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果》教學反思範文

九年級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果》教學反思範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 1918):本課主要介紹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導火線、經過、結果、性質、影響等。

  一、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兩大軍事對抗集團--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集團和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集團的形成,並進行瘋狂的擴軍備戰。

  二、導火線: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

  三、經過:1.戰爭初期: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8月,德國向俄國、法國宣戰;英國對德國宣戰,奧匈帝國對俄國宣戰。

  2.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1916年,德軍企圖一舉打敗法國,在西線對法軍發動攻擊雙方在凡爾登展開激戰,史稱“凡爾登戰役”。由於雙方死傷較多,又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德軍戰敗。

  四、結果: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結束。

  五、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六、影響:1.時間長,1914--1918,歷時4年多;

  2.損失大,給參戰國造成重大人員(參戰國30多個、有15億人捲入戰爭、死傷3000多萬)和財產損失(頃戰國軍費和造成的損失共3400多億元);

  3.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交戰國國內矛盾,嚴重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促進了東歐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戰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