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雞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下面是雞歇後語大全及答案,歡迎參考閱讀!

  動物歇後語大全(雞)

  雞蛋走路——滾蛋

  雞蛋下山——滾蛋

  鍋裡的雞——難飛

  雞毛上天——輕飄

  炸蠕鬥公雞——玩命

  鴨子改雞——磨嘴皮

  屠夫殺雞——難不住

  鐵公雞——一毛不拔

  瞎貓抓雞——死不丟

  蟒蛇進雞窩——完蛋

  螞蟻碰上雞——活該

  馬尾拴雞蛋——難纏

  駱駝進雞窩——沒門

  老牛鑽雞窩——沒門

  老母雞生瘡——毛病

  雞捉耗子——亂套

  雞銜骨頭——替狗累

  雞子兒下坡——滾蛋

  雞碰蜈蚣——死對頭

  雞毛撣子——盡招灰

  雞孵鴨子——白忙活

  雞蛋掉油缸——圓滑

  雞蛋炒韭黃——色貨

  雞蛋裡淌水——壞蛋

  肥雞飩湯——油水多

  臭雞蛋——不甩不行

  籠裡捉雞——十拿九穩

  野貓進宅——雞犬不寧

  野雞生蛋——藏頭露尾

  鴨子孵小雞——白忙活

  野雞戴皮帽——冒充鷹

  小雞的爪子——閒不住

  小雞吃食——點頭哈腰

  蜈蚣遇公雞——命難逃

  小雞踩鍵盤——亂彈琴

  問客殺雞——虛情假意

  山雞娶鳳凰——不般配

  史進偷雞——禍從口出

  牛鼎烹雞——大材小用

  木頭雞兒——呆頭呆腦

  冷水燙雞——一毛不拔

  錦雞撲火——自取滅亡

  雞腿煮豆腐——一勺燴

  雞毛性子——一點就著

  雞毛擱秤盤——沒分量

  雞毛點燈——十有九空

  雞毛炒韭菜——亂糟糟

  雞毛落水——毫無反響

  餓漢啃雞頭——卡殼

  鈍刀子殺雞——靠手勁

  碓窩裡放雞蛋——求穩

  堵住籠子抓雞——穩拿

  等公雞下蛋——沒指望

  吃雞下巴——愛搭嘴

  吃雞蛋不拿錢——混蛋

  扁擔上擱雞蛋——好險

  抱窩雞帶崽——可忙啦

  報曉的公雞——叫得早

  半夜雞叫——亂時辰

  拿著鳳凰當雞賣——貴賤不分

  野貓鑽到雞籠裡——凶多吉少

  拾到雞毛當令箭——少見多怪

  殺雞的刀子——派不上大用場

  雞窩門口貼對聯——小題大做

  雞隨雞,狗隨狗——臭味相投

  雞腸子上刮膏——沒多大油水

  老母雞跳進藥材鋪——自找苦吃

  雞蛋炒鴨蛋——各自打散;混蛋

  雞窩裡飛出金風凰——異想天開

  雞屎蚊子打哈欠——好大的氣魄

  雞吃黃鼠狼——怪事一樁;怪事

  花公雞上舞臺——光顯自己漂亮

  綢子包雞籠——外面好看裡面空

  出鍋的燒雞——窩著脖子彆著腿

  倒背手看雞窩——不簡單(撿蛋)

  逼公雞下蛋——故意刁難;辦不到

  雞公頭上的肉——大小是個官(冠)

  雞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板凳上放雞蛋——不可靠;好險;危險

  附:歇後語的由來

  由來

  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相對於成語、諺語而言,用字比較通俗、口語化,富有鮮明、生動、活潑的特點,有時語帶相關,更添幾分幽默,因此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我們除可以把歇後語視作一種文字遊戲外,也能從歇後語看出我們的生活文化。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文化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流傳得最廣的傳統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集中反映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歇後語最大的特點是諧音和比喻,如“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歇後語,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透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等。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得最的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讀之後往往能令人會心地一笑。歇後語集中反映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

  歇後語是漢語獨有的文字遊戲,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有時也稱作「俏皮話」。最初的歇後語與現在我們看到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範圍受到限制。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透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等。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型別。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