或街的名稱和門牌號。那麼什麼叫“社群”呢?對於這個抽象概念的理解,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是由於他們的社會閱歷淺,大多數學生又是第一次從概念上接觸“社群”,因此,在上這一課題時,應該幫助學生從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說起,讓學生一步一步來認識和理解“社群”。

  〖教科書分析

  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以社群為中心,從社群的居民、設施入手,加深學生對自己所生活社群的認識,由此拓展到對不同社群的瞭解。這個單元透過三個主題引導學生,從“共同生活―共同需要―共同參與”的角度認識社群。從邏輯的角度來講,學生的思維經歷了一個“認識―提高―昇華”的過程。因此,作為第一個主題《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個課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群》,應該幫助學生豐富感性認識,知道什麼叫社群,從而瞭解社群的發展變化。教科書中的底圖反映的是小文和樂樂生活的社群圖景,上面還配有許多充滿著生活氣息的社群生活圖片,以及相關的文字介紹,旨在結合學生實際,幫助學生從認識自身居住地區的人群開始,逐漸懂得“社群”的兩層含義:1.社群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2.人口流動是近幾年來社群發展變化的重要特點。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地人進入本地區從事商貿活動,所有的人都在為社群的變化、家鄉的繁榮、祖國的進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有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這是本課題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本單元的導讀圖反映的是從空中俯瞰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社群場景。上課時,應該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優勢,由此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引發學生了解和探究社群的興趣。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學生準備

  能夠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故事,以及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農村社群的圖片。

  (二)教師準備

  專題片:《今日清水》《清水全貌》。

  〖本課題教學目標

  1.認識社群,初步理解社群的概念。

  2.知道社群是由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共同組成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群裡。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情景匯入。

  2.討論。

  3.播放專題片《今日清水》。

  4.昇華主題。

  5.佈置作業。

  〖實施過程

  (一)情景匯入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並透過投影儀出示單元導讀圖。

  師:一曲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希望的田野――可愛的家鄉。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們的家鄉在清水,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氣候宜人,享有“塞外小江南”的美稱。這裡的人們勤勞、忠厚、熱情、大方。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們這裡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你們瞧,馬路加寬了、樓房增多了,到處是花壇、綠地,方便人們生活的公用設施隨處可見。請同學們跟隨著鏡頭,一起欣賞一下我們清水的風貌吧!

  2.播放專題片《清水全貌》。

  〖學生實態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開展,我縣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也相應改善了。近幾年來,一座座新建的居民樓拔地而起,一幢幢紅磚瓦房井然並列,社群建設正趨於合理化、文明化,社群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日趨豐富,這就為學生認識社群、理解社群的概念奠定了物質基礎。據我在課前調查,我班有55%的學生住在近幾年新建或重建的居民區中;有10%的學生家庭由於商貿活動的需要,隨父母搬遷至此;還有35%的學生仍住在原址。大部分學生只知道自己家所在的村或街的名稱和門牌號。那麼什麼叫“社群”呢?對於這個抽象概念的理解,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是由於他們的社會閱歷淺,大多數學生又是第一次從概念上接觸“社群”,因此,在上這一課題時,應該幫助學生從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說起,讓學生一步一步來認識和理解“社群”。

  〖教科書分析

  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以社群為中心,從社群的居民、設施入手,加深學生對自己所生活社群的認識,由此拓展到對不同社群的瞭解。這個單元透過三個主題引導學生,從“共同生活―共同需要―共同參與”的角度認識社群。從邏輯的角度來講,學生的思維經歷了一個“認識―提高―昇華”的過程。因此,作為第一個主題《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個課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群》,應該幫助學生豐富感性認識,知道什麼叫社群,從而瞭解社群的發展變化。教科書中的底圖反映的是小文和樂樂生活的社群圖景,上面還配有許多充滿著生活氣息的社群生活圖片,以及相關的文字介紹,旨在結合學生實際,幫助學生從認識自身居住地區的人群開始,逐漸懂得“社群”的兩層含義:1.社群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2.人口流動是近幾年來社群發展變化的重要特點。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地人進入本地區從事商貿活動,所有的人都在為社群的變化、家鄉的繁榮、祖國的進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有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這是本課題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本單元的導讀圖反映的是從空中俯瞰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社群場景。上課時,應該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優勢,由此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引發學生了解和探究社群的興趣。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學生準備

  能夠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故事,以及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農村社群的圖片。

  (二)教師準備

  專題片:《今日清水》《清水全貌》。

  〖本課題教學目標

  1.認識社群,初步理解社群的概念。

  2.知道社群是由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共同組成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群裡。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情景匯入。

  2.討論。

  3.播放專題片《今日清水》。

  4.昇華主題。

  5.佈置作業。

  〖實施過程

  (一)情景匯入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並透過投影儀出示單元導讀圖。

  師:一曲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希望的田野――可愛的家鄉。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們的家鄉在清水,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氣候宜人,享有“塞外小江南”的美稱。這裡的人們勤勞、忠厚、熱情、大方。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們這裡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你們瞧,馬路加寬了、樓房增多了,到處是花壇、綠地,方便人們生活的公用設施隨處可見。請同學們跟隨著鏡頭,一起欣賞一下我們清水的風貌吧!

