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積累詞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本文選材典型,主題深刻的寫作特點。

  3、學習本文倒敘的敘事方法,採用總分總結構,前後照應。

  4、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本文倒敘的方法和選取典型材料。

  教學用具:投影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理解“啟蒙”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思考:這是一篇回憶啟蒙老師的文章,看看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2、同學交流

  3、指名彙報

  課文記敘三件事:

  〈1〉老師組織學生舉行抗日講演比賽。

  〈2〉作文寫字課受到老師申斥。

  〈3〉翻譯官上的日語課特別寬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不理解的查工具書

  1、生字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

  淪陷馮老師殘忍虐殺規矩

  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

  懲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崗位

  2、理解:淪陷:(領土)被敵人佔領。

  虐殺:人而致死

  懲戒:透過處罰來警戒。

  申斥:斥責

  遐想:悠遠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讀文,體會文中流露出的對老師的感情。

  四、作業:

  ⑴熟練朗讀課文

  ⑵思考書後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關鍵語句

  2、改寫文章最後一句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理解關鍵語句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第一段:

  1、齊讀

  2、圈出課文表達“我”對老師感情的詞語。

  (板書:感激、思念)

  3、倒敘開頭

  第二段是課文的重點內容。

  1、作者共回憶了幾件事?試用小標題概括

  板書:講演比賽(3-5)

  受到申斥(6-7)

  2、指三人分讀(3-8)

  〈1〉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每件事中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

  〈2〉談談自己的理解

  ①“那時我還小”——“從心裡感到敬佩”

  ②“我感到羞愧”——“編造出來的”

  ③“我心裡還是服氣的”——“很不用心”

  ④“從這種寬嚴之問”——“某些道理”。

  重點理解句中:A“寬嚴”之問指什麼?

  (從學習祖國語言文字和學習日語兩個角度談)

  B小學聲會領悟到哪些道理?

  (熱愛祖國,仇恨敵人)

  〈3〉學生質疑

  3、指名讀第三段,談談講了什麼?

  (學堂的名字,位置,環境)

  4、總結: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作者圍繞對老師感激思念之情,選取三件典型的事例,有說服力。

  第三段:

  1、指名讀

  2、出示最後一句

  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為什麼我們播下的種子不會在自己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呢?

  ⑴理解句子意思

  ⑵改寫為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意思不能變。

  三、總結全文,學生質疑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並選取典型事例表達主題值得我們學習。

  四、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課外練習

  讀了課文,你可能會想到自己一些經歷,試寫下來。《我的老師》

  板書設計

  難忘的啟蒙

  感思講演比賽

  激念熱愛祖國

  受到申斥(嚴)

  仇恨敵人

  翻譯官寬容(寬)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奴隸制社會的黑暗和奴隸們起義反抗的必然性。學習從人物語言、神態、動作了解人物的內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斯巴達克和奴隸們的對話中,瞭解奴隸的悲慘命運,體會奴隸起義的原因。

  教學構想:

  本篇課文的教學以自學為主,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最後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道具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題目中的奴隸英雄指的是誰?(中等生)

  3、簡介時代背景:兩千多年前,羅馬是奴隸制社會,羅馬人征服別的國家就把當地居民變成奴隸。奴隸被稱為“會說話的工具”,他們是主人的財產和商品,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指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

  3、這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相比有什麼不同?

  4、根據劇情的發展,把這個劇本分成四個部分,看看各部分講了什麼內容?(全班學生)

  ⑴透過兩個男女觀眾的對話,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交代斯巴達克的身份和特點。⑵斯巴達克打死了獅子,司令官下令讓他和十個奴隸打,帶上武器。⑶斯巴達克啟發奴隸訴說苦難,激發他們的仇恨,鼓動他們起來反抗。⑷奴隸在斯巴達克的帶領下衝出鐵門,舉行起義。

  三、體會人物內心,理解課文中心。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

  2、自己讀一讀,哪個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從中體會到什麼?(互相交流)

  3、你認為斯巴達克是一個怎樣的奴隸?他是怎樣由奴隸變為英雄的?討論交流。

  4、總結中心。

  四、小組組織同學上臺表演,評出優勝獎。

  作業設計:

  表演課本劇給家長看。

  板書設計:

  奴隸英雄

  沒有人身自由

  仇恨、反抗沒有生活保障勇猛起義

  沒有生命保障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啟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對於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透過圈圈、畫畫、做旁註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啟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為了表達什麼?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為什麼難忘啟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啟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麼?(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鬆)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麼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絡自己,談談啟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並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啟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啟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101—106頁。 教材簡析:

  本資訊窗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因數、倍數的基礎上,進一步來探索2、3、5的倍數的特徵。透過呈現 “百數表”和“列舉法”讓學生從表中(或列舉的資料)找出2和5的倍數,並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再觀察其特徵。在理解2的倍數的特徵後,揭示偶數和奇數的含義。對於2、5的倍數的具體特徵,則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自己歸納。2、5的倍數的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的特徵,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來判定,必須把其各位上的數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為3的倍數來判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數的特徵後面教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2、5和3的倍數特徵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會運用這些特徵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知道偶數和奇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偶數還是奇數。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進一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2課時)

  內容:2和5的倍數的特徵

  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選擇一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件(如六.一節目匯演、陽光體育運動活動現場等)引出資訊窗情境圖。

  談話:同學們,“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陽光體育運動讓我們健康快樂成長,讓我們一同欣賞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徵

  1. 提出問題

  觀察情境圖,根據資訊讓學生獨立提出數學問題。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出“跳圓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對這些簡單的計算問題要一略而過,把學生的提問引到:跳交誼舞(圓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學習2的倍數的特徵

  (1)跳交誼舞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列舉很多不同的數(如6、8、20、14、98等)

  問:你能用學過的知識用一句話概括說說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說是2的倍數,也可能說是雙數等。

  (2)2的倍數特徵

  問: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備了“雙”即為“2個”的經驗,可能從列舉的數中概括出:都是雙數等結論。

  問:生活中哪裡用到雙數?

