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採石蛾眉亭古詩鑑賞

題採石蛾眉亭古詩鑑賞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

  韓元吉(南宋)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注:此詞是元吉在赴鎮江途中經採石時作。《宋史·孝宗本紀》載,公元1164年(隆興二年)舊曆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動,醞釀向金求和。

  (1)人們常說情由景生、景能抒情,請結合上片加以分析。(4分)

  (2)詞人看到“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之景時,為何會想到詩仙李白?(4分)

  答案:

  (1)情由景生:採用於動寫靜手法,先是見採石磯矗立前方,作者抬頭仰視,只覺峭壁插雲,好似倚天挺立一般;待作者登上峰頂的蛾眉亭後,低頭俯瞰,又是另一幅圖景。只覺懸崖千尺,直逼江渚。作者騁目四望,由近及遠,又見東、西梁山(亦名天門山)似兩彎蛾眉,由此引出作者聯想:黛眉不展,宛似凝愁含恨。(2分)景能抒情:其實,這都是作者情感的含蓄外露,把人的主觀感受加於客觀物體之上。他愁的是金兵進逼,南宋當局抵抗不力,東南即將不保;恨的是北宋覆亡,中原故土至今未能收復。故而覺得山也現出“愁態”。(2分)(意思到即可)

  (2)暮,點明時間;兼渲染心情的暗淡。又正值風起潮湧,風鼓潮勢,潮助風波,急驟非常。(1分)酒闌,表示人已清醒,此時邊聲四起,軍情緊急(1分)李白一生懷著“濟蒼生”和“安計稷”的政治抱負,但他壯志難酬,最後病死在當塗,葬於青山之上。當時韓元吉雖然身任官職,但在當時投降派得勢掌權的.情況下,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想到李白合情合理。(2分)(意思到即可)

  【簡析】

  下俯長江,懸崖千丈,而不遠的東西梁山又像兩彎蛾眉、夾江對峙。其山川之奇麗由此可以想見。不僅如此,這裡還凝聚著豐厚的人文積澱。號為謫仙人的李白在些留下捉月、騎鯨的神奇傳說,並且還把他的仙骨留給了江畔的青山綠水。而更令人懷念的是,就在詞人寫作本詞之前不久,南宋將士曾在此奏響過採石大捷的凱歌。不過當作者登臨懷古之際,形勢卻又發生了變化,南宋統治集團重又推行起苟安媾和的政策。懷著國事日非的優懼,詞人此刻之所見所聞,當然就是一派兩蛾凝愁和潮怒風急的景色了。境由心造,其言良望。

最近訪問