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詩句

離別詩句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離別,寫景,帆,長江

  【名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出處】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註】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說明】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色彩明快的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賞析】

  李白初識孟浩然時,孟浩然已經詩名滿天下,李白仰慕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孟浩然又欣賞李白的才氣,兩人很快成為摯友。同在大唐盛世,連離別都是迥異於他人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有天下名樓,有三月煙花,就不應該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情,也不應該有“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曠達,有的只是一種詩意與瀟灑。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朋友揚帆遠去,詩人還在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這兩句看似寫景,其實句句含情。但凡經歷過同樣送別情景的人,都能夠體會,當帆船遠去時,廣闊的背景下只有一葉孤舟,然而你看到的也是這一葉孤舟,那江水、山巒、煙靄,甚至還有數不清的美景,都進入不了你的視野。等到帆船行到水天相交的那一線,以至消失時,你才看到滾滾而逝的江水,是那樣的顯眼。這正是因為,你目送朋友離開時,心也隨朋友而去了,外物都是虛設而已。更多有關離別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瀟灑的離別,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陸游《入蜀記》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