  學生可能說出:街道的門牌號一邊是雙數一邊是單數,階梯教室的座位號一排是雙數一排是單數等。

  問:這些雙數都是2的倍數,它們有什麼特徵呢?對待數學問題不能只憑猜測,要進行驗證。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老師為你提供一張百數表,你可以從表中把2的倍數圈出來,也可以把2的倍數寫出來,然後觀察這些數有什麼特徵。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小組合作研究

  (4)彙報交流

  學生的結論可能有:

  個位上是雙數

  與十位沒有關係,個位是0、2、4、6、8

  (學生只要說的有道理就應該肯定,引導學生研究個位有什麼特徵與十位有什麼關係來總結特徵)

  小結:所有2的倍數的個位上都是什麼數?(0、2、4、6、8)。因此,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的倍數,只要看這個數什麼部分的數就可以了?(個位上的數字)

  (5)驗證結論

  剛才我們研究的這些數比較小,你能舉一個多位數來驗證一下嗎? 學生自己舉例驗證。

  (6)學習偶數、奇數。

  ①老師介紹偶數、奇數的概念。老師舉多個數,學生判斷是偶數還是奇數。 ②說明:0是偶數,但我們在這個單元中一般不考慮0。

  ③介紹學習方法:剛才同學們把2的倍數寫出來研究的方法叫列舉法,這是一種很好的數學研究方法。

  3. 學習5的倍數的特徵

  (1)用剛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

  (2)交流:個位上是5或0。

  (3)學生舉例驗證。

  4. 2和5倍數的共同特徵

  學生獨立思考總結:個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用“百數表”把2、5共同的倍數找出來研究特徵。

  三、鞏固練習

  1. 自主練習2

  奇數、偶數學生容易分清,做此題的時候可以比比誰分的快,讓疲勞的大腦興奮起來。

  2. 自主練習

  先讓學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後根據2、5共同的倍數讓學生把兩個集合圈重新畫一畫

  2的倍數 5的倍數

  3. 按要求組數。

  0 、6、9、7

  奇數:

  2的倍數:

  5的倍數: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研究問題?

  第2課時(總第33課時)

  內容: 3的倍數的特徵

  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揭題。

  指名說說2、5倍數的特徵

  直接揭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和5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設計意圖]直接看情境圖,複習舊知識簡捷、明快,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二、嘗試探究

  1. 猜測3的倍數的特徵

  受2、5倍數特徵的影響,學生大多會從數的個位上的數字進行研究,學生可能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針對學生的錯誤結論,引導學生及時舉出反例予以反駁:13、16、26、29等一些數個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數,而24、15、27等一些數反而是3的倍數。 談話:看來只觀察一個數的個位數字是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那麼3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呢?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百數表、列舉法)

  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全班彙報交流

  2. 探究特徵

  ①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百數表、列舉法)

  談話:把“百數表”中3的倍數圈出來研究研究。(學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數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學生獨立嘗試後小組交流。

  ③全班彙報交流,學生的結論可能有:

  3的倍數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出現一次

  3的倍數個位上的數字沒有規律

  3的倍數十位上的數字沒有規律

  ④師引導:每一斜行上3的倍數有什麼規律?

  ⑤學生思考交流:

  “3”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12和21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加起來都等於3 “6”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6

  “9”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9

  問:另外的呢?

  每個位上的數加起來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結: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給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學生判斷時注意說說判斷的依據。學生利用特徵判斷後,教學生快速判斷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數,引導學生髮現:遇到數字本身是3的倍數時,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斷1236是3的倍數。

  2、自主練習5

  3、自主練習6

  4、自主練習7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習了2、5、3的倍數的特徵,你還想了解什麼?(要學生自覺的去探討4、6、9??的特徵)

  資訊窗2:質數與合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107—109頁。 教學簡析:

  本部分知識是對整數認識的一次拓展,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自然數以及初步認識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資訊窗選取了體操表演這一現實性的生活素材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對知識的學習,使抽象的數論知識形象化,降低了認知難度。在前面學習了2、3、5倍數的特徵,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分解質因數與分解質因數的意義、探究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歸納、推理,獲得什麼是質數和合數的數學猜想,理解質數和合數

  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

  2.使學生理解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4課時)

  內容: 質數與合數

  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談話:明年奧運會就要在北京舉行了,為弘揚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和健身意識,學校舉行了團體操表演,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各個班整齊的方陣。(出示情境圖)你能發現什麼?

  2.學生會發現了排成各個方陣的人數分別是24、25、32、35、40。

  問:仔細觀察這些數字,它們有什麼特點呢?

