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社火抒情散文

家鄉的社火抒情散文

  每年的臘月底,陝西隴縣麥棗村裡經常有人將牛皮鼓敲得咚咚作響。這是在練習敲鼓,準備大年初三鬧社火。

  大年初三凌晨三點,村口的大喇叭就開始廣播了:“大家注意了,演社火的,儘快到大隊部集合,開始化妝。”這個通知要播放幾遍,在寧靜的村子裡傳得很遠;它喚醒不少人離開溫暖的被窩,迎著寒風奔向那個即將喧鬧的地方。

  我常常是七點多,才趕到大隊部看熱鬧。這個時候,大隊院子裡許多孩子穿著新衣服,三五個一堆,開始比較誰的壓歲錢多,或者看誰有了新玩具。沿著院子牆根,拴著一溜高頭大馬。一會兒,化好妝穿著戲服的演員們陸續出來,站到馬匹旁邊,熟悉自己今天的夥伴。忽然有人拿著擴音器喊:“大家注意了,社火按照順序,排好隊;鑼鼓傢什隊的,也排隊。”於是又是一陣喧譁,馬蹄聲、馬嘶聲、呵斥聲,聲聲入耳。

  一切就緒,噼裡啪啦,在院裡響起一串長鞭炮,鼓聲響起,伴著鑔撞擊的金石之音,敲出秦人的英武豪邁。社火巡遊(俗稱“踏莊”)之前,照例要在大隊部院子裡繞場三圈,多半是黑虎靈官開道,賜福的天官緊隨其後,然後是三英戰呂布、趙雲保皇嫂等節目。我對關公影響深刻,面如紅棗,一副美髯,手持青龍偃月刀,騎在高頭大馬上,端的是威風。一面銅鑼開道,身背大鼓的鑼鼓隊雄赳赳走在前面,社火緊跟其後,人流尾隨著,鬧哄哄的組成一支長龍,湧出大隊部。一場盛大的踏莊活動就此拉開了帷幕。

  社火走到哪個巷子,那個巷子的人早就打開了院門,放起鞭炮,迎接社火的到來。男主人要散煙,熱情的招呼;女人會給孩子們散發瓜子和糖果,這一定是家庭條件好的。社火會繞院子轉一圈,驅邪祈福,寓意給這家人帶來一年的好運。這個時候,主家將一條五尺長的紅布繫到某個社火手中的道具上;有家裡富裕的,會系一匹綢緞。這是彩頭,用以感謝社火對自家的祝福。

  社火走著,圍觀的女人們開始議論:那個扮演娘娘的,是誰家的閨女,長得真俊啊。也有人說,誰家的娃子騎在馬背上伸不展腰,一看就膽小。

  跟著隊伍幫忙的,有那女兒大了準備說婆家的,就暗暗留心誰家的`小夥子利器,誰家光景殷實,在心裡做著計較。還有位戴眼鏡的先生,走到人家門口,忽然掏出筆在手上的小本本上記錄什麼。原來這家的春聯內容贏人,他要抄寫下來,明年了好寫春聯。

  社火要轉一天半,才能將村子完整的轉一圈。轉完本村,還要去相鄰的一個村子踏莊。那個村子小,自己無力組織社火隊,我們村的就去他們村熱鬧一番。由此,兩個村子的關係一直很好。我村社火的馬匹,不少就是他們村子援助的。

  社火踏莊是個小場面,正月十五在縣城裡的巡遊才是大場面。當日,十里八鄉的社火隊,會齊聚縣城,來一出全城嘉年華。馬社火、背社火、車社火、高芯社火、高蹺、跑旱船……二十多種型別的社火齊聚縣城,同鬧元宵佳節,難怪被譽為“黃土地上的狂歡節”。我記憶深刻的,是1988年的正月十五。

  那年,村子憋了一口氣,要在全縣社火巡遊中拔得頭籌。為此,租借了嶄新的戲服,組織了四十多個角色的大陣容,浩浩蕩蕩殺向縣城。村子的馬社火在縣城一亮相,就引來一陣驚呼聲:只見馬背上的演員,在嶄新服飾的襯托下,一個個精神抖擻,男的更顯英武,女的越發嫵媚。再看到那半天數不清的演員陣容,有人就打聽:“這是哪個村子的?這麼大的陣仗!”一旁的我不待他細看村子的旗幟,驕傲得挺起腰板說:“這是麥棗村,就是我們村呀。”他不由得說:“看來你們村這次要拿頭名了。”

  不料晚一點,我們看到了更稀罕的。這是另外一個鄉鎮的,他們居然舞起了幾十米的長龍。舞龍在我們縣上是個新鮮事物,再加上那年正是龍年,這一出現就引來一片叫好聲。舞龍耍到高潮處,一聲喊,那些漢子鬆開綁著巨龍的繩子,那龍在背上的十多個大氣球的浮力作用下,居然緩緩升上了天空,在半空中搖頭擺尾,宛如真龍飛天。一時間,滿城的人,都屏聲靜氣,仰頭望著那巨龍越飛越高,越行越遠,直至消失在視野裡。這種震撼,在三十年後,依然清晰的映在我的腦海裡。

  看到這一幕的,還有我的同學。正月十六開學了,我們繼續議論那條騰飛的巨龍,在想象它會飛到何處。過了幾天有人說:這龍一直飛到了邊防線,被解放軍用槍打了下來。不知真假,反正當時我不相信。在我的念頭中,那條龍一定是飛到了天庭,在天上住了下來,在高處望著隴縣,祝福著這裡生活的二十幾萬父老鄉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