  2.播放專題片《清水全貌》。

  (二)討論

  1.課題討論。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生活的地方美嗎?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家住在哪兒?

  生:我的家在學校後面的窠老村。

  生:我的家在東關綜合市場居民樓。

  生:我的家現在住在北環路1號樓。

  師:請你再告訴老師,你家以前住的地方好嗎?

  生:(點頭)可以,我家以前住在鄉下,自從爸爸調到縣城後,我們就在北環路買了一套房子。

  師:噢,那這個新家一定很漂亮吧!老師可要到你家去轉轉,你歡迎嗎?

  生:(興奮)那當然好啦,我非常歡迎老師來我家做客。(全班同學都笑了,氣氛輕鬆活躍)

  師:還有誰的家和這位同學一樣,也是從外鄉或者外地搬到縣城來的,請講給大家聽。

  生:老師,我家以前住在張川縣,是前年搬來的,我現在住在蔚文村。

  生:我家以前住的是平房,去年搬進了原泉街的新樓房。

  生:我家也搬進了新樓房。

  師:(高興地)很好。看得出,同學們的居住環境都得到了改善,而且每位同學都在所在的居民區幸福地生活著。同學們,近幾年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一些外地人或外鄉人進入縣城從事各種活動,同時,本縣也有一些人到外地去,他們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社群的進步、家鄉的發展、國家的'繁榮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那麼,什麼叫社群呢?請你們討論一下。

  學生自願組合成小組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討論結果。

  生:我們清水縣就是一個大的社群。

  生:社群就是我的家鄉――清水。

  生:我住的蔚文村就是一個小的社群。

  生:社群就是一個地方,有許多新房子。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不錯,那麼什麼叫“社群”呢?請你們再閱讀一下教科書,看一看書上又是怎樣說的。請同學們把教科書翻到第2~3頁,請你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並欣賞圖片。

  (讀後請學生展示家庭幸福生活的圖片,以及所在村或街的圖片,再次交流彙報成果。)

  師:請你們自由發表看法,說說什麼叫社群。

  生:老師,我知道社群就是由許多人共同組成、共同生活的地方。

  生:我知道了不僅我們這裡有社群,其他地方也有社群。

  生:窠老村、蔚文村、原泉街住著許多人,這些地方也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社群。

  師:對了,我們把許多人居住的地方叫社群。社群裡生活著許多人,每個人都按各自的習俗幸福地生活著。同學們,就拿我們清水縣城來說,為了方便居民生活,按區域劃分為四大社群,即東關社群、西關社群、城南社群、城北社群。下面請你們按照方位,說說你所居住的地方屬於哪個社群。

  生:我家住在窠老村,屬於城南社群。

  生:我家住在蔚文村,屬於西關社群。

  生:我家住在東面,屬於東關社群。

  生:我家住在北環路,屬於城北社群。

  師:你們說得很好。社群裡生活著許多人,我們縣不僅有漢族,還有回、藏、朝鮮、滿、白、土等少數民族。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協作,平等互助,彼此按各自的民族習俗幸福地生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群的文化生活也日趨豐富了。就拿我們清水來說,每年社群都要舉辦多次社群文藝演出和體育運動會等。近兩年,社群擴建了廣場,為方便居民的生活,增設了許多健身娛樂設施。同學們,我們應該為生活在這樣的社群而感到驕傲。

  (三)播放專題片

  播放專題片《今日清水》。

  (四)總結全課

  師: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物產豐富。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了一個經濟蓬勃發展、國際地位蒸蒸日上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在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著差距,但是我相信,只要生活在社群中的每個人都努力奮鬥,我們的家鄉、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五)佈置作業

  實踐活動:調查社群的環境。

  調查內容:

  1.初步瞭解社群環境的基本情況。

  2.初步瞭解社群都有哪些主要的生產活動。

  3.初步瞭解社群在建設過程中都出現了哪些環境方面的問題。

  4.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反思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藉助了圖片、錄音、錄影等教學手段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了社群,使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就本地學生而言,由於處在偏遠地區,學生接觸的新事物太少,對社群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現狀,我首先讓學生從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說起,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一步一步地理解“社群”這一概念。透過討論―認識―討論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懂得社群就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群,並且從小小的社群生活中可以透視出祖國的發展變化,進而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交流熱烈,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但是,我同時也感覺到,課前要求學生對社群進行的調查,有些流於形式、過於簡單,不夠充實,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聯絡他們自身的實際情況時顯得浮於表面,不夠紮實。課外的調查材料還應該再生動和豐富一些,以便為下面進一步認識社群打好基礎。

  〖評析

  劉蘭蘭老師設計並執教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群》,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查閱圖片資料、觀看錄影、調查走訪等手段,學生既瞭解了自己生活的社群,又能從小小的社群生活中透視出祖國的變遷和時代的召喚,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課程資源的二次開發使教學空間沒有侷限於課堂,課內活動向課外延伸,也使學生真正融入了社會,體現了品德與社會課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但是,課堂中的討論雖然使學生的學習體現了自主探究,但不夠深入。今後不僅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還應該培養學生交流資訊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使討論所反饋的材料更加生動、豐富,更加突出教育的有效性。

  (評析人:甘肅省教科所 楊樹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