  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3.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些數與它們的因數的關係,幫助學生髮現這些數都有兩個以上的因數。從而使學生產生疑問:有兩個以上因數的都能擺成方隊嗎?其他數行不行?

  [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懸念頓生,興趣盎然,思維處於欲罷不能的狀態。此時教師巧妙地把握住時機,匯入新課。這樣入手,激發了全體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為本節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條件。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針對疑問,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2.利用準備好的小方塊擺一擺,看一看哪些數字能擺成方陣,哪些不能?驗證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進行巡視,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位還權,放手讓學生去探究,留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去發現、驗證自己的想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做”數學,從而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意識。

  3.交流自己的發現。

  透過動手擺方陣,學生可能發現:

  (1)1、2、3、5、7、11、13、17等數字不能擺成方陣,

  (2)4、6、8、9、10、12、14、15等數字能擺成方陣。

  小組為單位觀察、討論:這兩類數字有什麼特點?

  4.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髮現:數字可以分成三類,有的數字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有的數字含有兩個以上的因數;而1只有一個因數。

  (1)我們把具有像2、3、5、7、11……特徵的數叫做質數。想一想什麼叫做質數?引導學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我們把具有像4、6、8、9、10、12、14……這樣的特徵的數叫做合數。想一想什麼叫做合數?引導學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其他的因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合數。

  (2)質數和合數的區別是什麼?

  (3)1是質數?還是合數?為什麼?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能夠在課文中尋找花與潮的關係的句子

  3、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質疑的能力,並能透過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尋找花與潮的關係的句子;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

  三、教學難點:

  能感悟生命的無窮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一、審題質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課件:(潮水) 誰來說說這潮水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出示課件:(花)那這些花又讓你想到了什麼詞語?

  3、出示課題:可今天我們要來欣賞一種特別的“潮”(花潮)

  4、審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預設:花如潮有什麼關係?花潮是什麼樣的?

  5、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圓通公園看一看吧。(課件出示課文第1、2自然段內容)

  6、圓通公園裡那麼多的景物就包含在這14個字,讓我們來讀讀,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7、其實圓通公園不僅景緻多,那裡的花潮更是美不勝收。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二、初讀解疑:尋找花如潮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

  (2)、在課文中找找寫花潮的句子,想想這是這樣的花潮?

  (3)、課文除了寫花潮,還寫了什麼?

  三、精讀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為什麼稱海棠花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課文中找找答案。一邊讀,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研讀

  (1)後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並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變成一個花的海洋。

  向高處看去,隔著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雲望不到邊際。(板書:花多如潮)

  A你們是怎麼理解:枯枝瘦葉和花團錦簇的?

  B(出示課件)你們看這一簇簇、一叢叢的海棠花,形成了一個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稱海棠花為花潮。老師用一個詞概括——(板書:花多如潮)

  (2)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

  A、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B、朗讀指導

  C、(出示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在枝頭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將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如何顯示著自己的喜悅?(讓學生大膽想象)

  D、這麼多的同學的想象給我們一種爭奇鬥豔的感覺,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E、現在你能模仿老師剛才的樣子,概括花與潮的關係?(板書:花盛如潮)

  (3)、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的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的陰影,就彷彿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象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充套件。

  A、引導質疑:為什麼無風花也在動?

  B、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C讓我們深入到課文中去體會一下吧。

  D你們怎麼理解“有一種生命在不斷擴充套件?”

  E、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這種生命的魅力嗎?

  概括花與潮的關係 (板書:花動如潮)

  (4)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猶如海上午夜的潮聲。(板書:花聲如潮)

  A、作者聽到了哪些聲音呢?

  B、還會有些什麼聲音?

  C、這些聲音是作者聽到的,為什麼還要寫上一個“也許”?(討論)

  D、是啊,正是這朦朦朧朧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才讓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聲。

  E、透過朗讀來表現這隱隱約約的聲音?

  F、能試著背一背嗎?

  G、概括(花聲如潮)

  小結:花團錦簇,繁華似錦,看花人蜂擁而至,我彷彿置身於一片花潮之中

  3、整體迴歸

  這麼美麗的海棠花真是讓人留戀往返,就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吧。(讀三個句子)

  四、分工積累

  1、這麼美的句子能把他積累下來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會兒,一起展示你們的成果。

  2、展示背誦成果。

  附板書:

  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動如潮

  花聲如潮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找一個感興趣的內容,在同學間作一些調查,及時記錄調查的結果。

  2、用數學課上學到的統計方法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並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3、重點寫好統計過程與結果,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4、調查報告的寫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畫的各種統計圖表。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如果我們能用數學課上學到的統計方法去研究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該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過這樣的調查統計嗎?

  二、示範調查

  1、老師想知道,我們班上做過這樣的調查的同學有多少?還沒有做過這樣的調查,正想作調查的同學請舉手。

  2、統計小結

  三、小組交流,回憶調查過程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開展的調查過程。

  要求:要說清楚調查的原因及目的,調查的實施步驟。

  四、各自整理彙報

  1、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把自己調查的目的、實施的步驟一一列出來,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畫出圖表,形式不拘。

  2、學生按要求各自進行整理。

  3、透過這次調查,你得出了什麼結論?把你的調查結果也寫下來。

  4、指名彙報,交流調查結果。

  5、相互補充,發表建議

  五、集體交流,發表建議

  請同學們根據統計的資料及結果談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談談自己的建議。

  六、指導習作

  同學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按照調查的目的、調查的經過、調查的結果、調查的結論這四大板塊逐一寫作,也可以直接寫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氣呵成,再配上合適的圖示,這樣會更生動。

  第二課時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適時評點後,學生謄寫作文。

  教學反思

  同學們的調查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調查早餐情況的,有調查閱讀情況的,有調查上網情況的等等。但其中一些同學的調查過於簡單,或者直接出示了百分比,或者所作調查與感受不相干,當然大部分學生還是真正進行了調查,起到了調查的實際意義。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7

  第一板塊

  一、充分自讀自悟,完成文後練習。

  1.學生自主閱讀前8篇,嘗試完成文後練習題。

  2.同桌或小組逐篇交流討論。

  二、全班交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逐課交流自學成果,小組提出學習中的難點。

  2.根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與教學的重點,相機加強指導和習練。

  例如:

  (1)關於查字典及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A 根據《養花》一課總結方法:不僅要查字典,還要聯絡上下文選擇多義字在詞中的合適義項。

  B從其他中選出幾個詞語,學生試著來理解。

  《生活是多麼廣闊》──芬芳

  《中華第一龍》──遊弋

  《獄中聯歡》──高歌曼舞

  《名碑薈萃》──薈萃、博採眾長、勁峭、剛勁

  (2)關於“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除了結合《琥珀》一文練習,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養花》《名碑薈萃》《獄中聯歡》的主要內容或其他教師為學生提供的短文。

  教後反思:

  第二板塊

  一、隨文練筆和習作的評價

  1.《生活是多麼廣闊》仿寫

  評價著眼於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積累和運用(去……去……)

  2.《名碑薈萃》的關於介紹書法家作品的解說詞

  評價重點:一是介紹清楚書法家及其作品的特點;二是從解說的角度,考慮是否能吸引別人,也就是表達方式要靈動,要有聽眾和觀眾感。

  3.《智慧之花》的縮寫及讀後感

  縮寫的練習要抓住主幹,重點稍稍多用點筆墨。讀後感可結合四組作文的講評,再引導學生自評自改。

  4.《看說明書做玩具小檯燈》的片段修改

  片段修改只要寫明白就可,用詞要準確,力戒語言囉嗦。

  5.給外地親友寫封信

  寫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內容──最近的情況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強烈的物件感,對什麼人說什麼話。

  當然,也可以根據本班實際,創設情境,多為學生提供寫信與人交流想法和思想的機會。

  二、鼓勵學生製作自己的小學畢業優秀文集,可以按文體分類, 可以按年級分類,然後交流閱讀,對作文進行一個總體的回顧和複習。

  教後反思:

  1、全面鋪開,狠抓基礎。

  學生要全面把握知識,內化完整的知識體系。在複習中,應該結合複習內容,有效合理地整理學生的基礎知識,內化知識結構,增強學生親自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階段的複習應該是全面鋪開,抓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教師應對學生掌握知識狀況進行全面試探、瞭解。其次指導學生理清自身掌握情況。然後,學生建立了基礎知識結構網路後,讓學生重新去品味基礎知識、歸納重點,理清各部分知識的重點、難點。

  2、專項訓練,各個擊破。

  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普遍性錯誤和個別性錯誤的知識點,我採取典型反饋和個別反饋相結合,加強針對性訓練,採取各個擊破的複習方法。第一,重視班級學生的“分層導學”,發展共性,培養個性。第二,對學生進行專題複習訓練。第三,注重各章節試卷的評價反饋。在複習中要靈活選擇時機進行專題測試,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補缺補漏,定向複習。訓練中做到定時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統一。

  3、出一系列的過關試題,讓學生過關。

  由於這些題目都是學生平時易錯的題目,所以對學生的挑戰性很大,特別要注意保護好學生的信心,答題習慣過關,如答題字跡清楚工整、作圖規範、在指定位置答題等。不過關的同學就重做這份卷子,直到過關為止。這一舉措對後30%甚至更多的學生都有比較好的複習效果。

  要讓學生全面系統地複習鞏固小學六年所學的知識,在小考中發揮出最佳的成績水平,教師有計劃、有條理的輔助他們進行小學階段的總複習是較為關鍵的。由於我教學經驗的欠缺,在複習內容上詳略處理不當,造成了複習時間顯得緊迫的情況,而且對計算方法和計算準確率的要求不夠嚴格,沒有堅持始終的訓練,一部分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簡便方法,計算速度和準確率低。我以後一定要吸取這個經驗教訓,更好地有計劃、有條理地完成輔導學生進行小學階段總複習的教學任務。

  教學的進步貴在經驗的積累,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不僅要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更要在實踐工作上勤勤懇懇,多鑽研新教材、新課程標準,不斷地總結出新的經驗心得,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3、學會有一定速度的默讀。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成全”的內涵,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

  2、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重難點

  透過品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最熱門的話題就要屬殘奧會了。殘奧會最打動你的是什麼?(運動員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其實,不只運動員,生活中有很多殘疾朋友都非常堅強、樂觀,他們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樣一個故事。(板書課題《成全一棵樹》)誰知道“成全”是什麼意思?(生:幫助人,使達到目的。)你在生活中遇到過成全別人或被別人成全的事嗎?

  2、看到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誰成全了一棵樹?那是一棵怎麼樣的樹?為什麼要成全這棵樹?成全樹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容易讀錯的字:拎līn拎包拎水拎著怔zhèng怔住)

  2、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本文講的是一位母親在春天裡將幾棵樹苗栽在門前,她那有腿殘疾的小兒子請求母親種下了一棵被丟棄、快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樹苗茁壯成長,母親也改變了想法,將兒子送到了學校。小樹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

  3、默讀課文,理清敘述順序。

  (孩子和小樹就是文章的線索。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母親種下了幾棵樹苗,腿有殘疾的孩子也種下了那顆最小的樹苗;再寫小樹苗在孩子的護理下比其他樹苗長得更茁壯,孩子也在母親的決定下上了學;最後寫孩子取得了成功回家探親,交代了小樹苗茁壯成長和孩子能夠成才的原因。)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個感人的'故事中,誰成全了誰?你從哪感受到的?為什麼?畫出有關詞句,品一品,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然後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

  (1)孩子成全了小樹

  “那樹苗是她丟棄的,又細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孩子舉著樹苗,滿眼都是渴求。”(樹是有生命的。孩子由小樹想到自己,自己就和這棵小樹一樣是不被人重視的,是不被人看好的,是被認為沒什麼希望的。同病相憐讓這個孩子更加懂得珍惜生命,關愛生命。)

  “孩子挖的坑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孩子小心翼翼……給它澆水”“孩子經常給小樹澆水。”“上了學……水塘和樹之間。”“那樹長得高,長得快……撿牛糞餵它。”

  (為了小樹成材,孩子精心照料著它。他精心侍弄小樹的同時,也是在悄悄實現著自己的一個心願,他是透過自己的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成全著自己。)

  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現,作者突出這一細節的用意是什麼?(第一次交代殘疾體徵,後幾次則顯示他的性格特徵:身殘志堅,快樂陽光,樂觀自信,自強不息)

  (2)母親成全了孩子

  那孩子“一出生腿就殘疾了。”“母親望著孩子,猶豫了……“但看到孩子眼裡那灼灼的目光,母親點點頭。”(母親分明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堅強不屈、看到了堅韌。)

  “那棵樹能長大嗎?母親的目光是複雜的”(她為孩子的前途擔憂。)

  (3)“這年冬天,母親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送她這個殘疾的孩子去讀書。”究竟是什麼促使母親做出這項重大決定的呢?

  ①孩子自己為種那棵樹挖了一個又大又深的坑;

  ②孩子每天拎著水桶認真澆樹苗;

  ③孩子每天偷偷地給那棵樹喂牛糞。

  (以上幾點都反映了孩子堅韌頑強的個性,隱喻著他在將來的日子裡可能有的奮鬥精神。孩子的堅持使快要枯萎的小樹趕上了原先很壯實的樹,身殘但志堅的兒子也一定如正常人一樣成功。她相信小樹能長大,自己的兒子也會成長。偉大的母愛!)

  (4)你怎樣理解成全一顆樹?

  一個孩子救活了一棵險些被丟棄的小樹苗,使之成長為一棵大樹。母愛讓一個可能處於社會邊緣的殘疾孩子,成長為一名成功人士。無論是孩子,還是母親,他們做了一件相同的事:成全了一棵樹,成全一個生命。

  (5)感受著人物的情感,帶著自己的體會通讀全文。

  四、拓展

  學了課文,你有什麼啟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要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9

  第一板塊

  一、充分自學

  1.根據拼音和工具書,讀熟10首古詩詞。

  2.根據註釋和其他工具書,大致瞭解10首古詩詞的意思。

  3.背誦古詩詞。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組展示背誦成果,可用比賽的方式,也可用考試的方式(比如:看圖吟相應的詩詞)。

  2.全班交流10首古詩詞的大意。

  教師相機檢查學生對下面句子或詞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麼意思?“豆”喻誰?“萁”喻誰?

  ②“鳥鳴澗”是什麼意思?詩裡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壺”是什麼意思?“冰心”“玉壺”象徵著什麼?“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時時舞”“恰恰啼”是怎樣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是說石灰,實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讚美的是竹子,哪句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態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麼意思?哪些詞與現代意思不同?帶有“白日”的詩還有哪首?

  ⑧《已亥雜詩》中表達作者願望的詩句是哪句?表達了什麼願望?

  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什麼意思?你能舉出與這句詩意思相反的詩句嗎?

  ⑩《卜算子》一詞中,“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還能背誦一首《卜算子》嗎?

  三、講述關於10首古詩詞的逸聞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謙的故事,鄭燮的故事等。

  四、有機聯絡,拓展讀《江畔獨步尋花(黃獅塔前江水東)》《春望》

  第二板塊

  一、根據10首古詩詞進行超聯想,分類複習古詩詞

  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聯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高適

  ……詠物言志詩──《石灰吟》《竹石》

  聯想到:詠鵝(鵝鵝鵝)駱賓王

  風(解落三秋葉)李嶠

  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

  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

  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

  寫景詩──《鳥鳴澗》《江畔獨步尋花》

  聯想到:江南(江南可採蓮)漢樂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

  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李白

  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

  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

  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

  書湖陰先生壁(茅簷長掃淨無苔)王安石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

  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

  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

  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

  二、以作者為生髮點,複習積累的有關作者的詩詞。

  如:王維、王昌齡、杜甫、鄭燮、蘇軾等。

  教後反思:

  《古詩詞背誦》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最後一個內容,學習這個內容時我做了一個大膽嘗試:十首古詩我先讓學生讀熟,然後每一個組重點研究一首詩詞,上課時讓小組代表在全班面前講解,其他小組可以補充。佈置下任務以後,小組同學下來積極查詢資料,進行備課。儘管這樣我還是有些擔心——害怕學生抓不住重點,對詩詞的意境理解不到位,於是下來後我也認真研究了教材並備了課。

  上課伊始,我按照我的佈置先讓第一小組代表講解,學生上了講臺後學著老師的樣子講了起來。充當老師的學生剛開始有點緊張,當他進入角色後完全放開了自己。同時我發現這個小組在講解的過程中,其他同學都能認真聽講,當講解的同學提問時,同學們也都能積極舉手發言 。講完後我當堂對這首詩的內容進行了一下小測驗,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就連我們班學習最差的王斌同學都能很好地掌握這首詩的內容,這節課雖然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進,但是從這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能力,我認為我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透過這節古詩詞的學習,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大膽放手,不要怕浪費時間,在課堂上儘量給學生一定的空間鍛鍊自己,讓他們自由地理解,自由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人們常說能力是練出來的,只有這樣經常地鍛鍊下去,我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能力肯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習課文中的12個生字,其中4個只識不寫,理解“孕育”、“滲透”、“襯托”、“生生不息”等詞語的意思。

  3、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從哪機方面讚美廣玉蘭的。

  4、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為什麼喜愛廣玉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點:課文的第二段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準備:

  1、親自去觀察廣玉蘭。

  2、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

  3、文中的圖片和文字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中的12個生字,其中4個只識不寫,理解“孕育”、“滲透”、“襯托”、“生生不息”等詞語的意思。

  3、初讀課文,弄清課文的層次。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

  出示廣玉蘭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瞭解的廣玉蘭。

  板書10 廣玉蘭說說作者會從哪幾方面來寫廣玉蘭。

  二: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

  2、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特別是描寫、讚美廣玉蘭的詞語。如幽香、潔淨、高雅、皎潔、清麗。

  3、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4、交流自學情況。

  (1)生字詞。

  (2)讀書,糾錯。

  5、默讀課文,質疑解疑。

  6、瀏覽課文,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抽讀第一段,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指導朗讀這一段。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觀察路邊的廣玉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從哪機方面讚美廣玉蘭的。

  3、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為什麼喜愛廣玉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

  師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節,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

  二:學習第二段。

  1、輕聲讀讀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廣玉蘭的,你最喜歡作者描寫廣玉蘭的哪一段?

  (1)學習第二小節。

  (2)默讀第二小節,主要寫什麼?

  (3)從哪可看出,它的花兒潔淨、高雅。讀讀,劃劃。

  (4)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結合圖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廣玉蘭花兒的潔淨、高雅。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讀讀第三小節,說說這一小節說什麼。

  (1)默讀,劃一劃,廣玉蘭花開放時有哪幾種形態?

  (2)你覺得哪種形態最可愛或你最喜歡哪種形態?

  (3)生說,相機出示圖片。

  (4)指導感情朗讀。

  (5)再讀讀這一小節,說說這一小節的結構。

  過渡:廣玉蘭的花無論是含苞欲放還是全部綻開的都顯得那麼高雅,同學們你們喜歡廣玉蘭的葉子嗎?

  3、讀讀四、五自然段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廣玉蘭的葉子,可結合觀察實物。

  4、指導感情朗讀。

  過渡:無論是廣玉蘭的花還是它的葉,都給人們帶來勃勃生機,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讚美。

  5、齊讀最後一小節。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篇課文學完了,其實廣玉蘭在我們南京也廣泛種植,你注意到了嗎,在許多公園裡、馬路邊都有廣玉蘭的身影,你留意過它們嗎,今天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話要說嗎?

  四:作業。

  1、在課文裡找出三組意思相近的詞語。

  凋謝(凋落)純潔(潔淨)潔白(純潔)

  2、摘抄你喜歡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朗讀背誦課文。

  2、觀察一種植物,仿照課文第三段,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了第10課,感受了廣玉蘭那純潔、高雅的花兒,那散發著勃勃生機的綠葉,這堂課我們就再來,讀一讀背一背。

  二:朗讀背誦。

  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為什麼喜歡。

  相機指導背誦。

  三:仿寫。

  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主要寫了什麼?

  從哪幾方面來寫花兒的形態的?

  說說這一段的結構。

  觀察一種花,說說準備從哪幾方面來寫。

  學生練習寫。

  交流。

  四:作業。

  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並寫一篇觀察日記。

  19. 夾竹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2、藉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林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大螢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裡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夾竹桃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有沒有同學對這個名字感興趣?請大家結合圖來研究研究,說說你的想法。(夾竹桃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們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3、讓我們再來仔細觀察觀察她,看看她是什麼樣兒的,你覺得她怎樣?(根、幹、枝、葉、花)。

  4、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鍾,他曾為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麼,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麼樣兒的呢?讓我們開啟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學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4、請同學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花”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後讀讀這些自然段,看看夾竹桃的花有什麼特點。

  5、學生討論:第2、4、5自然段。(花的特點暫不討論。)

  6、過渡:咱們六(1)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願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麼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自讀自悟,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學生交流討論:(聯絡畫面)紅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話說“水火不相容”。)

  4、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麼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著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邀請幾位“諸葛亮”出主意)。

  這麼奇妙有趣的景象,這麼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緻的描寫,為什麼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自讀自悟,這段寫了什麼。夾竹桃花期很長。(用最簡練的文字來概括)

  3、用“~~”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詞句,自讀自悟:說說你從這些詞句中是怎樣讀出花期很長的。

  4、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5、討論:

  (1)、又開出、又長出(注意這句話中句號若是改成省略號就更準確地說明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迎風吐豔;

  (3)、無不奉陪。(出示文字。)

  6、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百多字,十四種花,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段“離題”的內容呢?(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7、瞭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後,你對它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你真的覺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裡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8、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後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五、設定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於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課再接著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板書設計:

  17、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

  20.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習慣養成: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自學古詩、背誦古詩文的的習慣。

  課前準備:多媒體學生了解作者,自學古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難點:

  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並稱西湖三傑。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後人歎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藉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①指名讀,指導節奏。

  石灰吟 墨梅

  于謙 王冕

  千錘/萬擊//出深山, 吾家/洗硯//池頭樹,

  烈火/焚燒//若等閒。 朵朵/花開//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要/人誇//顏色好,

  要留/清白//在人間。 只要/清氣//滿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聯絡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吟誦。

  ②錘:敲打。擊:撞擊。

  ③若:好像。等閒: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採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乾淨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裡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讚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①理解字詞。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後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範,滲透性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①理解字詞:

  吾:我。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樹:這裡指梅樹。

  誇:誇讚。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②指名說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誇讚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③看圖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麼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④朗讀體會。

  用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範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焚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坤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詞。

  3、總結課文,瞭解寫法。

  教學重點:能較好的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式引入

  1.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兩首詩,你們有什麼收穫嗎?

  (讓學生談點滴收穫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詩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詩境

  1.同學們在我們的腦中有沒有具有像石灰品質的這樣人呢?

  讓學生充分談出,以此引導學生認識這樣的人是:

  堅強不屈潔身自好……

  2.讓學生在有感情的讀中再次感知石灰的這種高貴品質。

  3.那麼你們感覺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麼好的品質呢?

  學生說優美純潔也行,說美麗貞潔也可以。

  三、指導背誦課文

  1.看圖朗讀,體會詩歌意境。

  2.自由練讀,練背誦。

  四、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A: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呢?

  (都是詠物詩,託物明志,借物為喻,寄託作者高潔、堅貞的情懷)

  五、作業指導:

  指導完成練習冊有關題目。

  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後評讀)

  (2)填空練習。

  《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麼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麼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四、總結複習。

  1.分組朗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麼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五、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板書設計:

  教後反思:

  石灰所走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由“千錘萬擊”出深山,經歷了“烈火焚燒”,已至“粉骨碎身”出毫無怨言,也無悲觀之態,歷經千般苦、萬般難,終得“正果”——留下潔白乾淨的石灰。作者筆下的“石灰”有著不怕苦、不怕犧牲、樂於奉獻的精神。此時詩中已不單單是石灰的形象寫照,更是作者的人生追求——不畏權勢,不同流合汙,讓其高潔的情操永留世間。

  “墨梅須具梅花骨,人與梅花一樣清。”現實中的王冕與其筆下梅花一樣,傲立於嚴寒。作者借墨梅來表達自己淡泊名利,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狀物而言情,託物而言志。作者們正是借石灰、墨梅寄託高潔、堅貞的情操。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些本課的4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信念。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自瀆、抓住重點句子品讀,在讀中感悟,暢談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少年戰勝困難和自我時所表現出的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

  1、讀懂課文,明確課文的主旨。

  2、品讀重點語句,感受少年的堅定信念,受到啟迪和教育。

  教學準備:蒐集摘抄勵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你有爬山的經歷嗎?說說你的經歷和感受。

  2、我們要學的將會給我們啟迪。

  3、揭示課題:只要翻過那座山。

  二、範讀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

  2、簡要說說課文內容。

  三、自主學習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理解詞語。思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你能理清的脈絡嗎?

  2、小組討論交流。

  3、班內彙報交流。

  (1)指名認讀生字,讀準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詞義,用詞語說一說。

  (3)關於的內容。

  生動記敘了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戰勝困難和自我的艱難歷程。

  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少年牢記祖母的話,已經爬過兩三座山頭,但仍然不見大海的蹤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寫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繼續攀登,還是不見大海,他很氣餒,甚至決定放棄。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寫海鷗送給少年的羽毛,給了少年希望和動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著山道緩緩爬去,而畔迴盪起大海的濤聲。

  4、指名度課文。

  四、質疑問難

  1、學生自讀,發現問題,提出疑問。

  2、小組交流提問。

  3、班內整理提問提綱。

  五、課堂小結

  透過自主學習,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穫,請總結吧。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2、口述課文主要內容

  3、回顧上節課的提問提綱。

  二、合作探究

  1、學生安提問提綱自讀課文,在書中圈點批註。

  2、小組內交流,推薦代表。

  3、班內由小組推薦代表彙報交流。

  (1)少年經歷的困難。

  ①山道上籠罩著蒸人的溼氣。

  ②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樣上下起伏,不見終點的長長山道。

  ③這條山道的前方,仍舊與先前一樣,是望不到邊的起伏的山巒。

  以上是環境方面的困難。

  ④還是算了吧!

  ⑤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這一切又有誰能告訴我呢?

  ⑥慢慢地,一陣疲勞襲上全身。

  以上是自我的困難:少年的情緒有了波動,有懷疑,有氣餒;有身體上的疲勞。

  (2)少年戰勝困難。

  ①“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在中出現了三次;

  a、第一次作為祖母的話出現,是少年翻山的原因。

  B、第二次是少年的動力。

  c、第三次讓少年獲得了希望,堅定了信心。

  ②“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是的線索,貫穿全文,也是的主旨所在。

  (3)少年一定能翻過那座山,看到大海。

  結尾,表明少年已堅定了信念,不斷戰勝困難,超越自我,最終達到理想的彼岸。

  4、請同學們讀自己感悟最深的部分。

  三、昇華感情,深化主題

  1、你還有此類勵志故事嗎?說說你的感受吧。

  2、學生交流,聯絡自身來暢談。

  四、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又有新的收穫吧,請總結一下作為經驗積累喲。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12

  學習內容

  分析

  《魯濱孫造船》節選自18世紀英國作家笛福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透過描述主人公在荒島上造獨木船的故事情節,表現了面對困境不後退、敢於依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戰勝困難的頑強精神。課文中編排的插圖是對每篇課文的一些重點文字的形象體現,利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學情分析

  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透過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等形式讀懂課文,分享閱讀的快樂。同時以瞭解背景為契機,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培養主動閱讀的習慣。

  學習目標

  1、認識“艇、謬”等生字;掌握多音字“難”;理解“不遺餘力、荒謬”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魯濱孫造船的經過,認識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3、在瞭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魯濱孫勇於戰勝困難、於逆境中求生存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魯濱孫造船的經過,認識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2、在瞭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魯濱孫勇於戰勝困難、於逆境中求生存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習方式

  方法

  教法: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學法: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拓展延伸法

  學習準備

  學生:課下閱讀《魯濱孫漂流記》

  老師:教學課件

  學習時數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談話入題。

  1、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名家筆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機智的藺相如,熱愛自由的“奴隸英雄”,足智多謀的周瑜,頑強勇敢的老漁夫……也正是他們這些鮮活的形象,豐富了我們的“名著之旅”。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傳奇人物,(板書:魯濱孫)

  關於這個人,你對他有哪些瞭解?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2、(再板書:造船)學生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感知。

  1、下面請你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本文是寫魯濱孫在荒島上造獨木舟的這一故事情節。)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①“謬”讀作miù,不讀成miào。

  ②比較下面的字再組詞:

  挺()槓()

  艇()扛()

  ③說一說下面詞語的意思。

  3、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故事圍繞“造船”寫了哪些內容?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

  4、交流。

  (文章寫魯濱孫先修船不成,後決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情發展過程的順序敘述的。)

  3、根據學生髮言,總結板書:“想去陸地,尋思辦法;動手修船,放棄修船;決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三、細讀領悟。

  1、再讀全文,邊讀邊畫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想想:魯濱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四人小組交流。

  (小組內互相讀讀畫出的句子,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3、全班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髮言,投影出示相關句子。)

  我不遺餘力去幹這件工作,結果白費心思和力氣,浪費了我整整三四個星期的時間。

  ①“不遺餘力”是什麼意思?

  ②從“白費”、“浪費”“三四個星期”這些詞語你體會出什麼了?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既然課文要寫魯濱孫造船,為什麼還要寫他花大力氣去修船呢?)

  ③全班交流。

  (文章寫魯濱孫先修船不成,後決心造船直至成功,這樣的情節變化和曲折經歷有力地表現了魯濱孫雖然身處逆?境卻不退縮、不逃避,而是敢於正視並勇於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但是,我要去海島對面大陸上的願望不但沒有減退,反而因為難以實現而更加強烈。”

  ①指名朗讀句子。

  ②你覺得魯濱孫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③全班交流。

  (不但……反而……表現了魯濱孫面對困難敢想敢做,去克服困難的精神;又表現了他也並不盲目瞎幹,而是能夠審時度勢,調整自己的行為。)

  “我費盡辛苦才把樹砍倒……這種勞動之艱辛真是一言難盡。”

  ①聯絡上下文理解“一言難盡”。

  ②從這句話你體會出了什麼?

  (這些語句都生動地表現出魯濱孫身上的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戰勝困難去爭取成功的驚人毅力和頑強意志。)

  ③觀察書中插圖,想象魯濱孫造船時的勞動場景。

  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四、交流感受。

  讀了這故事,文章哪個地方最令你感動?為什麼?

  (相機指導朗讀)

  五、拓展練習:抄一抄下面的名言。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法)巴爾扎克

  ○患難及困苦,是磨鍊人格的最高學府。

  ——(古希臘)蘇格拉底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努力奮鬥,是沒有不成功的。

  ——(英)牛頓

  作業設計

  閱讀原著《魯濱孫漂流記》。

  板書設計

  魯濱孫造船

  想去陸地,尋思辦法;

  動手修船,放棄修船;

  決心造船,成功造船;

  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堅韌不拔地與大自然作鬥爭。

  依靠雙手和才智贏得生存權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